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82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6:47
一种气密门包含二门板及二气密条。门板分别枢设于柜体的矩形开口的相对两侧,每一门板包括周缘,周缘具有连接侧边及开合侧边,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矩形开口时,开合侧边彼此相间隔而形成间隙。气密条具有挠性,并分别设置于各门板靠近周缘的部分,并沿着周缘延伸且位置对应于矩形开口的周侧,气密条包括设置于相对应的开合侧边且朝向另一门板凸伸的加压气密条部,各加压气密条部具有背向于开合侧边且呈水平状的加压面,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矩形开口时,加压气密条部会相互靠抵,以使得呈水平状的加压面相互贴合而封闭间隙。

Airtight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密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密门,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一柜体之气密门。
技术介绍
在加工制造领域中,高温设备或者是真空设备是常见的机械设备之一,所述机械设备的结构包括一侧面概呈方形的柜体、一由所述柜体界定出的开口,及一一侧枢接于所述柜体且可开合地遮蔽所述开口的门板。现有的机械设备皆为单门的结构,也就是只通过一扇门板遮蔽住所述开口,并在所述门板的内表面设置气密条,在所述门板遮蔽住所述开口时,所述气密条压合于所述开口的周侧,借此达到气密的效果,然而,当机械设备的开口面积增加时,门板的面积也会随之增加,进而造成门板整体重量上升,以致于只有单侧支撑的门板容易朝未有支撑的另一侧倾斜。因此,后续改以置设双门板的做法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通过两扇门板共同遮蔽住所述开口,但是使用两扇门板共同遮蔽所述开口时,为了能刚好遮蔽住所述开口,各所述门板的旋转半径不会交错,也因此造成所述两扇门板的两相邻侧边形成一间隙,而无法达到完全气密的效果。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诚为目前业界所欲克服的重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封闭所述间隙以达到气密效果之气密门,借此提升产品的生产良率。本技术的气密门,适用于安装于具有矩形开口的柜体,所述气密门包含二门板及二气密条。所述门板分别枢设于所述矩形开口的相对两侧,每一门板包括周缘,各所述周缘具有用于与所述矩形开口的侧边相枢接的连接侧边,及位于所述连接侧边对侧的开合侧边,所述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所述矩形开口时,所述开合侧边彼此相间隔而形成间隙。所述气密条具有挠性,各所述气密条分别设置于各所述门板靠近所述周缘的部分,并沿着所述周缘延伸且位置对应于所述矩形开口的周侧,各所述气密条包括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开合侧边且朝向另一门板凸伸的加压气密条部,各所述加压气密条部具有背向于所述开合侧边且呈水平状的加压面,所述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所述矩形开口时,所述加压气密条部会相互靠抵,以使得所述呈水平状的加压面相互贴合而封闭所述间隙。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门板还包括外板体、设置于所述外板体的内表面的内板体、设置于所述内表面且沿着所述内板体的周缘延伸且位置对应于所述矩形开口的周侧的凹槽,用于供相对应的所述气密条固设。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所述凹槽具有形成于所述内表面且位于所述内板体上方的顶凹槽部、形成于所述内表面且位于所述内板体与所述连接侧边之间的侧凹槽部、形成于所述内表面且位于所述内板体下方的底凹槽部,及形成于所述开合侧边且相邻于另一门板的加压凹槽部,所述顶凹槽部、所述侧凹槽部、所述底凹槽部及所述加压凹槽部相连通;各所述气密条包括卡固于所述顶凹槽部且凸伸于所述顶凹槽部外的顶气密条部、卡固于所述侧凹槽部且凸伸于所述侧凹槽部外的侧气密条部、卡固于所述底凹槽部且凸伸于所述底凹槽部外的底气密条部,及卡固于所述加压凹槽部且其加压面凸伸于所述加压凹槽部外的所述加压气密条部。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所述凹槽具有位于所述凹槽开口相对侧的底壁,各所述底壁形成有多个彼此间隔排列的贯孔。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柜体具有形成所述矩形开口的前侧面,其中,所述气密门还包含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前侧面且沿着所述矩形开口的周侧延伸的受压气密条,所述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所述矩形开口时,各所述气密条的所述顶气密条部、所述侧气密条部及所述底气密条部分别压抵于相对应的所述受压气密条。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各所述受压气密条具有固定于所述前侧面的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朝远离所述前侧面方向延伸的受压部,各所述受压部具有受相对应的所述气密条压抵的受压弧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气密门借由在各门板上设置相对应的所述气密条,且通过所述气密条的材质特性、设置的位置及所述气密条具有水平面的所述加压面的结构,能提升密封功效。附图说明本技术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气密门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一示意图;图3是所述实施例之一分解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一门板与一气密条的结构;图4是所述实施例之一正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多个贯孔形成于一凹槽的位置;图5是沿图2线V-V所截取的一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一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二门板闭合时,二加压气密条部的状态;图7是沿图2线VII-VII所截取的一剖视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一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所述凹槽、所述气密条及所述贯孔间的位置关系;图9是沿图2线IX-IX所截取的一剖视示意图;及图10是图9的一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所述气密条压抵于一受压气密条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气密门之一实施例,适用于安装于一柜体9,所述气密门包含二门板1、二气密条2及二受压气密条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柜体9举例是一用于对一加工产品(图未示)进行高温烘烤制程的柜体9,所述柜体9具有一形成一矩形开口92的前侧面91,用于供所述加工产品进入或取出,但是所述柜体9不以高温烘烤制程的柜体9为限,也可以是用于低温保存食物的冰柜、容纳货物的货柜、用于对所述加工产品进行抽真空加工的柜体等。参阅图1至图3,所述门板1分别枢设于所述矩形开口92的相对两侧,每一门板1包括一外板体11、一设置于所述外板体11的一内表面112的内板体12、一设置于所述内表面112且沿着所述内板体12的周缘延伸且位置对应于所述矩形开口92的周侧的凹槽13。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外板体11具有一周缘111,且各所述外板体11的所述周缘111具有一用于与所述矩形开口92的侧边相枢接的连接侧边113,及一位于所述连接侧边113对侧的开合侧边114,各所述连接侧边113借由多个枢轴81与多个连接板82的机构枢接于所述矩形开口92的侧边,也就是所述门板1借由相对应的所述连接板82套设于相对应的所述枢轴81,借此受所述连接板82的支撑并能维持转动之功效。特别要说明的是,所述门板1相对闭合而遮盖所述矩形开口92时,所述开合侧边114彼此相间隔而形成一间隙115(参阅图2),所述间隙115连通于所述矩形开口92。参阅图3与图4,各所述凹槽13具有一形成于所述外板体11的所述内表面112且位于所述内板体12上方的顶凹槽部131、一形成于所述外板体11的所述内表面112且位于所述内板体12与所述连接侧边113之间的侧凹槽部132、一形成于所述外板体11的所述内表面112且位于所述内板体12下方的底凹槽部133、一形成于所述外板体11的所述开合侧边114且相邻于另一门板1的加压凹槽部134,及一位于所述凹槽13的开口相对侧的底壁1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凹槽部131、所述侧凹槽部132、所述底凹槽部133及所述加压凹槽部134相连通而概呈矩形框状,且各所述加压凹槽部134的开口朝向对侧的所述加压凹槽部134。此外,各所述底壁135形成有多个沿着各所述凹槽13的延伸方向彼此间隔排列的贯孔136,以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密门,适用于安装于具有矩形开口的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门包含:/n二门板,分别枢设于所述矩形开口的相对两侧,每一门板包括周缘,各所述周缘具有用于与所述矩形开口的侧边相枢接的连接侧边,及位于所述连接侧边对侧的开合侧边,所述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所述矩形开口时,所述开合侧边彼此相间隔而形成间隙;及/n二气密条,具有挠性,各所述气密条分别设置于各所述门板靠近所述周缘的部分,并沿着所述周缘延伸且位置对应于所述矩形开口的周侧,各所述气密条包括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开合侧边且朝向另一门板凸伸的加压气密条部,各所述加压气密条部具有背向于所述开合侧边且呈水平状的加压面,所述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所述矩形开口时,所述加压气密条部会相互靠抵,以使得所述呈水平状的加压面相互贴合而封闭所述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30 TW 1082053151.一种气密门,适用于安装于具有矩形开口的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门包含:
二门板,分别枢设于所述矩形开口的相对两侧,每一门板包括周缘,各所述周缘具有用于与所述矩形开口的侧边相枢接的连接侧边,及位于所述连接侧边对侧的开合侧边,所述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所述矩形开口时,所述开合侧边彼此相间隔而形成间隙;及
二气密条,具有挠性,各所述气密条分别设置于各所述门板靠近所述周缘的部分,并沿着所述周缘延伸且位置对应于所述矩形开口的周侧,各所述气密条包括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开合侧边且朝向另一门板凸伸的加压气密条部,各所述加压气密条部具有背向于所述开合侧边且呈水平状的加压面,所述门板相对闭合而遮盖所述矩形开口时,所述加压气密条部会相互靠抵,以使得所述呈水平状的加压面相互贴合而封闭所述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每一门板还包括外板体、设置于所述外板体的内表面的内板体、设置于所述内表面且沿着所述内板体的周缘延伸且位置对应于所述矩形开口的周侧的凹槽,用于供相对应的所述气密条固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槽具有形成于所述内表面且位于所述内板体上方的顶凹槽部、形成于所述内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顺
申请(专利权)人:群翊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