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式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064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式球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用于阀体开关的阀杆,所述阀杆上设有把手杆,位于阀杆外侧的所述阀体上设有多个自锁槽,位于自锁槽上方的所述把手杆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底部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有活动连接且与自锁槽相匹配的自锁块,位于自锁块上端的所述调节槽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调节槽上端设有相连通且呈倒置“L”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调节线,所述调节线一端穿过第一复位弹簧中部与自锁块固定连接,所述把手杆延伸端的底部设有带动调节线前后运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线另一端与调节机构连接,使把手杆在使用时,能够实现自锁,保证了把手杆调节后能够有效固定。

A self-locking ball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锁式球阀
本技术属于阀门
,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式球阀。
技术介绍
球阀(ballvalve),启闭件(球体)由阀杆带动,并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亦可用于流体的调节与控制,其中硬密封V型球阀其V型球芯与堆焊硬质合金的金属阀座之间具有很强的剪切力,特别适用于含纤维、微小固体颗料等的介质。而多通球阀在管道上不仅可灵活控制介质的合流、分流、及流向的切换,同时也可关闭任一通道而使另外两个通道相连。本类阀门在管道中一般应当水平安装。球阀按照驱动方式分为:气动球阀,电动球阀,手动球阀。现有的球阀在使用时,用于转动的把手,在转动后,不是固定,很容易由于外界或者水流的因素,从而发生转动,导致阀门开启或者关闭不牢,需要及时的去调整,十分的麻烦,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锁式球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锁式球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用于阀体开关的阀杆,所述阀杆上设有用于阀杆转动的把手杆,位于阀杆外侧的所述阀体上设有多个自锁槽,位于自锁槽上方的所述把手杆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底部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有活动连接且与自锁槽相匹配的自锁块,位于自锁块上端的所述调节槽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调节槽上端设有相连通且呈倒置“L”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调节线,所述调节线一端穿过第一复位弹簧中部与自锁块固定连接,所述把手杆延伸端的底部设有带动调节线前后运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线另一端与调节机构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箱和可上下运动的压板,所述调节箱固定连接在把手杆延伸端的底部,所述调节线的另一端活动穿过调节箱的一端与调节箱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位于调节箱内部的所述调节线下方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底部与调节箱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端活动穿过调节箱底部的侧壁与调节板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剖面为圆弧形。优选的,位于调节机构与调节块之间的所述把手杆底部设有导流管,所述调节线设于导流管内部,所述导流管一端与连接孔连通,且导流管另一端与调节箱连通。优选的,所述自锁块底部为半球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可上下运动的自锁块,使把手杆在调整至合适位置时,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使自锁块的向下运动与自锁槽卡合,从而实现了把手杆的固定,阀杆完成固定,有效的防止了外界或者水流的因素,导致把手杆的转动,影响通过球阀的流量大小,保证了整体的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调节机构与把手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阀体;11、自锁槽;2、阀杆;3、把手杆;4、调节块;41、自锁块;42、调节线;43、调节槽;44、第一复位弹簧;46、连接孔;5、调节箱;51、压板;52、第二复位弹簧;53、调节板;54、调节杆;6、导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自锁式球阀,包括阀体1,以及设置在阀体1上用于阀体1开关的阀杆2,所述阀杆2上设有用于阀杆2转动的把手杆3,位于阀杆2外侧的所述阀体1上设有多个自锁槽11,位于自锁槽11上方的所述把手杆3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块4,所述调节块4底部设有调节槽43,所述调节槽43内设有活动连接且与自锁槽11相匹配的自锁块41,位于自锁块41上端的所述调节槽43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44,所述调节槽43上端设有相连通且呈倒置“L”形的连接孔46,所述连接孔46内设有调节线42,所述调节线42一端穿过第一复位弹簧44中部与自锁块41固定连接,所述把手杆3延伸端的底部设有带动调节线42前后运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线42另一端与调节机构连接。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箱5和可上下运动的压板51,所述调节箱5固定连接在把手杆3延伸端的底部,所述调节线42的另一端活动穿过调节箱5的一端与调节箱5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位于调节箱5内部的所述调节线42下方设有调节板53,所述调节板53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复位弹簧52,所述第二复位弹簧52底部与调节箱5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51上设有多个调节杆54,所述调节杆54上端活动穿过调节箱5底部的侧壁与调节板53底部固定连接。压板51的设计,使用户用手握住把手杆3时,可以通过手指的按压,使压板51向上运动,使调节板53将调节线42进行按压,从而使调节线42实现收缩,带动自锁块41向上运动,完成把手杆3的解锁;当把手杆3转动至合适位置时,可以通过松开把手杆3,第一复位弹簧44和第二复位弹簧52的结合使用,使压板51向下运动,调节线42快速张紧,自锁块41自动与自锁槽11卡合固定,从而完成把手杆3的锁定。进一步,所述调节板53剖面为圆弧形。调节板53圆弧形的设计,使调节板53在对调节线42时,能够保证调节线42始终保持在调节板53中部,保证了整体的稳定运行。进一步,位于调节机构与调节块4之间的所述把手杆3底部设有导流管6,所述调节线42设于导流管6内部,所述导流管6一端与连接孔46连通,且导流管6另一端与调节箱5连通。导流管6的设计,使调节线42实现隐藏,有效的防止外界的因素,使调节线42断裂。进一步,所述自锁块41底部为半球形。半球形的设计,使自锁块41能够更好的与自锁槽11卡合固定。进一步,所述自锁槽11之间呈弧形均匀分布在把手杆3转动的范围之内,所述把手杆3转动的范围是阀体1由开启至闭合。自锁槽11的分布,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把手杆3固定在设定的位置,调节方便。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锁式球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用于阀体开关的阀杆,所述阀杆上设有用于阀杆转动的把手杆,其特征在于:位于阀杆外侧的所述阀体上设有多个自锁槽,位于自锁槽上方的所述把手杆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底部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有活动连接且与自锁槽相匹配的自锁块,位于自锁块上端的所述调节槽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调节槽上端设有相连通且呈倒置“L”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调节线,所述调节线一端穿过第一复位弹簧中部与自锁块固定连接,所述把手杆延伸端的底部设有带动调节线前后运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线另一端与调节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式球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上用于阀体开关的阀杆,所述阀杆上设有用于阀杆转动的把手杆,其特征在于:位于阀杆外侧的所述阀体上设有多个自锁槽,位于自锁槽上方的所述把手杆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底部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有活动连接且与自锁槽相匹配的自锁块,位于自锁块上端的所述调节槽内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调节槽上端设有相连通且呈倒置“L”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调节线,所述调节线一端穿过第一复位弹簧中部与自锁块固定连接,所述把手杆延伸端的底部设有带动调节线前后运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线另一端与调节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箱和可上下运动的压板,所述调节箱固定连接在把手杆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贤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化工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