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固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467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间固态继电器,其包括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外壳的一侧开放形成一开口;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底座盖合所述外壳的开口;PCB板,所述PCB板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PCB板包括恒压板、控制板、常闭驱动板和常开驱动板,且恒压板、控制板、常闭驱动板和常开驱动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口”型;若干插针,穿过底座设置,且插针的一端形成外接线端,另一端为内接线端,所述内接线端与PCB板电连接。利用四个线路板呈口字型分布,使得继电器的底面积缩小,从而降低整个继电器的体积,另外将常开与常闭相互独立设置,可以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继电器的可靠性。

Intermediate solid state re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间固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固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类似于开关的部分,其以较低的直流电压控制较高的电压和电流。以往采用电磁原理制造所述继电器。即在铁芯上缠绕线圈并通电以使其变为电磁体,从而产生磁场,并使得可移动地设置在缠绕有所述线圈的铁芯附近的铁片向所述磁场移动,进而产生开关作用。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制造的、即通过铁芯上缠绕线圈制造一种电磁体并得以运行的继电器被称为机械式继电器。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中间继电器内部主要由机械结构实现其动作,因此在使用时存在功率损耗,且线圈运行时,有噪音产生,并且衔铁有污物时噪音更大。在负载电流较大时容易将触点烧住以至于触点不能够及时释放。当主触点带载释放时,容易产生电弧打火,同时机械结构的中间继电器的寿命较短。在现有技术中,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可控硅的不断发展,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利用电子电路实现类似中间继电器中完成触点开闭功能的产品,其中较为成熟的产品有固态继电器、无触点接触器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元件(如开关三极管、双向可控硅等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达到无触点无火花地接通和断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间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外壳的一侧开放形成一开口;/n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底座盖合所述外壳的开口;/nPCB板,所述PCB板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PCB板包括恒压板、控制板、常闭驱动板和常开驱动板,且恒压板、控制板、常闭驱动板和常开驱动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口”型,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常闭驱动板以及常开驱动板的底端对称且垂直控制板设置,常闭驱动板以及常开驱动板的顶端与恒压板电连接;/n若干插针,穿过底座设置,且插针的一端形成外接线端,另一端为内接线端,所述内接线端与PCB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外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且所述外壳的一侧开放形成一开口;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底座盖合所述外壳的开口;
PCB板,所述PCB板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PCB板包括恒压板、控制板、常闭驱动板和常开驱动板,且恒压板、控制板、常闭驱动板和常开驱动板相互焊接构成形状为“口”型,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常闭驱动板以及常开驱动板的底端对称且垂直控制板设置,常闭驱动板以及常开驱动板的顶端与恒压板电连接;
若干插针,穿过底座设置,且插针的一端形成外接线端,另一端为内接线端,所述内接线端与PCB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设置若干与插针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插针的内接线端穿过所述插槽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固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驱动板以及常开驱动板的底部设有与内接线端相适配的缺口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固态继电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凤刚戴昌旗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锐士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