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700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属于建筑技术领域。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分别构成上下层保温组合叠合墙的免拆模板,并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连接成T形节点。保温组合叠合墙的内部分两次浇筑一次浇筑混凝土和二次浇筑混凝土,节点通过现浇层顶部搭接钢筋和节点专用连接钢架加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混凝土保温叠合墙预制板采用分离式生产,现场整体式组装,生产工艺简单,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运输方便、成本低;由于叠合墙预制板集成了保温板,且采用立体式空间的齿槽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而且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并且现场施工方便、工期短、经济效果好,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操作。

T-joint of concrete composite wall and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
本技术属于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
技术介绍
混凝土叠合墙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预应力薄板与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混凝土叠合墙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由于不需支模,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混凝土叠合墙板的模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相对复杂,同时考虑两侧混凝土板,也要处理好混凝土板与保温板的关系,更要处理各种不同形式的钢筋;尤其两侧的混凝土板以及钢筋网架的整体加工更加复杂,很难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生产。因此需要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以充分体现预制混凝土装配建筑的优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由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节点专用连接钢架、现浇层顶部搭接钢筋、一次浇筑混凝土和二次浇筑混凝土组成,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拼装成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由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节点专用连接钢架(4)、现浇层顶部搭接钢筋(5)、一次浇筑混凝土(6)和二次浇筑混凝土(7)组成,其特征在于:/n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拼装成保温组合叠合墙,上下两层保温组合叠合墙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连接;/n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的预制混凝土底层(3-1)的端部置于下层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混凝土板体(2-2)顶部,搭接长度为5~10mm;/n下层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齿槽混凝土板(1-1)和齿槽保温板(1-2)均高于下层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由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节点专用连接钢架(4)、现浇层顶部搭接钢筋(5)、一次浇筑混凝土(6)和二次浇筑混凝土(7)组成,其特征在于:
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拼装成保温组合叠合墙,上下两层保温组合叠合墙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连接;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的预制混凝土底层(3-1)的端部置于下层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混凝土板体(2-2)顶部,搭接长度为5~10mm;
下层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齿槽混凝土板(1-1)和齿槽保温板(1-2)均高于下层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空间钢筋网架(2-1)和混凝土板体(2-2);
在下层的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之间浇筑一次浇筑混凝土(6),一次浇筑混凝土(6)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的现浇叠合层(3-2)、且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齿槽混凝土板(1-1)和齿槽保温板(1-2)的顶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的现浇叠合层(3-2)顶面以及一次浇筑混凝土(6)的顶面均同一标高;
上层的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齿槽混凝土板(1-1)、齿槽保温板(1-2)置于下层的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齿槽混凝土板(1-1)、齿槽保温板(1-2)顶部,且竖直对齐;
上层的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混凝土板体(2-2)置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的现浇叠合层(3-2)和一次浇筑混凝土(6)上,并与上层的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混凝土板体(2-2)竖直对齐;
节点专用连接钢架(4)的整体连接环(4-1)分别逐个插入到上层与下层的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之间的空腔内;下部伸到下层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混凝土板体(2-2)顶面以下的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第一个环形连接件(1-3)之下;上部伸到下层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混凝土板体(2-2)底面以上的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第一个环形连接件(1-3)之上;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的预制层底板钢筋(3-3)伸至节点专用连接钢架(4)的外侧;底层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最顶部的环形连接件(1-3)伸至节点专用连接钢架(4)的内侧;水平均匀分布的现浇层顶部搭接钢筋(5)一端伸入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3)的现浇叠合层(3-2),另一端伸至节点专用连接钢架(4)的外侧;
在上层的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之间浇筑二次浇筑混凝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合叠合墙由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组成,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均竖直且相对;
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齿槽混凝土板(1-1)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混凝土板体(2-2)分别位于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和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最外侧;
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内部齿槽混凝土板(1-1)与齿槽保温板(1-2)一体成型,且齿槽保温板(1-2)与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相对应;
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环形连接件(1-3)横纵成排,且与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横向连接筋(2-1-3)一一对应;
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环形连接件(1-3)的最外侧端部插入到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空间钢筋网架(2-1)内部,距离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混凝土板体(2-2)10~30mm;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空间钢筋网架(2-1)的最外端距离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齿槽保温板(1-2)最外端平面10~30mm;
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的环形连接件(1-3)的底部与横向连接筋(2-1-3)齐平,底排、顶排以及水平两端各一排的环形连接件(1-3)均绑扎在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的板外水平钢筋(2-1-2)、横向连接筋(2-1-3)、竖直钢筋(2-1-4)的节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合叠合预制板(1)由齿槽混凝土板(1-1)、齿槽保温板(1-2)、环形连接件(1-3)组成;齿槽混凝土板(1-1)整体浇筑在齿槽保温板(1-2)上,齿槽混凝土板(1-1)的混凝土燕尾榫(1-1-2)、燕尾槽(1-1-3)与齿槽保温板(1-2)的燕尾槽(1-2-2)、保温板燕尾榫(1-2-3)相互咬合;设置若干横纵成排的环形连接件(1-3),环形连接件(1-3)为矩形环状;环形连接件(1-3)所在平面竖直,长边水平,短边竖直;环形连接件(1-3)的竖排与混凝土燕尾榫(1-1-2)的中间相对应,伸入到混凝土板体(1-1-1)中间平面,另一端伸出保温板燕尾榫(1-2-3);齿槽保温板(1-2)的保温板直角梯形榫(1-2-4)与齿槽混凝土板(1-1)相邻的一端,保温板直角梯形榫(1-2-4)和保温板等腰梯形榫(1-2-6)均与齿槽混凝土板(1-1)的侧端齐平;齿槽保温板(1-2)的保温板直角梯形榫(1-2-4)位于远离齿槽混凝土板(1-1)的一端,等腰梯形槽(1-2-5)和直角梯形槽(1-2-7)均与齿槽混凝土板(1-1)的侧端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混凝土叠合墙与板T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混凝土叠合预制板(2)由空间钢筋网架(2-1)、混凝土板体(2-2)组成;混凝土板体(2-2)整体为矩形混凝土板,空间钢筋网架(2-1)的竖向均匀排列的板内水平钢筋(2-1-1)与其中一排水平均匀分布的竖直钢筋(2-1-4)垂直交叉,二者构成的网架位于混凝土板体(2-2)的中间平面;空间钢筋网架(2-1)的竖向均匀排列的板外水平钢筋(2-1-2)与另一排水平均匀分布的竖直钢筋(2-1-4)垂直交叉,二者构成的网架竖直位于混凝土板体(2-2)的外部;板内水平钢筋(2-1-1)和竖直钢筋(2-1-4)构成的网架与板外水平钢筋(2-1-2)和竖直钢筋(2-1-4)构成的网架的间距均分别对应相等,且交叉点也一一对应,在对应的交叉点设置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