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84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设置在管井内,包括沿管井轴向分布且依次连接的多个筒芯,其中位于上端的筒芯连接有固定件,所述筒芯包括护壁板,所述护壁板沿周向间隔分布,相邻的护壁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筒芯还包括设置在其下端面以及上端面上且相互配合的卡接件,筒芯内还设置有吊装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于可对管井内壁进行加固的效果。

An anti collapse device for tub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塌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钻探形成管井后,还需要在管井中打入管道,但是在管井打入管道的过程中会容易与井壁碰触,从而导致井壁塌陷,进而导致管道无法打入至既定的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其优势在于可对管井内壁进行加固。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设置在管井内,包括沿管井轴向分布且依次连接的多个筒芯,其中位于上端的筒芯连接有固定件,所述筒芯包括护壁板,所述护壁板沿周向间隔分布,相邻的护壁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筒芯还包括设置在其下端面以及上端面上且相互配合的卡接件,筒芯内还设置有吊装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本装置时,先将第一个筒芯吊装入管井中,然后通过固定件固定在环境土层上为第一个筒芯提供支撑力,筒芯位于管井内壁时筒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呈现圆形筒状,并且筒芯的外壁与管井的内壁贴合。然后将第二个筒芯上的护壁板向筒芯挤压形变,从而使得第二个筒芯能够整体进入至第一个筒芯的内部。接着将第二个筒芯放置入第一个筒芯内,在第二个筒芯进入至第一个筒芯中时,因为第二个筒芯受到弹性件的作用会有恢复为圆筒的趋势,因此第二个筒芯的外壁会与第一个筒芯的内壁贴合。将第二个筒芯向下推动,当第二个筒芯的上端与第一个筒芯的下端对应时,卡接件发生配合从而使得第一个筒芯为第二个筒芯提供支撑力使得第二个筒芯能够稳定的处于管井中,此外当卡接件发生配合时,第二个筒芯以及于第一个筒芯上下连接并且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恢复至圆筒状并且与管井的内壁贴合。依次通过上述的方式即可在管井中安装多个筒芯,进而使管井中形成稳定的护壁,使得管井内壁能够保持稳定难以塌陷。并且当管道伸入至管井的过程中,管道与筒芯接触而不直接与管井内壁的土质接触,所以也难以导致管井的内壁塌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性钢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钢片制成的弹性件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下筒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呈现圆筒状。当第一个筒芯安装在管井内部后,而需要将第二个筒芯装入至管井中的过程中,因为弹性件能够形变,又可将第二个筒芯向其内部挤压缩小,从而让第二个筒芯顺利通过已经安装在管井内的第一筒芯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片护壁板之间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均设置有一副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筒芯具有稳定的形变性能,即使相邻两片护壁板之间的一副弹性件破损,在其余两幅弹性件的作用下依旧能够保持形变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件包括位于设置在护壁板下端端面上的外卡块,所述外卡块位于靠近护壁板外侧一侧,每块护壁上均设置有外卡块,所述外卡块与护壁板等宽并且厚度为护壁板的一半,所述筒芯内部下端于外卡块上形成一周的卡接槽,所述卡接件还包括位于设置在护壁板上端端面上的内卡块,所述内卡块与护壁板等宽并且厚度为护壁板的一半,所述筒芯外部于内卡块上形成一周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伸入至卡接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筒芯的过程中,当第一个筒芯在安装管井内壁上后,将第二个筒芯通过第一个筒芯,在第二个筒芯上端的内卡块外侧的卡接凸起与第一个筒芯下端的外卡块内侧卡接槽对应时,在弹性件作用下筒芯变为圆筒的过程中,卡接凸起进入至卡接槽中,从而通过卡接件的配合第一个筒芯为第二个筒芯提供支撑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尺寸大于护壁板自身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端的筒芯在发生周向转动的过程中,护壁板也不会从上端筒芯的相邻护壁板之间脱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壁板内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护壁板的通长方向贯穿护壁板,所述护壁板的外侧设置有导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筒芯的过程中,当第一个筒芯在安装管井内壁上后,第二个筒芯护壁板外侧的导向块与第一个筒芯内侧壁的导向槽配合,从而使得第二个筒芯能够稳定在第一个筒芯内壁沿着其轴线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件为位于管井最上端的护壁板上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垂直于护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板搭在管井开口周围的土层上,然后在固定孔中打入锚杆从而将固定板固定在土层上,而位于管井内的筒芯则通过固定板获得支撑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卡块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圆角,所述外卡块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卡块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圆角增大了筒芯上端开口,而外卡块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圆角则缩小了筒芯下端的外径,从而使得后续需要安装入管井中的筒芯容易通过已经安装在管井内的筒芯。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依次通过上述的方式即可在管井中安装多个筒芯,进而使管井中形成稳定的护壁,使得管井内壁能够保持稳定难以塌陷。并且当管道伸入至管井的过程中,管道与筒芯接触而不直接与管井内壁的土质接触,所以也难以导致管井的内壁塌陷;2、在安装筒芯的过程中,当第一个筒芯在安装管井内壁上后,第二个筒芯护壁板外侧的导向块与第一个筒芯内侧壁的导向槽配合,从而使得第二个筒芯能够稳定在第一个筒芯内壁沿着其轴线滑动;3、内卡块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圆角增大了筒芯上端开口,而外卡块的下端外侧设置有圆角则缩小了筒芯下端的外径,从而使得后续需要安装入管井中的筒芯容易通过已经安装在管井内的筒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筒芯;3、护壁板;4、弹性件;5、吊装件;6、固定板;7、外卡块;8、卡接槽;9、内卡块;10、卡接凸起;11、导向槽;12、导向块;13、凹槽;14、挂环;15、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设置在管井内,包括沿管井轴向分布且依次连接的多个圆筒状的筒芯1,其中位于上端的筒芯1连接有固定件,筒芯1包括护壁板3,护壁板3沿周向间隔分布,相邻的护壁板3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筒芯1还包括设置在其下端面以及上端面上且相互配合的卡接件,筒芯1内还设置有吊装件5。如图1所示,护壁板3为弧形板,弹性件4为弹性钢片制成。护壁板3沿周向分布有六块,相邻的两块护壁板3之间均在上、中、下处固定有一片弹性件4,且护壁板3之间的间隔距离尺寸大于护壁板3自身宽度。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下筒芯1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呈现圆筒状。因为弹性件4能够形变,将一个筒芯1向其内部挤压缩小后可让筒芯1顺利另一个筒芯1内部。固定件为位于管井最上端的护壁板3上端的固定板6,固定板6垂直于护壁板3。固定板6抵接在土层上,而位于管井内的筒芯1则通过固定板6获得支撑力。如图2、3所示,卡接件包括位于固定在护壁板3下端端面上的外卡块7,外卡块7位于靠近护壁板3外侧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设置在管井内,其特征是:包括沿管井轴向分布且依次连接的多个筒芯(1),其中位于上端的筒芯(1)连接有固定件,所述筒芯(1)包括护壁板(3),所述护壁板(3)沿周向间隔分布,相邻的护壁板(3)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所述筒芯(1)还包括设置在其下端面以及上端面上且相互配合的卡接件,筒芯(1)内还设置有吊装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设置在管井内,其特征是:包括沿管井轴向分布且依次连接的多个筒芯(1),其中位于上端的筒芯(1)连接有固定件,所述筒芯(1)包括护壁板(3),所述护壁板(3)沿周向间隔分布,相邻的护壁板(3)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所述筒芯(1)还包括设置在其下端面以及上端面上且相互配合的卡接件,筒芯(1)内还设置有吊装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4)为弹性钢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其特征是:相邻两片护壁板(3)之间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均设置有一副弹性件(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井防塌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接件包括位于设置在护壁板(3)下端端面上的外卡块(7),所述外卡块(7)位于靠近护壁板(3)外侧一侧,每块护壁上均设置有外卡块(7),所述外卡块(7)与护壁板(3)等宽并且厚度为护壁板(3)的一半,所述筒芯(1)内部下端于外卡块(7)上形成一周的卡接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军苏晨晨车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