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17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投光灯,该投光灯包括主体块、挡板以及密封块,主体块包括槽体板以及依次连接在槽体板相对两侧边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用于承载盖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具有高度差,以在第一承载板上形成第一容胶槽;挡板设置在主体块的相对两端;密封块包括端板和凸块,端板与凸块的一端连接,端板与槽体板抵接配合,凸块朝向盖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容胶槽,第一容胶槽和第二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盖板,凸块与槽体板的表面间隔,以在凸块上形成第三容胶槽,第三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主体块,第一容胶槽、第二容胶槽与第三容胶槽相互连通。其密封结构新颖,装配便捷,且密封胶不易形变,密封性能更好。

Cast l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光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光灯。
技术介绍
目前,投光灯常被应用于户外照明,由于其亮度较高且能够瞄准任何方向,又称为聚光灯。主要用于大面积作业场矿、建筑物轮廓、体育场、立交桥、纪念碑、公园和花坛等,经常是在暴晒、雨水、冰雪、风沙等恶劣环境中使用。由于投光灯的使用环境恶劣,故而投光灯的防水性能成为衡量投光灯好坏的重要指标。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密封圈或者密封垫进行密封,但是密封结构复杂,且密封圈和密封垫在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变形,而影响投光灯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投光灯,以解决投光灯密封结构复杂且密封性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光灯,该投光灯包括:主体块,所述主体块包括槽体板以及依次连接在所述槽体板相对两侧边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用于承载盖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高度差,以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形成第一容胶槽;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主体块的相对两端;以及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包括端板和凸块,所述端板与所述凸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槽体板抵接配合,所述凸块朝向所述盖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容胶槽,所述第一容胶槽和所述第二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盖板,所述凸块与所述槽体板的表面间隔,以在所述凸块上形成第三容胶槽,所述第三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主体块,所述第一容胶槽、所述第二容胶槽与所述第三容胶槽相互连通。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主体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承载板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板一端的回折板,所述回折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围合形成第一溢胶槽。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端板远离所述凸块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溢胶槽。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槽体板包括主体板和连接在所述主体板相对两侧边的斜板,所述主体块还包括两个背板,两个所述背板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板上,且所述背板位于所述主体板背离所述斜板的一侧,所述背板与所述挡板围合形成电源组件装配槽。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投光灯还包括电源和电源盖板,两个所述背板上分别形成有装配槽,围设形成所述装配槽的板材与所述背板为一体结构,所述装配槽用于接收螺钉旋入以将所述电源盖板与所述主体块连接,进而封盖所述电源组件装配槽,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电源盖板上,且与所述主体板间隔。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两个所述背板上分别形成有装配孔,围设形成所述装配孔的板材与所述背板为一体结构,所述装配孔用于接收螺钉旋入以将所述挡板与所述主体块连接。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主体块还包括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斜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以及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背离所述光源组件装配槽的一侧,且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背板平行间隔设置,以在相邻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和相邻所述背板与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流道。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末端齐平,且所述散热鳍片的末端弯折形成有弯折部。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挡板上形成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流道连通。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投光灯还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槽体板围设形成的光源组件装配槽内;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基板、多个LED灯以及透镜,所述光源基板与所述槽体板连接,多个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光源基板上,所述透镜罩设在所述LED灯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位于槽体板相对两侧边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形成第一容胶槽,在位于槽体板相对两端上的密封块上形成第二容胶槽,该第一容胶槽和第二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盖板,在密封块用于与槽体板接触的表面上形成第三容胶槽,第三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主体块。故而,可以将主体块、密封块以及盖板密封连接,其密封结构新颖,装配便捷,由于密封胶不易形变,从而密封性能更好。且通过设置第一容胶槽、第二容胶槽以及第三容胶槽相互连通,不仅可以减少密封胶的用量,也可以防止密封胶外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投光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主体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密封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投光灯中的主体块、密封块以及挡板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投光灯隐去部分元件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中的光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单元透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本技术提供一种投光灯10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投光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投光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投光灯100包括主体块10、挡板20以及密封块30。如图3所示,图3是图2中的主体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体块10包括槽体板11以及依次连接在槽体板11相对两侧边的第一承载板13和第二承载板15,第二承载板15用于承载盖板40,第一承载板13与第二承载板15具有高度差,以在第一承载板13上形成第一容胶槽132。挡板20设置在主体块10的相对两端。如图4至图6所示,图4是图2中的密封块的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灯包括:/n主体块,所述主体块包括槽体板以及依次连接在所述槽体板相对两侧边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用于承载盖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高度差,以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形成第一容胶槽;/n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主体块的相对两端;以及/n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包括端板和凸块,所述端板与所述凸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槽体板抵接配合,所述凸块朝向所述盖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容胶槽,所述第一容胶槽和所述第二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盖板,所述凸块与所述槽体板的表面间隔,以在所述凸块上形成第三容胶槽,所述第三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主体块,所述第一容胶槽、所述第二容胶槽与所述第三容胶槽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灯包括:
主体块,所述主体块包括槽体板以及依次连接在所述槽体板相对两侧边的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用于承载盖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具有高度差,以在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形成第一容胶槽;
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主体块的相对两端;以及
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包括端板和凸块,所述端板与所述凸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槽体板抵接配合,所述凸块朝向所述盖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容胶槽,所述第一容胶槽和所述第二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盖板,所述凸块与所述槽体板的表面间隔,以在所述凸块上形成第三容胶槽,所述第三容胶槽用于接收打胶以密封粘合所述主体块,所述第一容胶槽、所述第二容胶槽与所述第三容胶槽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承载板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板一端的回折板,所述回折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围合形成第一溢胶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远离所述凸块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溢胶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板包括主体板和连接在所述主体板相对两侧边的斜板,所述斜板、所述端板与所述主体板围设形成光源组件装配槽,所述主体块还包括两个背板,两个所述背板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板上,且所述背板位于所述主体板背离所述斜板的一侧,所述背板与所述挡板围合形成电源组件装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邹小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