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790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包括锁芯、钥匙以及防脱结构,防脱结构设置在锁芯和钥匙的接合端上,防脱结构能够防止钥匙从锁芯上脱落;锁芯的外壁嵌套在护套内,且外壁能够在护套内转动,锁芯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第三触点,其一字排列在锁芯的接合端上,第二触点居中,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对称地设置在第二触点的两边;钥匙包括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及第三触针,其一字排列在钥匙的接合端上,第二触针居中,第一触针和第三触针对称地设置在第二触针的两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口组件具有防脱结构,能够防止大角度转动钥匙过程中钥匙不会从锁芯上脱落。

Interface assembly of electronic lock cylinder and electronic key with high guid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
本技术是关于无源电子锁
,特别是关于一种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各单位设计的锁芯接口没有解决好电子钥匙与锁芯接口之间的导向性,用户在将钥匙对接锁芯接口以及钥匙转动过程中要么不好辨识触点方向,对接麻烦,要么在大角度转动钥匙开锁过程中钥匙容易从锁芯上脱落,使用体验差,开锁稳定性差。现有技术的接口方案包括单触点接口或多触点的接口,其具有下列特点及缺陷:一、单触点接口方案,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之间的接口设计有一个中心触点用于电源和通信,钥匙头外壳与锁芯外壳用作电源地。例如:专CN104775688B。这种接口方案的优点是降低了用户在使用电子钥匙开锁时对正触点的难度,允许多个角度(通常是五角或六角)对正触点。1.用户在使用电子钥匙转动开锁的过程中,电子钥匙容易脱离锁芯,因为电子锁芯是无源设计,钥匙脱离后电源和通信中断,会造成开锁失败或者因为电子钥匙与锁芯之前反复接触而产生重复的开锁事件。2.用户在防盗门锁这类需要360度旋转钥匙开锁的场景下,钥匙容易脱手掉落,用户体验比较差。3.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高的,需要限制在未闭锁的条件下不允许拔钥匙的场景下,这种接口方案不能满足。单触点方案如果考虑防止钥匙脱落,有时也会增加限位部件,会产生多触点方案有相同的缺点。例如专利CN108397054A。1.限位部件通常会预留一个很小的用于钥匙对正的导向孔位,因为只允许单一、严格的角度才能对正,用户在对正钥匙与锁芯过程中需要反复观察钥匙与锁芯的结构特点,找出导向孔位后才能顺利对接,用户体验比较差。二、多触点的接口方案,是指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之间采用多个触点接触,分别满足电源供应和数据通信的要求。多触点方案中电子钥匙与锁芯之间的触点在开锁时必须按顺序对正,才可以正常接通电源和通信。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在锁芯上设计1个钥匙限位部件,钥匙需要严格对准特定的、唯一的角度才可以对正触点。例如专利CN109184348A。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其具有防脱结构,能够防止大角度转动钥匙过程中钥匙不会从锁芯上脱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包括锁芯、钥匙以及防脱结构,防脱结构设置在锁芯和钥匙的接合端上,防脱结构能够防止钥匙从锁芯上脱落;锁芯的外壁嵌套在护套内,且外壁能够在护套内转动,锁芯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第三触点,其一字排列在锁芯的接合端上,第二触点居中,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对称地设置在第二触点的两边;钥匙包括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及第三触针,其一字排列在钥匙的接合端上,第二触针居中,第一触针和第三触针对称地设置在第二触针的两边。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第三触点的位置和形状与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及第三触针的位置和形状相匹配,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为电源和接地接口,第二触点为通信接口。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针对接第一触点、第二触针对接第二触点以及第三触针对接第三触点后能够形成电源回路供电。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针对接第三触点、第二触针对接第二触点以及第三触针对接第一触点后能够形成电源回路供电。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防脱结构包括防脱孔、防脱球、释放槽以及防脱槽。防脱孔设置在外壁的接合端处,防脱孔的轴心线与外壁的轴心线垂直相交,防脱孔贯穿外壁;防脱球设置在防脱孔内,并能在防脱孔内运动;释放槽设置在护套的接合端的内壁上,释放槽为球面凹坑结构,释放槽的内径大于防脱球的直径;防脱槽设置在钥匙的接合端的外表面上,防脱槽为球面凹坑结构,防脱槽的内径大于防脱球的直径。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防脱孔两端开口的直径小于防脱球的直径,防脱孔的长度与释放槽的深度之和大于防脱球的直径,防脱孔的长度与防脱槽的深度之和大于防脱球的直径。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锁芯的接合端设置有导向槽,钥匙的接合端设置有导向头,导向槽的外形和导向头的外形相互匹配。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槽的两侧设置有对称的斜面,斜面用于导引导向头接合至正确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子锁芯接口具备非常好的导向性,用户能快速对正钥匙与锁芯之间的接口;锁芯接口还有防钥匙脱落设计,大角度转动钥匙过程中钥匙不会从锁芯上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口组件的接合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口组件的锁芯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口组件的钥匙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口组件的防脱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口组件的防脱孔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锁芯,101-外壁,1011-第一触点,1012-第二触点,1013-第三触点,1014-导向槽,1015-防脱孔,102-护套,1021-释放槽,103-防脱球,20-钥匙,2011-第一触针,2012-第二触针,2013-第三触针,2014-导向头,2021-防脱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接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口组件的接合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口组件的锁芯部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口组件的钥匙的立体示意图。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包括锁芯10、钥匙20以及防脱结构,防脱结构设置在锁芯10和钥匙20的接合端上,防脱结构能够防止钥匙20从锁芯10上脱落。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10的外壁101嵌套在护套102内,且外壁101能够在护套102内转动,在锁芯10的接合端上一字排列地设置有第一触点1011、第二触点1012及第三触点1013,其中第二触点1012居中,第一触点1011和第三触点1013对称地设置在第二触点1012的两边。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钥匙20的接合端上一字排列地设置有第一触针2011、第二触针2012及第三触针2013,其中第二触针2012居中,第一触针2011和第三触针2013对称地设置在第二触针2012的两边。再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触点1011、第二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锁芯、钥匙以及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设置在所述锁芯和所述钥匙的接合端上,所述防脱结构能够防止所述钥匙从所述锁芯上脱落;/n所述锁芯的外壁嵌套在护套内,且所述外壁能够在所述护套内转动,所述锁芯包括:/n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第三触点,其一字排列在所述锁芯的接合端上,所述第二触点居中,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触点的两边;/n所述钥匙包括:/n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及第三触针,其一字排列在所述钥匙的接合端上,所述第二触针居中,所述第一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触针的两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锁芯、钥匙以及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设置在所述锁芯和所述钥匙的接合端上,所述防脱结构能够防止所述钥匙从所述锁芯上脱落;
所述锁芯的外壁嵌套在护套内,且所述外壁能够在所述护套内转动,所述锁芯包括:
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及第三触点,其一字排列在所述锁芯的接合端上,所述第二触点居中,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触点的两边;
所述钥匙包括:
第一触针、第二触针及第三触针,其一字排列在所述钥匙的接合端上,所述第二触针居中,所述第一触针和所述第三触针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触针的两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及所述第三触点的位置和形状与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及所述第三触针的位置和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为电源和接地接口,所述第二触点为通信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针对接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针对接所述第二触点以及所述第三触针对接所述第三触点后能够形成电源回路供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导向性的电子锁芯与电子钥匙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针对接所述第三触点、所述第二触针对接所述第二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邹凯刘靖松陈河黄亮王冀星唐玉建吴有超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思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