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33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其包括地面基层、下透水混凝土层和上透水混凝土层,下透水混凝土层固定铺设于地面基层上,上透水混凝土层固定铺设于下透水混凝土层上,下透水混凝土层内埋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导水管,导水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沿着导水管的轴向排列的进水孔,导水管的顶部铺装有覆盖进水孔的土工布,每相邻的两导水管之间通过排压管路组件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了在两导水管之间加装排压管路组件的方式来解决了以往导水管作业不均匀而导致的混凝土层易损坏等问题。

A kind of permeable base guide and drainage structure applied to outdoor stone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城市的“热岛效应”、遭遇强暴雨时引发的内涝、地下水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其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是采用透水铺装。最早在1852年,英国开发出不含细骨料的混凝土。1950年,英国将多孔沥青路面应用于机场跑道。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设计透水性混凝土。荷兰在1972年开始研究排水沥青混合料。此外,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对多孔沥青路面有研究和应用。1986年,英国开始研究透水性铺面的径流抑制及污染防治。在目前的“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对于透水基层的导渗导排问题,主要采用导水管的铺装来解决,例如中国专利CN201520938407.9所公开的一种生态环保的透水铺装系统。但是,目前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中,由于地面的各个位置的导水量的差异,会导致局部的导水管内满水运行(例如马路的中间区域),而局部的导水管内却是空水运行(例如具有遮雨的区域,绿化带、遮阳棚等地方),这不光浪费了导水管的资源,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时,各个导水管之间会由于压差的不同而导致满水运行的导水管上面的混凝土层容易出现损坏,后期维护的次数也会较长期空水运行的区域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其主要采用了在两导水管之间加装排压管路组件的方式来解决了以往导水管作业不均匀而导致的混凝土层易损坏等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其包括地面基层、下透水混凝土层和上透水混凝土层,下透水混凝土层固定铺设于地面基层上,上透水混凝土层固定铺设于下透水混凝土层上,下透水混凝土层内埋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导水管,导水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沿着导水管的轴向排列的进水孔,导水管的顶部铺装有覆盖进水孔的土工布,每相邻的两导水管之间通过排压管路组件进行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排压管路组件包括至少两平行布置的第一排压管道,第一排压管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导水管,第一排压管道垂直于导水管。进一步地,上述两第一排压管道之间通过至少一第二排压管道进行连接,第二排压管道垂直于第一排压管道。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排压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波浪形的第一缓冲层。可选地,上述排压管路组件包括两X形交叉的第三排压管道,第三排压管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导水管。进一步地,上述第三排压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波浪形的第二缓冲层。进一步地,上述土工布覆盖导水管的一半面积。进一步地,上述排压管路组件的管径等于导水管的管径的1/3。进一步地,上述下透水混凝土层为C30透水混凝土层。进一步地,上述上透水混凝土层为C30透水混凝土层。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中,主要在两导水管之间加装了排压管路组件,这样可以形成对满水运作的管路和空水运作的管路之间的水流交换和气流交换,保证整个区域下的管路之间的内部气压的平衡,保证整个导水管系统运行的稳定,从而有效地解决以往导水管作业不均匀而导致的混凝土层易损坏等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中排压管路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中排压管路组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2,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其包括地面基层1、下透水混凝土层2和上透水混凝土层3,下透水混凝土层2为C30透水混凝土层,上透水混凝土层3为C30透水混凝土层,下透水混凝土层2固定铺设于地面基层1上,上透水混凝土层3固定铺设于下透水混凝土层2上,下透水混凝土层2内埋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导水管21,导水管2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沿着导水管21的轴向排列的进水孔22,导水管21的顶部铺装有覆盖进水孔22的土工布23,土工布23覆盖导水管21的一半面积,每相邻的两导水管21之间通过排压管路组件4进行连接,排压管路组件4的管径等于导水管21的管径的1/3(降低对空间的无谓占用)。具体地,排压管路组件4包括两平行布置的第一排压管道41,第一排压管道4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导水管21,第一排压管道41垂直于导水管2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中,主要在两导水管之间加装了排压管路组件,这样可以形成对满水运作的管路和空水运作的管路之间的水流交换和气流交换,保证整个区域下的管路之间的内部气压的平衡,保证整个导水管系统运行的稳定,从而有效地解决以往导水管作业不均匀而导致的混凝土层易损坏等问题。实施例二:参见图1至图2,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两第一排压管道41之间通过一第二排压管道42进行连接,第二排压管道42垂直于第一排压管道41,其形成了工字型的结构,可以实现两第一排压管道之间的水流及气流的交换,使得整个排压管路组件内的气压平衡。参见图1至图2,第一排压管道41的内壁上设置有波浪形的第一缓冲层43,可以实现对于水流的缓冲作用,不至于水流过强而导致排压管路内的瞬间气压过大,而导致水流的瞬间堵塞现象(主要是因为排压管路组件4的管径等于导水管21的管径的1/3,排压管路的管径较细)。实施例三: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其不同之处在于,排压管路组件4包括两X形交叉的第三排压管道44,第三排压管道44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导水管21,可以实现两第一排压管道之间的水流及气流的交换,使得整个排压管路组件内的气压平衡,并且节省管道的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基层(1)、下透水混凝土层(2)和上透水混凝土层(3),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2)固定铺设于所述地面基层(1)上,所述上透水混凝土层(3)固定铺设于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2)上,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2)内埋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导水管(21),所述导水管(2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导水管(21)的轴向排列的进水孔(22),所述导水管(21)的顶部铺装有覆盖所述进水孔(22)的土工布(23),每相邻的两所述导水管(21)之间通过排压管路组件(4)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基层(1)、下透水混凝土层(2)和上透水混凝土层(3),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2)固定铺设于所述地面基层(1)上,所述上透水混凝土层(3)固定铺设于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2)上,所述下透水混凝土层(2)内埋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导水管(21),所述导水管(21)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沿着所述导水管(21)的轴向排列的进水孔(22),所述导水管(21)的顶部铺装有覆盖所述进水孔(22)的土工布(23),每相邻的两所述导水管(21)之间通过排压管路组件(4)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压管路组件(4)包括至少两平行布置的第一排压管道(41),所述第一排压管道(41)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所述导水管(21),所述第一排压管道(41)垂直于所述导水管(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导渗导排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排压管道(41)之间通过至少一第二排压管道(42)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排压管道(42)垂直于所述第一排压管道(4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户外石材铺装的透水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李静柳俊杰骆飞李林章小改李峰侯嘉昕金仁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