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雾节水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所述冷却塔本体包括塔体以及设置于塔体底部的集水池,所述塔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塔、收水器、填料和下塔,所述上塔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上风窗,所述上风窗上固定设有上电动调风装置,所述上塔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上风窗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空冷换热器,两个所述空冷换热器之间相连通,所述收水器的底部设有喷淋机构,所述塔体相对两外侧壁上分别设有塔外配水槽,所述塔外配水槽分别与收水器的对应端相连通,所述空冷换热器通过竖直循环管与对应的塔外配水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冷却效率高,体积小、能耗低且均温效果好,有利于市场化的推广应用。
A kind of water saving cool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雾节水型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具体涉及一种消雾节水型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携带余热的循环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把水的热量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对循环水进行降温。常规的冷却塔将热水喷洒至填料表面与通过填料的冷空气接触,热水与冷空气之间即产生热交换,同时部分热水被蒸发,最后经冷却后的水落入水池内,由于主要通过水的蒸发来散热,所以冷却塔产生大量蒸发损失水量,特别是冬季,蒸发损失水量更大,而且在早晚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冷却塔内的热水与冷空气发生热量交换后,产生的饱和湿热空气从冷却塔出风口排出时,被外界冷空气冷却,冷凝产生很多水珠,产生白雾,白雾飘散,影响周边环境的可见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冷却效率高,体积小、能耗低且均温效果好的消雾节水型冷却塔。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雾节水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所述冷却塔本体包括塔体以及设置于塔体底部的集水池,所述塔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塔、收水器、填料和下塔,所述下塔底部与集水池相通,所述上塔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上风窗,所述上风窗上固定设有上电动调风装置,所述上塔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上风窗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空冷换热器,两个所述空冷换热器之间通过水平循环管相连通,所述收水器的底部设有与收水器内部相通的喷淋机构,所述塔体相对两外侧壁上且对应于收水器相对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塔外配水槽,所述塔外配水槽分别与收水器的对应端相连通,所述空冷换热器通过竖直循环管与对应的塔外配水槽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塔体顶部设有排风筒,所述排风筒内固定设有风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塔内部固定设有空气混合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塔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下风窗,所述下风窗上固定设有下电动调风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冷却效率高,体积小、能耗低且均温效果好,其中采用空冷换热器结合上电动调风装置对需要冷却的热水进行干式预冷并在上塔得到干热空气,预冷后的热水再进入收水器内并通过收水器底部的喷淋装置喷至填料上与从下塔进入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得到饱和湿热空气进入上塔并与上塔内的干热空气在空气混合器内进行混合以降低湿热空气的饱和度,从而不饱和的湿热空气在排出时便不会羽雾(即白雾),起到消雾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干式预冷后能够减少填料端的进水热负荷,能够进一步减少热水再填料换热阶段的蒸发损失量,从而起到节水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消雾节水型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塔体1,集水池2,上塔3,收水器4,填料5,下塔6,上电动调风装置7,空冷换热器8,水平循环管9,喷淋机构10,塔外配水槽11,竖直循环管12,排风筒13,风机14,空气混合器15,下电动调风装置16。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消雾节水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所述冷却塔本体包括塔体1以及设置于塔体1底部的集水池2,所述塔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塔3、收水器4、填料5和下塔6,所述下塔6的底部与集水池2相通,所述上塔3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上风窗(图中未标出),所述上风窗上固定设有上电动调风装置7,所述上塔3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上风窗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空冷换热器8,两个所述空冷换热器8之间通过水平循环管9相连通,所述收水器4的底部设有与收水器4内部相通的喷淋机构10,所述塔体1相对两外侧壁上且对应于收水器4相对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塔外配水槽11,所述塔外配水槽11分别与收水器4的对应端相连通,具体为,所述收水器4的相对两端分别贯穿于塔体1的外侧壁与对应的塔外配水槽11相连通,且所述塔外配水槽11与收水器4的连接处设有控制阀;所述空冷换热器8通过竖直循环管12与对应的塔外配水槽11相连通,具体的,其中一侧所述竖直循环管12上连接有循环水泵,且其中一侧塔外排水槽11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热水源连接的热水进水管,所述集水池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冷却后的水排出继续使用的排水管;所述塔体1顶部设有排风筒13,所述排风筒13内固定设有风机14;所述上塔3内部固定设有空气混合器15;所述下塔6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下风窗,所述下风窗上固定设有下电动调风装置16。本技术使用过程简述如下:本技术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的需要选择是否进行消雾节水;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如在冬季需要进行消雾节水时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塔外配水槽11与收水器4的之间靠近热水进水管一端的控制阀关闭,而塔外配水槽11与收水器4的之间另一端的控制阀打开,同时再打开排风筒13内的风机14(此时外部的冷却风分别从上电动调风装置7和下电动调风装置16进入塔体1内部);然后将外部待冷却的热水通过热水进水管输送至对应的塔外配水槽11内,同时打开循环水泵将热水依次输送至两个空冷换热器8内与从电动调风装置7进入上塔内的冷空气进行预冷,预冷后的热水通过竖直循环管12进入另一端的塔外配水槽11后再进入收水器4内后通过喷淋机构10直接喷淋至填料5上与从下塔6进入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完成后冷却的水下流至集水池2内备用,而饱和的湿热空气则进入上塔3的空气混合器15内与上塔3内热水预冷后所得的干热空气进行混合,最终得到不饱和的湿热空气通过排风筒排出冷却塔本体外部;2、如在夏季使用无需进行消雾节水时的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塔外配水槽11与收水器4的之间靠近热水进水管一端的控制阀打开,而塔外配水槽11与收水器4的之间另一端的控制阀关闭,同时再打开排风筒13内的风机14(此时外部的冷却风分别从上电动调风装置7和下电动调风装置16进入塔体1内部);然后将外部待冷却的热水通过热水进水管输送至对应的塔外配水槽11内后直接进入收水器4内进行进行喷淋换热,最终得到的湿热空气直接通过排风筒13排出;因在夏季外部环境空气自身湿度较高,将采用填料换热的方式所得的湿热空气直接排出外部环境也不会形成羽雾(即白雾),因此可以单独采用填料换热以减少热水输送的能耗。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雾节水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所述冷却塔本体包括塔体(1)以及设置于塔体(1)底部的集水池(2),所述塔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塔(3)、收水器(4)、填料(5)和下塔(6),所述下塔(6)底部与集水池(2)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3)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上风窗,所述上风窗上固定设有上电动调风装置(7),所述上塔(3)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上风窗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空冷换热器(8),两个所述空冷换热器(8)之间通过水平循环管(9)相连通,所述收水器(4)的底部设有与收水器(4)内部相通的喷淋机构(10),所述塔体(1)相对两外侧壁上且对应于收水器(4)相对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塔外配水槽(11),所述塔外配水槽(11)分别与收水器(4)的对应端相连通,所述空冷换热器(8)通过竖直循环管(12)与对应的塔外配水槽(1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雾节水型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所述冷却塔本体包括塔体(1)以及设置于塔体(1)底部的集水池(2),所述塔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塔(3)、收水器(4)、填料(5)和下塔(6),所述下塔(6)底部与集水池(2)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3)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上风窗,所述上风窗上固定设有上电动调风装置(7),所述上塔(3)的内侧壁上且对应于上风窗的位置处固定设有空冷换热器(8),两个所述空冷换热器(8)之间通过水平循环管(9)相连通,所述收水器(4)的底部设有与收水器(4)内部相通的喷淋机构(10),所述塔体(1)相对两外侧壁上且对应于收水器(4)相对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塔外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洪能,夏洪军,曹昌令,赵金强,孙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环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