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118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LNG泵撬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包括LNG泵撬主体,所述LNG泵撬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底板座,所述底板座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液压气缸,所述底板座下方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上端的侧表面开设有转槽,所述液压气缸的输出轴穿过底板座并焊接有钢珠,所述钢珠安装在转槽的内部,所述撑板上端的外部套接有钢套环;通过转槽、钢珠和钢套环,使得撑板与液压气缸的输出轴连接,同时转槽开设在撑板上端的侧表面,钢珠安装在转槽内部后,钢套环套接在撑板上端的外部,便于撑板绕着钢珠在液压气缸输出轴的端部转动,便于液压气缸的输出轴伸缩时,保持撑板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提高了底板座放置时进行水平调节的便捷性。

A mobile LNG pump sk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LNG泵撬
本技术属于LNG泵撬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LNG泵撬。
技术介绍
LNG泵撬是将LNG低温潜液泵、真空泵池、气化器、真空管路及阀门等集成在一个撬体上,具有卸车、调压、加气等功能,LNG是液化天然气的缩写。主要成分是甲烷。LNG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传统的LNG泵撬在使用时,底板座放置在不同地面时进行水平调节不便捷,水平调节组件安装耗费时间,同时底板座结构稳定性差,不便于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具有底板放置在不同地面时水平调节便捷稳定,同时调节组件安装便捷稳定,底板结构强度高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包括LNG泵撬主体,所述LNG泵撬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底板座,所述底板座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液压气缸,所述底板座下方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上端的侧表面开设有转槽,所述液压气缸的输出轴穿过底板座并焊接有钢珠,所述钢珠安装在转槽的内部,所述撑板上端的外部套接有钢套环,所述底板座的侧表面开设有叉车槽,所述底板座的下表面焊接有钢骨架,所述钢骨架内侧表面焊接有内支撑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式LNG泵撬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撑板为L形结构,且两个所述撑板为一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式LNG泵撬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撑板的表面开设有套环槽,所述钢套环的下端安装在套环槽的内部,所述套环槽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钢套环内表面开设有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式LNG泵撬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内部安装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内表面与限位槽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式LNG泵撬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槽为半球形结构,且所述转槽的直径比钢珠的直径大2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式LNG泵撬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钢骨架为八边形结构,所述钢骨架和内支撑杆构成若干个梯形格。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移动式LNG泵撬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叉车槽的高度为底板座高度的二分之一,且所述叉车槽分布在底板座的四个侧边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转槽、钢珠和钢套环,使得撑板与液压气缸的输出轴连接,同时转槽开设在撑板上端的侧表面,钢珠安装在转槽内部后,钢套环套接在撑板上端的外部,便于撑板绕着钢珠在液压气缸输出轴的端部转动,便于液压气缸的输出轴伸缩时,保持撑板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提高了底板座放置时进行水平调节的便捷性,同时底板座侧表面开设的叉车槽,便于底板座通过叉车进行转移,降低了LNG泵撬主体安装后转移的便捷性,同时底板座下表面焊接的钢骨架和内支撑杆,增加了底板座结构的强度。2、钢套环套接在撑板上端的外部时通过卡槽、橡胶环和限位槽进行限位,橡胶环安装在钢套环内表面开设卡槽的内部,同时橡胶环的内圈表面与限位槽接触,提高了钢套环和撑板接触的稳定性,增加了撑板与液压气缸输出轴连接的便捷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底板座、液压气缸和撑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撑板、转槽、套环槽、钢珠和钢套环结构示意图;图中:1、LNG泵撬主体;2、底板座;3、液压气缸;4、撑板;5、转槽;6、套环槽;7、钢珠;8、钢套环;9、卡槽;10、橡胶环;11、限位槽;12、叉车槽;13、钢骨架;14、内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包括LNG泵撬主体1,LNG泵撬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底板座2,底板座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液压气缸3,底板座2下方设置有撑板4,撑板4上端的侧表面开设有转槽5,液压气缸3的输出轴穿过底板座2并焊接有钢珠7,钢珠7安装在转槽5的内部,撑板4上端的外部套接有钢套环8,底板座2的侧表面开设有叉车槽12,底板座2的下表面焊接有钢骨架13,钢骨架13内侧表面焊接有内支撑杆14。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转槽5、钢珠7和钢套环8,使得撑板4与液压气缸3的输出轴连接,同时转槽5开设在撑板4上端的侧表面,钢珠7安装在转槽5内部后,钢套环8套接在撑板4上端的外部,便于撑板4绕着钢珠7在液压气缸3输出轴的端部转动,便于液压气缸3的输出轴伸缩时,保持撑板4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提高了底板座2放置时进行水平调节的便捷性,同时底板座2侧表面开设的叉车槽12,便于底板座2通过叉车进行转移,降低了LNG泵撬主体1安装后转移的便捷性,同时底板座2下表面焊接的钢骨架13和内支撑杆14,增加了底板座2结构的强度。具体的,撑板4为L形结构,且两个撑板4为一组,撑板4的表面开设有套环槽6,钢套环8的下端安装在套环槽6的内部,套环槽6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1,钢套环8内表面开设有卡槽9,卡槽9的内部安装有橡胶环10,橡胶环10的内表面与限位槽11接触。本实施例中,钢套环8套接在撑板4上端的外部时通过卡槽9、橡胶环10和限位槽11进行限位,橡胶环10安装在钢套环8内表面开设卡槽9的内部,同时橡胶环10的内圈表面与限位槽11接触,提高了钢套环8和撑板4接触的稳定性,增加了撑板4与液压气缸3输出轴连接的便捷性。具体的,转槽5为半球形结构,且转槽5的直径比钢珠7的直径大2mm。本实施例中,通过为半球形结构的转槽5,同时转槽5的直径比钢珠7的直径大2mm,增加了钢珠7在转槽5内部转动的便捷性。具体的,钢骨架13为八边形结构,钢骨架13和内支撑杆14构成若干个梯形格。本实施例中,通过为八边形结构的钢骨架13,同时钢骨架13和内支撑杆14构成若干个梯形格,提高了底板座2的强度。具体的,叉车槽12的高度为底板座2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叉车槽12分布在底板座2的四个侧边处。本实施例中,通过叉车槽12的高度为底板座2高度的二分之一,便于叉车对底板座2进行移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把钢骨架13和内支撑杆14焊接在底板座2的下表面,同时在底板座2的四个侧边开设叉车槽12,安装时,把液压气缸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座2的上表面,把钢珠7焊接在液压气缸3输出轴的端部,把撑板4上端开设转槽5与钢珠7接触,并把钢套环8套接在撑板4上端的外部,同时钢套环8的下端移到套环槽6的内部,钢套环8内表面开设卡槽9内部安装的橡胶环10与限位槽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包括LNG泵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LNG泵撬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底板座(2),所述底板座(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液压气缸(3),所述底板座(2)下方设置有撑板(4),所述撑板(4)上端的侧表面开设有转槽(5),所述液压气缸(3)的输出轴穿过底板座(2)并焊接有钢珠(7),所述钢珠(7)安装在转槽(5)的内部,所述撑板(4)上端的外部套接有钢套环(8),所述底板座(2)的侧表面开设有叉车槽(12),所述底板座(2)的下表面焊接有钢骨架(13),所述钢骨架(13)内侧表面焊接有内支撑杆(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包括LNG泵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LNG泵撬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底板座(2),所述底板座(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液压气缸(3),所述底板座(2)下方设置有撑板(4),所述撑板(4)上端的侧表面开设有转槽(5),所述液压气缸(3)的输出轴穿过底板座(2)并焊接有钢珠(7),所述钢珠(7)安装在转槽(5)的内部,所述撑板(4)上端的外部套接有钢套环(8),所述底板座(2)的侧表面开设有叉车槽(12),所述底板座(2)的下表面焊接有钢骨架(13),所述钢骨架(13)内侧表面焊接有内支撑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4)为L形结构,且两个所述撑板(4)为一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LNG泵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4)的表面开设有套环槽(6),所述钢套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昭宇范东进黄冬进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特汇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