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玻璃夹
本技术涉及玻璃夹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玻璃夹。
技术介绍
目前,常常需要将若干玻璃板进行快速的夹持固定安装;并且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全部为注塑产品,常常受到玻璃高度的限制,而不便进行夹持固定,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并且通过玻璃夹夹持固定好玻璃后,有时候会出现玻璃夹与玻璃脱离,造成不必要的危险以及损失。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玻璃夹,通过注塑和挤塑两种工艺的结合,生产的产品可随意调节高度,不再受玻璃高度的限制,可满足目前市场上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玻璃夹,通过注塑和挤塑两种工艺的结合,生产的产品可随意调节高度,不再受玻璃高度的限制,可满足目前市场上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玻璃夹,包括设置于中间的中间玻璃夹组件单元、设置于侧边中部的侧边玻璃夹组件单元以及设置于转角的转角玻璃夹组件单元;所述中间玻璃夹组件单元用于夹持由第一横向玻璃、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玻璃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中间的中间玻璃夹组件单元(1)、设置于侧边中部的侧边玻璃夹组件单元(2)以及设置于转角的转角玻璃夹组件单元(3);所述中间玻璃夹组件单元(1)用于夹持由第一横向玻璃(4)、第一纵向玻璃(5)组合成的呈“十”字型结构的玻璃组件,所述第一纵向玻璃(5)中部设有用于第一横向玻璃(4)插入的间隙,所述中间玻璃夹组件单元(1)包括中间上玻璃夹(11)、中间中玻璃夹(12)以及中间下玻璃夹(13),所述中间上玻璃夹(11)呈“十”字型结构,其底部设有用于第一横向玻璃(4)、第一纵向玻璃(5)插入的呈“十”字型的凹槽(111);所述中间中玻璃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玻璃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中间的中间玻璃夹组件单元(1)、设置于侧边中部的侧边玻璃夹组件单元(2)以及设置于转角的转角玻璃夹组件单元(3);所述中间玻璃夹组件单元(1)用于夹持由第一横向玻璃(4)、第一纵向玻璃(5)组合成的呈“十”字型结构的玻璃组件,所述第一纵向玻璃(5)中部设有用于第一横向玻璃(4)插入的间隙,所述中间玻璃夹组件单元(1)包括中间上玻璃夹(11)、中间中玻璃夹(12)以及中间下玻璃夹(13),所述中间上玻璃夹(11)呈“十”字型结构,其底部设有用于第一横向玻璃(4)、第一纵向玻璃(5)插入的呈“十”字型的凹槽(111);所述中间中玻璃夹(12)由两个呈“T”型的侧边中玻璃夹(22)构成,所述侧边中玻璃夹(22)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横向玻璃(4)侧壁顶紧的顶板(221)、与顶板(221)外壁中部相连的固定部(222),所述固定部(222)呈方形结构,其外壁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横向玻璃(4)中部两端插入的插槽(223),所述插槽(223)上沿着竖直方向设置限位板(224),所述限位板(224)与所述插槽(223)的内壁围呈方形的限位孔(225),所述限位孔(225)用于设置于所述凹槽(111)上截面呈方形的第一插入件(112)插入;所述中间下玻璃夹(13)由两个侧边下玻璃夹(23)对接组合而成,所述侧边下玻璃夹(23)包括底板(231)、设置于底板(231)上的第二插入件(232),所述第二插入件(232)用于插入所述限位孔(225)的底部;
所述侧边玻璃夹组件单元(2)用于夹持由第一横向玻璃(4)、位于第一横向玻璃(4)端部第二纵向玻璃(6)组合成的呈“T”字型结构的玻璃组件,所述侧边玻璃夹组件单元(2)包括侧边上玻璃夹(21)、侧边中玻璃夹(22)以及侧边下玻璃夹(23),所述侧边上玻璃夹(21)呈“T”字型结构,其底部设有用于第一横向玻璃(4)端部以及第二纵向玻璃(6)中部插入的呈“T”字型的第二凹槽(211),所述第二凹槽(211)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侧边中玻璃夹(22)上限位孔(225)的第三插入件(212);
所述转角玻璃夹组件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诚,赖伟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配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