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3217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包括电力连接导轨,所述电力连接导轨上滑动设有供电插座,所述电力连接导轨的轨道一侧内壁上均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3,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导电片,所述电力连接导轨的下侧均匀设有导电铜线,在房间内安装布线时,电力连接导轨可安装在墙面踢脚线位置或吊顶位置,并延伸至任何一个用电房间,滑动设置的供电插座可以任意移动至需要用电的电器附近并为其提供电力,取代了传统的提前埋墙布线方式,集安装布线于一体,简化装修的复杂性;配合可在电力连接导轨上随处移动的供电插座,提供电器插头可用插孔,能为家用电器就近提供可用电源,使电器使用更具随意性,使用十分便捷。

A new energy power conn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力连接
,具体领域为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不断深入,为达到家电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改变现有家庭装潢布线形式,合理改造布线技术与电力系统,逐渐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改造家庭电气系统整体形式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家庭装潢布线的方式使得插座孔位置相对固定,如果需要连接距离较远的电器时只能使用排插,杂乱的电线使得家里看起来非常不整洁,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而在常用位置多安置一些插座孔又会使墙内布线变得复杂,而且装潢布线时很难准确预知恰到好处的插座孔安置位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家庭装潢布线的方式使得插座孔位置相对固定,如果需要连接距离较远的电器时只能使用排插,杂乱的电线使得家里看起来非常不整洁,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而在常用位置多安置一些插座孔又会使墙内布线变得复杂,而且装潢布线时很难准确预知恰到好处的插座孔安置位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包括电力连接导轨,所述电力连接导轨上滑动设有供电插座,所述电力连接导轨的轨道一侧内壁上均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3,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导电片,所述电力连接导轨的下侧均匀设有导电铜线,所述导电铜线的一端分别与配电箱引出的火线、零线、地线连接,所述导电铜线的另一端分别与导电片连接,所述供电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导电铜片,所述导电铜片的侧壁一端设有插套,所述导电铜片的另一侧壁设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数量为3,所述导电柱贯穿外壳且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导电片相连接,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设有智能芯片,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插座板,所述插座板的外侧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外壳铰接。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安装部、滑动部和辅助固定板,所述滑动部伸入电力连接导轨的轨道内,所述辅助固定板与电力连接导轨的外表面相贴合。优选的,所述电力连接导轨的轨道内侧壁上侧设有防尘绝缘胶条,所述防尘绝缘胶条与滑动部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保护盖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电力连接导轨靠近墙面的一侧壁上侧预留有导水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在房间内安装布线时,电力连接导轨可安装在墙面踢脚线位置或吊顶位置,并延伸至任何一个用电房间,滑动设置的供电插座可以任意移动至需要用电的电器附近并为其提供电力,取代了传统的提前埋墙布线方式,集安装布线于一体,简化装修的复杂性;配合可在电力连接导轨上随处移动的供电插座,提供电器插头可用插孔,能为家用电器就近提供可用电源,使电器使用更具随意性,使用十分便捷;(2)电源顺着导电铜线、导电片、导电柱、及导电铜片被引入到插套上,电器插头沿着插座板的插孔插入,电器插头上的插脚被插套夹紧,从而电器实现通电,即插即用式的供电方式,使用简单;(3)通过设置保护盖对插座板进行保护,避免杂物进入插座板内,影响使用甚至造成短路,同时避免小孩老人意外触电,保证了安全性;通过设置辅助固定板保证供电插座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由于供电插座与电力连接导轨连接不稳定造成接触不良,使供电不稳定导致电器损坏;通过设置防尘绝缘胶条避免灰尘进入电力连接导轨内,导致短路甚至造成火灾等危害,安全性良好,在保证使用者人身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了供电的稳定性,避免电器损坏,避免了对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力连接导轨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供电插座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力连接导轨、2-供电插座、3-导电片、4-导电铜线、5-外壳、501-安装部、502-滑动部、503-辅助固定板、6-连接板、7-导电铜片、8-插套、9-导电柱、10-插座板、11-保护盖、12-防尘绝缘胶条、13-导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包括电力连接导轨1,在房间内安装布线时,电力连接导轨1可安装在墙面踢脚线位置或吊顶位置,并延伸至任何一个用电房间;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上滑动设有供电插座2,滑动设置的供电插座2可以任意移动至需要用电的电器附近并为其提供电力,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的轨道一侧内壁上均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3,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导电片3,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的下侧均匀设有导电铜线4,所述导电铜线4的一端分别与配电箱引出的火线、零线、地线连接,所述导电铜线4的另一端分别与导电片3连接,所述供电插座2包括外壳5,所述外壳5的中部设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设有导电铜片7,所述导电铜片7的侧壁一端设有插套8,所述导电铜片7的另一侧壁设有导电柱9,所述导电柱9的数量为3,所述导电柱9贯穿外壳5且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导电片3相连接,所述外壳5的内侧壁上设有智能芯片,所述外壳5的外侧壁上设有插座板10,电源顺着导电铜线4、导电片3、导电柱9、及导电铜片7被引入到插套8上,电器插头沿着插座板10的插孔插入,电器插头上的插脚被插套8夹紧,从而电器实现通电;所述插座板10的外侧设有保护盖11,所述保护盖11与外壳5铰接,在使用时将保护盖11打开,在使用后将保护盖11关闭,通过设置保护盖对插座板10进行保护,避免杂物进入插座板10内,影响使用甚至造成短路,同时避免小孩老人意外触电,保证了安全性。具体而言,所述外壳5包括安装部501、滑动部502和辅助固定板503,所述滑动部502伸入电力连接导轨1的轨道内,所述辅助固定板503与电力连接导轨1的外表面相贴合,通过设置辅助固定板保证供电插座2安装后的稳定性,避免由于供电插座2与电力连接导轨1连接不稳定造成接触不良,使供电不稳定导致电器损坏。具体而言,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的轨道内侧壁上侧设有防尘绝缘胶条12,所述防尘绝缘胶条12与滑动部502紧密贴合,通过设置防尘绝缘胶条12避免灰尘进入电力连接导轨1内,导致短路甚至造成火灾等危害。具体而言,所述保护盖11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具体而言,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靠近墙面的一侧壁上侧预留有导水槽13,。工作原理:本技术在房间内安装布线时,电力连接导轨1可安装在墙面踢脚线位置或吊顶位置,并延伸至任何一个用电房间,滑动设置的供电插座2可以任意移动至需要用电的电器附近并为其提供电力,电源顺着导电铜线4、导电片3、导电柱9、及导电铜片7被引入到插套8上,电器插头沿着插座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包括电力连接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上滑动设有供电插座(2),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的轨道一侧内壁上均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3,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导电片(3),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的下侧均匀设有导电铜线(4),所述导电铜线(4)的一端分别与配电箱引出的火线、零线、地线连接,所述导电铜线(4)的另一端分别与导电片(3)连接,所述供电插座(2)包括外壳(5),所述外壳(5)的中部设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设有导电铜片(7),所述导电铜片(7)的侧壁一端设有插套(8),所述导电铜片(7)的另一侧壁设有导电柱(9),所述导电柱(9)的数量为3,所述导电柱(9)贯穿外壳(5)且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导电片(3)相连接,所述外壳(5)的内侧壁上设有智能芯片,所述外壳(5)的外侧壁上设有插座板(10),所述插座板(10)的外侧设有保护盖(11),所述保护盖(11)与外壳(5)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力连接系统,包括电力连接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上滑动设有供电插座(2),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的轨道一侧内壁上均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3,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导电片(3),所述电力连接导轨(1)的下侧均匀设有导电铜线(4),所述导电铜线(4)的一端分别与配电箱引出的火线、零线、地线连接,所述导电铜线(4)的另一端分别与导电片(3)连接,所述供电插座(2)包括外壳(5),所述外壳(5)的中部设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设有导电铜片(7),所述导电铜片(7)的侧壁一端设有插套(8),所述导电铜片(7)的另一侧壁设有导电柱(9),所述导电柱(9)的数量为3,所述导电柱(9)贯穿外壳(5)且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导电片(3)相连接,所述外壳(5)的内侧壁上设有智能芯片,所述外壳(5)的外侧壁上设有插座板(10),所述插座板(10)的外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志莲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产教融合发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