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4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涂布阻尼涂料层,发泡海绵层、玻镁板、石膏板;所述涂布阻尼层胶粘接于发泡海绵层外部;所述发泡海绵层与玻镁板之间留有有空隙;所述空隙中放置有吸音海绵条;所述玻镁板与石膏板之间粘接固定,所述石膏板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墙体固定使用的固定件;其有益效果为:采用复合结构设置,由传统的木质板、胶板、海绵层的结构替换为使用复合结构的新型隔音板;其中发泡海绵层与玻镁板之间使用了齿槽结构并留有空隙,使得噪声可在空隙间存留并被隔音海绵管吸收,并且石膏板两面均设置有该消声结构,且隔音海绵管还为不对称设置有,进一步的防止噪声的传递。

A sound insulation board for interior dec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
本技术属于室内装潢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噪音已经成为新的污染源,人们长期处于各种噪声污染中,将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为了解决噪声问题,人们在建筑中大量的采用隔音板材,以达到隔阻噪音的目的,而传统的隔音板材由于使用的材料较为落后且结构单一,存在隔音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二)技术方案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涂布阻尼涂料层,发泡海绵层、玻镁板、石膏板;所述涂布阻尼层胶粘接于发泡海绵层外部;所述发泡海绵层与玻镁板之间留有有空隙;所述空隙中放置有吸音海绵条;所述玻镁板与石膏板之间粘接固定,所述石膏板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墙体固定使用的固定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石膏板两面均依次设置有涂布阻尼涂料层,发泡海绵层、玻镁板。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镁板的一面上间隔的设置有凹槽;其另一面与石膏板粘接固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泡海绵层的一面上间隔的设置有凸齿;所述凸齿可与凹槽相卡合;所述凸齿的长度短于凹槽的深度;所述吸音海管设置于凸齿与凹槽之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石膏板两面的隔音海绵管为不对称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音海绵条为圆柱形;在其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一条空心通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片设置于石膏板的两端;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涂布阻尼涂料层,发泡海绵层、隔音海绵管、玻镁板、石膏板之间均使用防火胶粘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采用复合结构设置,由传统的木质板、胶板、海绵层的结构替换为使用复合结构的新型隔音板;其中发泡海绵层与玻镁板之间使用了齿槽结构并留有空隙,使得噪声可在空隙间存留并被隔音海绵管吸收,并且石膏板两面均设置有该消声结构,且隔音海绵管还为不对称设置有,进一步的防止噪声的传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图1中A-A剖面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泡海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玻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吸音海绵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涂布阻尼涂料层;2、发泡海绵层;21、凸齿;3、玻镁板;31、凹槽;4、石膏板;5、吸音海绵条;51、空心通路;6、固定片;61、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零部件、结构、机构等,如无特殊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涂布阻尼涂料层1,发泡海绵层2、玻镁板3、石膏板4;所述涂布阻尼层粘接于发泡海绵层2外部;涂布阻尼涂料层1中使用的阻尼涂料是由高分子树脂加入适量的填料以及辅助材料配制而成,是一种可涂覆在各种板状结构表面上,具有减振、绝热和一定密封性能的特种涂料,在本技术中涂布阻尼涂料层1做为两面的最外层,朝向屋内的一面可以进行装潢涂装,朝向墙体的一面可以用来保护发泡海绵层2;所述发泡海绵层2与玻镁板3之间留有有空隙;所述发泡海绵层2作为吸收噪声的第二层,发泡海绵自带的多孔结构可以有效的阻挡噪声的传递,并且发泡海绵层2材质较软,还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在空隙中放置有吸音海绵条5,进一步的吸收噪音;所述玻镁板3与石膏板4之间粘接固定,所述石膏板4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墙体固定使用的固定片6。如图2所示:所述石膏板4的正反两面均依次设置有涂布阻尼涂料层1,发泡海绵层2、玻镁板3,本技术即双面板,可以最大限度的从两个方向吸收噪音,这种设计是为考虑室内隔墙的装潢设置。如图4所示:所述玻镁板3的一面上间隔的设置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为方形凹槽31,所述吸音海绵条5放置于凹槽31内并使用防火胶粘接固定;其另一面与石膏板4粘接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发泡海绵层2的一面上间隔的设置有凸齿21;所述凸齿21可与凹槽31相卡合且凸齿21的长度短于凹槽31的深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给吸音海绵条5做避让;所述吸音海绵条5设置于凸齿21与凹槽31之间,这样做的有益效果为:发泡海绵层2与玻镁板3之间使用了齿槽结构并留有空隙,使得噪声可在空隙间存留并被吸音海绵条5吸收,进一步的减少噪音的传递。如图2所示:所述石膏板4两面的吸音海绵条5为不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原理为将石膏板4两面的发泡海绵层2、玻镁板3上的凸起与凹槽31为相互不对齐设置,使得两面上的吸音海绵条5尽可能的构成一个平面,增加噪声的吸收。如图5所示:所述吸音海绵条5为圆柱形;在其上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一条空心通路51,空心结构可以更好地吸收噪音。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片6的设置数量为4个,设置且使用固定螺丝固接于于石膏板4的两端且相互对称;所述每个固定片6上开设有2个用于插入冲击螺丝的固定孔61。所述涂布阻尼涂料层1,发泡海绵层2、吸音海绵条5、玻镁板3、石膏板4之间均使用防火胶粘接。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涂布阻尼涂料层,发泡海绵层、玻镁板、石膏板;所述涂布阻尼层胶粘接于发泡海绵层外部;所述发泡海绵层与玻镁板之间留有有空隙;所述空隙中放置有吸音海绵条;所述玻镁板与石膏板之间粘接固定,所述石膏板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墙体固定使用的固定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板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涂布阻尼涂料层,发泡海绵层、玻镁板、石膏板;所述涂布阻尼层胶粘接于发泡海绵层外部;所述发泡海绵层与玻镁板之间留有有空隙;所述空隙中放置有吸音海绵条;所述玻镁板与石膏板之间粘接固定,所述石膏板两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墙体固定使用的固定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板两面均依次设置有涂布阻尼涂料层,发泡海绵层、玻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镁板的一面上间隔的设置有凹槽;其另一面与石膏板粘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装潢用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海绵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众合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