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背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03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背压阀,涉及背压阀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连接的阀盖、膜片以及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靠近阀盖的一端设置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导通的进水导槽和出水导槽,所述阀盖上设置有用于抵紧膜片于出水导槽使得阀体关闭的弹簧机构,所述阀体远离阀盖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导槽同轴设置并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阀体出水流道大小的调节组件。设置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调整出水流道的大小,减少了阀体因为弹簧机构使得膜片撞击阀体形成震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

A shock absorption back pressure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背压阀
本技术涉及背压阀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震背压阀。
技术介绍
背压阀可用于控制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如专利号为CN202768970U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压阀,其包括依次连接的阀盖、膜片和阀体,还包括弹簧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阀盖和阀体均设有凹腔,所述阀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弹簧机构设于阀盖的凹腔内,且设于所述膜片的上端,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阀盖,所述调节机构设于弹簧机构的上端,所述阀体的凹腔内设有截水面,所述阀体与截水面一体成型。使用时,流体从背压阀进水口进入,被膜片阻挡,于是流体对膜片产生向上的压力。当压力足够大时,弹簧被压缩,流体顶起膜片形成通道,从背压阀出水口流出;若流体压力不够,就会形成憋压,使进口压力上升直到达到额定压力,顶起膜片形成通路。上述背压阀在使用过程中,水顶开膜片后,当出水口排放速度过快,就会导致整体压降幅度过大,当顶起膜片压力没有达到弹簧设置的压力值,导致膜片迅速复位,复位后进水口一端的进水使得进水口一端的压力值又迅速升高,达到弹簧设置值后又重复打开膜片。此过程中,膜片会形成的重复的打开闭合过程,此过程中膜片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不断撞击阀体,容易形成震动,不利于背压阀的长期使用,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背压阀,其具有减少背压阀震动,使得背压阀使用更加持久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背压阀,包括依次连接的阀盖、膜片以及阀体,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靠近阀盖的一端设置有与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导通的进水导槽和出水导槽,所述阀盖上设置有用于抵紧膜片于出水导槽使得阀体关闭的弹簧机构,所述阀体远离阀盖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导槽同轴设置并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阀体出水流道大小的调节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可以对出水流道的大小进行调节。此时流体从背压阀进水口进入,被膜片阻挡,于是流体对膜片产生向上的压力。当压力足够大时,弹簧机构被压缩,流体顶起膜片形成通道,从背压阀出水导槽和出水口形成的出水流道流出。当阀体震动较强时,可以通过调节组件将出水流道调小。此时流体从出水流道通过时,由于调节组件使得出水流道变小,使得出水口的排出速度减缓。此时进水口一侧流体积聚将弹簧机构压缩使得膜片顶开,由于出水口的排出速度减缓,使得阀体的靠近膜片处的进水和出水之间的压降值变小,使得弹簧机构抵触膜片复位的频率大大降低,从而减少了膜片撞击阀体的频率,达到减震的效果。另外,理想状态下,当流道调整到适当大小时,进水口补入的速度和排水速度相等时,此时出水口排走的流体在进水口及时补入,从而使得膜片处的压降变得更小,可以使得弹簧机构持续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减少了阀体因为弹簧机构使得膜片撞击阀体形成震动,从而进一步实现减震的效果。另外,通过调节组件还能控制出水流道达到关闭的效果,从而使得背压阀还能作为截止阀使用,达到一阀两用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为螺纹连接于安装槽内调节柱,所述调节柱朝向膜片的一端用于阻隔出水导槽与出水口的连通大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出水流道大小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柱与出水导槽的相对位置,使得调节柱靠近膜片一端的位置改变对出水导槽进行遮挡,从而使得出水导槽与出水口之间的流道改变,从而实现对流道大小的调节。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导槽呈圆柱形设置,所述调节柱的直径等于或大于出水导槽的直径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柱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出水导槽的直径,当调节柱靠近膜片的一端完全抵触于出水导槽上时,可以使得出水导槽与出水口断开连通的关系,从而实现截流的效果,从而使得背压阀还能作为截止阀使用。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柱靠近出水导槽的一端的直径朝靠近膜片的方向逐渐变小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柱的渐缩设置,使得调节柱的端面可以对流体进行导向,避免流体直击调节柱端面,另外当调节柱使得出水流道断通时,调节柱靠近出水导槽的一端可以嵌入到出水导槽内,从而使得作为截止阀使用时密封性更好,截流效果更稳定。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槽内的安装部、转动连接于安装部内的调节球、固定连接于调节球并与安装部转动连接的转动部;所述安装部阻塞于出水口和出水导槽的交界处设置,所述安装部靠近出水导槽以及出水口的侧壁均开设有导流槽,两个导流槽对应与出水导槽和出水口连通设置,且两个导流槽连通设置;所述调节球上对应开设有连通于两个导流槽的导流孔;所述转动部朝远离膜片的方向穿出安装部用于控制调节球的导流孔与两个导流槽错开或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出水流道大小时,可以通过转动转动部使得调节球转动,使得调节球的导流孔与两个导流槽之间的连通部分变小,从而实现对出水流道的调节,当导流孔与导流槽完全错开时,出水流道就出现断通的情况,从而使得背压阀处于截流状态,使得背压阀能够作为截止阀进行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导槽呈圆柱形设置,所述调节球的直径大于出水导槽的直径设置,且所述导流孔的直径与所述出水导槽以及导流槽的直径相同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调节组件安装好后,当导流孔与导流槽完全对正并与出水导槽和出水口完全连通时,增加的调节组件并不会对背压阀的出水流道造成影响,使得背压阀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出水流量。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球为塑料材质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球为塑料,塑料材质有较好的耐腐效果,另外塑料材质有一定的弹性,当调节球使用时,调节球可以抵紧于安装部内,使得调节球转动时需要采用一定的力,从而也可以使得调节球的调节后位置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拼接形成,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的拼接面通过调节球的转动轴线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部通过拼接形成,使得调节球和安装部的安装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远离阀体的一端还螺纹连接有用于将安装部抵紧固定的锁紧环,所述转动部对应穿过所述锁紧环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部对调节球进行安装,使得调节球转动时,安装部可以与阀体相对固定,通过锁紧环可以对安装部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调节球转动时,安装部基本不动,此时不易对锁紧环的锁紧产生影响,使得整体使用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包括设置于转动部远离阀盖一端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阀体远离阀盖一端设置有用于指示导流孔与两个导流槽对齐的指示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指示标,可以通过将转动杆对准指示标达到使得导流孔与导流槽完全对正的效果,此时出水流道处于最大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调节组件调整出水流道的大小,减少了阀体因为弹簧机构使得膜片撞击阀体形成震动,从而实现减震的效果;另外,通过调节组件还能控制出水流道达到关闭的效果,从而使得背压阀还能作为截止阀使用,达到一阀两用的效果;(2)通过设置调节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背压阀,包括依次连接的阀盖(1)、膜片(2)以及阀体(3),所述阀体(3)上设置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阀体(3)靠近阀盖(1)的一端设置有与进水口(4)和出水口(5)对应导通的进水导槽(6)和出水导槽(7),所述阀盖(1)上设置有用于抵紧膜片(2)于出水导槽(7)使得阀体(3)关闭的弹簧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远离阀盖(1)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导槽(7)同轴设置并连通的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阀体(3)出水流道大小的调节组件(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背压阀,包括依次连接的阀盖(1)、膜片(2)以及阀体(3),所述阀体(3)上设置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阀体(3)靠近阀盖(1)的一端设置有与进水口(4)和出水口(5)对应导通的进水导槽(6)和出水导槽(7),所述阀盖(1)上设置有用于抵紧膜片(2)于出水导槽(7)使得阀体(3)关闭的弹簧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远离阀盖(1)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导槽(7)同轴设置并连通的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阀体(3)出水流道大小的调节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1)为螺纹连接于安装槽(10)内调节柱(111),所述调节柱(111)朝向膜片(2)的一端用于阻隔出水导槽(7)与出水口(5)的连通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导槽(7)呈圆柱形设置,所述调节柱(111)的直径等于或大于出水导槽(7)的直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111)靠近出水导槽(7)的一端的直径朝靠近膜片(2)的方向逐渐变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背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1)包括设置于安装槽(10)内的安装部(112)、转动连接于安装部(112)内的调节球(113)、固定连接于调节球(113)并与安装部(112)转动连接的转动部(114);所述安装部(112)阻塞于出水口(5)和出水导槽(7)的交界处设置,所述安装部(112)靠近出水导槽(7)以及出水口(5)的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