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16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柱间支撑,公开了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呈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连接套件,所述连接套件的底部连接有底支撑钢,所述底支撑钢远离连接套件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柱,两侧底支撑钢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支撑横梁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厂房的交通流畅性的优点。

A support structure between colum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间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柱间支撑,特别涉及一种柱间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轻钢厂房具有搭建快捷、环保节能等优点,现已形成较为普遍的厂房结构。由于轻钢厂房的跨度大、自重大,因此在搭建轻钢厂房时,厂房的支撑柱之间都需要设置柱间支撑以传递纵向力,柱间支撑是为保证轻钢厂房整体稳定、提高侧向刚度和传递纵向水平力而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的连系杆件。目前,公告号为CN2015814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柱间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以及顶部分别连接有底座与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连接有底座加强板,顶座上连接有顶座加强板,其中一根支撑柱的底座加强板上固定有一根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根支撑柱的顶座加强板上。这种钢结构柱间支撑机构通过相互交叉的支撑杆,实现纵向力的传递,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支撑杆的交叉点限制了两根支撑柱之间的空间,导致了车辆无法通过,影响了厂房内的交通流畅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具有提高厂房的交通流畅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包括呈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连接套件,所述连接套件的底部连接有底支撑钢,所述底支撑钢远离连接套件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柱,两侧底支撑钢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支撑横梁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搭建本技术时,支撑横梁用于承载两侧支撑柱的侧向力,底支撑钢用于支撑来自于支撑横梁和支撑柱的纵向力,以此形成柱间支撑结构。由于两侧的底支撑钢之间呈“八”字形布局,两者在支撑柱之间不具有交叉点,因此能够顺利使车辆通过,提高了厂房的交通流畅性。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横梁的上方设有与其平行的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的两端连接于两侧的支撑柱,所述连接套件的顶部连接有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的顶部连接于加强横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横梁与支撑横梁共同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承受两侧支撑柱侧向力的能力,同时顶撑组件提高了加强横梁的抗弯能力,与底支撑钢共同配合,提高了本技术承受纵向力的能力。进一步的,所述顶撑组件包括第一顶撑钢和第二顶撑钢,所述第一顶撑钢和第二顶撑钢呈倒“八”字形连接在加强横梁和支撑横梁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顶撑钢和第二顶撑钢呈“八”字形设置,与加强横梁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两侧的顶撑组件之间设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三顶撑钢和第四顶撑钢,所述第三顶撑钢和第四顶撑钢呈倒“八”字形连接在加强横梁和支撑横梁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组件与顶撑组件共同配合,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件包括固定套设在支撑横梁上的套钢和固定连接在套钢底部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开有若干用于连接底支撑钢的安装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底支撑钢时,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受力分析,调节底支撑钢的角度,从而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底支撑钢的支撑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撑钢和第二顶撑钢之间、所述第三顶撑钢和第四顶撑钢之间分别连接有张紧钢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紧钢丝能够对辅助组件和顶撑组件进行拉紧,当辅助组件和顶撑组件受压时,张紧钢丝的拉紧力能够保持辅助组件和顶撑组件的形状,以此进一步提高了辅助组件和顶撑组件的支撑能力。进一步的,所述底支撑钢远离地面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爬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爬梯的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爬至支撑横梁处,以此提高了前期安装和后期维修的方便程度。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沿着若干安装孔的弧形轨迹刻画有角度刻度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底支撑钢的角度时,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角度刻度线进行调节,提高了角度调节的准确性和便捷程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位于支撑柱之间的底支撑钢之间呈“八”字形布局,两者在支撑柱之间不具有交叉点,因此能够顺利使车辆通过,提高了厂房的交通流畅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横梁;11、第一固定板;2、连接套件;21、套钢;22、调节板;221、安装孔;3、底支撑钢;31、第二固定板;4、爬梯;5、加强横梁;51、第三固定板;6、顶撑组件;61、第一顶撑钢;62、第二顶撑钢;621、第五固定板;7、辅助组件;71、第三顶撑钢;72、第四顶撑钢;73、第六固定板;8、张紧钢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参照图1,包括呈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支撑横梁1,支撑横梁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1,第一固定板11焊接于支撑柱。在支撑横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连接套件2,连接套件2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底支撑钢3,底支撑钢3远离连接套件2的一端通过单根螺栓连接有第二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1焊接于支撑柱,两侧底支撑钢3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支撑横梁1的上方。参照图1,支撑横梁1用于承受来自于两个支撑柱的侧向力,底支撑钢3用于承受来自于支撑柱的纵向力,以此提高轻钢厂房的整体稳定性。在搭建底支撑钢3时,两侧的底支撑钢3之间呈“八”字形布局,两者之间不具有交叉点,因此能够顺利使车辆通过,提高了厂房的交通流畅性。参照图1,连接套件2包括固定套设在支撑横梁1上的套钢21和固定连接在套钢21底部的调节板22,调节板22上开有若干用于连接底支撑钢3的安装孔221,安装孔221呈弧形布局,其圆心与第二固定板31上的单根螺栓重叠。在安装底支撑钢3时,底支撑钢3的顶端贴合于调节板22,安装人员能够根据底支撑钢3所需顶撑力的大小,调节底支撑钢3与支撑横梁1之间的角度,角度调节完成后,朝向安装孔221内穿入螺栓,以此底支撑钢3的锁紧。参照图1,为了使得底支撑钢3的调节角度能够得到控制,调节板22沿着若干安装孔221的弧形轨迹刻画有角度刻度线。另外,在底支撑钢3远离地面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爬梯4,爬梯4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爬至支撑横梁1处,以此实现对本技术的紧固或维修。参照图1,在支撑横梁1的上方设有与其平行的加强横梁5,加强横梁5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固定板51,第三固定板51焊接于两侧的支撑柱。连接套件2的顶部连接有顶撑组件6,顶撑组件6的顶部连接于加强横梁5。参照图1,顶撑组件6包括第一顶撑钢61和第二顶撑钢62,第一顶撑钢61和第二顶撑钢62呈倒“八”字形连接在加强横梁5和支撑横梁1之间。第一顶撑钢61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于第三固定板51。第二顶撑钢62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五固定板621,第五固定板621焊接于加强横梁5。参照图1,在两侧的顶撑组件6之间设有辅助组件7,辅助组件7包括第三顶撑钢71和第四顶撑钢72,第三顶撑钢71和第四顶撑钢72呈倒“八”字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支撑横梁(1),所述支撑横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连接套件(2),所述连接套件(2)的底部连接有底支撑钢(3),所述底支撑钢(3)远离连接套件(2)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柱,两侧底支撑钢(3)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支撑横梁(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横向连接在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支撑横梁(1),所述支撑横梁(1)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连接套件(2),所述连接套件(2)的底部连接有底支撑钢(3),所述底支撑钢(3)远离连接套件(2)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柱,两侧底支撑钢(3)延长线的交点位于支撑横梁(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1)的上方设有与其平行的加强横梁(5),所述加强横梁(5)的两端连接于两侧的支撑柱,所述连接套件(2)的顶部连接有顶撑组件(6),所述顶撑组件(6)的顶部连接于加强横梁(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组件(6)包括第一顶撑钢(61)和第二顶撑钢(62),所述第一顶撑钢(61)和第二顶撑钢(62)呈倒“八”字形连接在加强横梁(5)和支撑横梁(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柱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的顶撑组件(6)之间设有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国荣朱一尘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城市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