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53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该构造沿所述综合管廊纵向间隔布设,所述结构缝构造设于综合管廊的现浇结构部分内,所述现浇结构部分以结构缝为界划分形成先浇段和后浇段;所述结构缝构造包括:形成于所述先浇段和所述后浇段对接连接处的结构缝;一部分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下层钢筋笼和上层钢筋笼,靠近所述结构缝设置;以及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纵向钢筋,部分纵向钢筋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沿综合管廊纵向间隔设置结构强度较低的结构缝,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可在结构缝处发生开裂,避免了无序开裂带来的修补困难。

Structure of structural joint of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
本技术涉及综合管廊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规定,每隔30米综合管廊需设置结构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解决了明挖地下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收缩问题,却增加了综合管廊防水的难度。变形缝均是在综合管廊结构上留设的可形变的缝隙,缝隙处通常填塞有柔性材料,在发生地下结构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收缩时,产生的应力作用于变形缝而使得变形缝发生较大的形变,通常较大的形变会破坏变形缝的防水结构,而变形缝一旦发生渗水,不但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恶化了管廊环境、影响了结构设施的使用,并给后期的管理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解决现有的综合管廊设置的变形缝发生较大形变后易发生渗水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沿所述综合管廊纵向间隔布设,所述结构缝构造设于综合管廊的现浇结构部分内,所述现浇结构部分以结构缝为界划分形成先浇段和后浇段;所述结构缝构造包括:形成于所述先浇段和所述后浇段对接连接处的结构缝;一部分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下层钢筋笼和上层钢筋笼,所述下层钢筋笼和所述上层钢筋笼靠近所述结构缝设置并位于所述止水带对应部分的下方和上方;以及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纵向钢筋,部分纵向钢筋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在综合管廊施工时,本技术利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的对接缝形成结构缝,结构缝处设有连接先浇段和后浇段的纵向钢筋,由于纵向钢筋仅设置有部分,从而降低了结构缝的结构强度,在整个综合管廊上,沿其纵向间隔设置结构强度较低的结构缝,从而使得综合管廊在因温度应力和不均匀沉降而开裂时,其能够在设置的结构缝处发生开裂,避免了无序开裂带来的修补困难。在结构缝处埋设有止水带,利用止水带提高结构缝的防水效果,且由于结构缝的强度远大于现有技术中的变形缝,其开裂程度较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漏水情形的发生。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的另一下层钢筋笼和另一上层钢筋笼,所述另一下层钢筋笼和所述另一上层钢筋笼靠近所述结构缝设置并位于所述止水带对应部分的下方和上方。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先浇段内2/3的纵向钢筋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注浆导管,所述注浆导管呈倾斜状设置,底部位于所述结构缝处,顶部从所述先浇段位于综合管廊内部的表面处伸出而形成注浆口,且所述注浆导管与所述上层钢筋笼固定连接。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设于综合管廊底板处的底板垫层一体形成的加固结构和铺设于所述底板垫层之上改性防水沥青油毡,所述加固结构对应结构缝的位置设置,且所述加固结构内锚固有垫层钢筋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处综合管廊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位于综合管廊底板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中纵向钢筋与结构缝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用于解决因温度应力和不均匀沉降而带来的无序开裂,解决因设置变形缝而带来的管廊渗漏水等问题。本技术通过沿综合管廊纵向设置若干个刚度较小的薄弱环节,利用设定纵向钢筋穿过的数量来降低刚度,当因温差、混凝土干缩或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应力变化时,结构缝所在截面可先行开裂,释放混凝土体内的能量和避免混凝土结构随意出现裂缝,减少裂缝对综合管廊的危害。且结构缝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可降低其开裂或变形的程度,从而避免对止水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从而可避免漏水情形的发生。在结构缝处预设有注浆导管,后期结构缝开裂后可通过注浆导管进行快速修补,施工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处综合管廊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位于综合管廊底板处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20沿综合管廊10的纵向间隔布设,结构缝构造20设于综合管廊10的现浇结构部分18内,现浇结构部分18以结构缝21为界划分形成先浇段181和后浇段182。本技术的综合管廊10可以为现浇管廊,还可以为预制管廊,预制管廊利用现浇连接段连接。在现浇管廊中,现浇结构部分18即为综合管廊结构。在预制管廊中,现浇结构部分18为现浇连接段。本技术的结构缝构造20包括结构缝21、止水带24、上层钢筋笼23、下层钢筋笼22以及纵向钢筋16的部分;其中结构缝21形成于先浇段181和后浇段182对接连接处,先浇段181浇筑后靠近待施工的后浇段182的端面作为后浇段182的端部模板,浇筑后浇段182时,后浇段182的混凝土与先浇段181的端面相接,从而先后浇筑的两个混凝土的相接处形成结构缝21。也即本技术的结构缝21并非真正的缝隙,而是先浇段181和后浇段182相接的接缝。本技术的止水带24一部分埋设在先浇段181内,止水带24的另一部分从先浇段181伸出而埋设于后浇段182内,止水带24垂直于结构缝21设置,利用止水带24阻挡了沿着结构缝21的设置方向连通综合管廊10内外的透水路径,起到止水防渗漏的作用。本技术的下层钢筋笼22和上层钢筋笼23埋设于先浇段181内,下层钢筋笼22和上层钢筋笼23靠近结构缝21设置并位于止水带24对应部分的下方和上方,通过设置在结构缝21侧部的上层钢筋笼23和下层钢筋笼22提高结构缝构造20的结构强度,且上层钢筋笼23和下层钢筋笼22设于止水带24对应部分的上方和下方,对止水带24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上层钢筋笼23和下层钢筋笼22提高结构缝构造2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可抑制结构缝21的开裂程度,进而避免了对止水带24的损坏,保护了止水带24的防水效果。纵向钢筋16沿着综合管廊10的设置方向设置,在先浇段181内间隔布设有纵向钢筋16,先浇段181内的纵向钢筋16有一部分从先浇段181伸出而埋设在后浇段182内。利用一定数量的纵向钢筋16拉结连接先浇段181和后浇段182,为结构缝构造20提供一定的刚度及强度,但结构缝构造20的结构缝21处的刚度及强度低于综合管廊10的其余部分的结构刚度及强度,从而在综合管廊10受到因温差、混凝土干缩或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应力变化时,结构缝21作为薄弱节点可先行开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沿所述综合管廊纵向间隔布设,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缝构造设于综合管廊的现浇结构部分内,所述现浇结构部分以结构缝为界划分形成先浇段和后浇段;所述结构缝构造包括:/n形成于所述先浇段和所述后浇段对接连接处的结构缝;/n一部分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n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下层钢筋笼和上层钢筋笼,所述下层钢筋笼和所述上层钢筋笼靠近所述结构缝设置并位于所述止水带对应部分的下方和上方;以及/n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纵向钢筋,部分纵向钢筋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沿所述综合管廊纵向间隔布设,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缝构造设于综合管廊的现浇结构部分内,所述现浇结构部分以结构缝为界划分形成先浇段和后浇段;所述结构缝构造包括:
形成于所述先浇段和所述后浇段对接连接处的结构缝;
一部分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另一部分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
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下层钢筋笼和上层钢筋笼,所述下层钢筋笼和所述上层钢筋笼靠近所述结构缝设置并位于所述止水带对应部分的下方和上方;以及
埋设于所述先浇段内的纵向钢筋,部分纵向钢筋从所述先浇段伸出而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管廊结构缝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埋设于所述后浇段内的另一下层钢筋笼和另一上层钢筋笼,所述另一下层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旻吴剑秋王国欣冉岸绿周旻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