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99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绝缘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分别设置于绝缘层两侧,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均包括导线绕组以及由该导线绕组同向延伸分离出的两组分支绕线,两组分支绕线依次交差包围平铺排布且末端相互隔离,第一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与第二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对应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线圈进行平铺排布能够大大降低厚度,满足无线充电接收设备的厚度规定;另外将分离出来的两组分支绕线采用依次交差包围的方式进行收卷,能够抵消一部分相邻走线产生的涡流,通过走线优化减少由于涡流和相邻走线干扰损耗等因数导致的电阻,有利于提高无线充电效率,降低能源损耗。

An efficient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为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
技术介绍
线圈是无线充电接收设备中一个重要的组件,由于各种无线充电接收设备的厚度规定,需要对其中的线圈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考虑无线充电接收设备放置到发射装置上,能有很好的充电面积,能最大面积的达到较好的接收效率,需尽可能的减小线圈的交流电阻带来的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绝缘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两侧,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均包括导线绕组以及由该导线绕组同向延伸分离出的两组分支绕线,两组所述分支绕线依次交差包围平铺排布且末端相互隔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通过导电图案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导线绕组的股数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导线绕组的股数不同,所述导电图案个数与较少的导线绕组的股数相同。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线绕组的股数为偶数。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组所述分支绕线的股数为所述导线绕组股数的一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线圈进行平铺排布能够大大降低厚度,满足无线充电接收设备的厚度规定;另外将分离出来的两组分支绕线采用依次交差包围的方式进行收卷,能够抵消一部分相邻走线产生的涡流,通过走线优化减少由于涡流和相邻走线干扰损耗等因数导致的电阻,有利于提高无线充电效率,降低能源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1中的第二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2中的第一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2中的第二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3中的第一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3中的第二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包括第一金属层10、第二金属层20及一绝缘层30,绝缘层3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31,第二表面32。请参阅图1所示,第一金属层10布置在绝缘层30的第一表面31,其包括第一导线绕组13、第一分支绕线11及第二分支绕线12,其中第一分支绕线11与第二分支绕线12是从第一导线绕组13的内末端同向延伸而成,第二分支绕线12位于第一分支绕线11的包围圈内,第一分支绕线11的长度大于第二分支绕线12的长度,第一分支绕线11与第二分支绕线12的导线股数相同,是第一导线绕组13的导线股数的一半,且第一分支绕线11与第二分支绕线12的末端间隔开。第一金属层10还设有自第一导线绕组13外端延伸的第一引出线14及与第一引线14平行布置的第二引出线15。请参阅图2所示,第二金属层20布置在绝缘层30的第二表面32,其包括第二导线绕组23、第三分支绕线21及第四分支绕线22,第三分支绕线21与第四分支绕线22是从第二导线绕组23的内末端同向延伸而成,第三分支绕线21与第四分支绕线22的导线股数相同,是第二导线绕组23的导线股数的一半,且第三分支绕线21、第四分支绕线22的末端间隔开。第三分支绕线21的内末端通过第一导电图案40、第二导电图案41与第一分支绕线11的内末端连接,第四分支绕线22的内末端通过第三导电图案42、第四导电图案43与第二分支绕线12的内末端连接,促使第一金属层10与第二金属层20串联在一起,第二导线绕组23的外末端还通过第五导电图案45与第二引出线15电连接。实施例2:请参阅图3至图4所示,其余的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线绕组11a与第二导线绕组21a的导线为6股,各分支绕线12a、13a、22a、23a分别为3股。第一导线绕组11a的第一分支绕线12a与第二分支绕线13a的末端间隔开,分别通过第一导电图案40a、第二导电图案41a、第三导电图案42a、第四导电图案43a、第五导电图案44a、第六导电图案45a等与第二绕线组21a的第三分支绕线22a与第四分支绕线23a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实施例3: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第一导线绕组11b与第二导线绕组21b的导线可以为8、10股等,以偶数2递增,各分支绕线12b、13b、22b、23b分别可以为4、5股等,以奇数1递增,第一导线绕组11b的第一分支绕线12b与第二分支绕线13b的末端间隔开,分别通过第一导电图案40b、第二导电图案41b、第三导电图案42b、第四导电图案43b等与第二导线绕组21b的第三分支绕线22b与第四分支绕线23b的末端连接在一起,导电图案的数量和第一导线绕组11b与第二导线绕组21b股数相等。实施例4:还可以存在第一导线绕组11b与第二导线绕组21b的股数不相同的情况,此时分离出的第一分支绕线12b与第二分支绕线13b和第三分支绕线22b与第四分支绕线23b连接时,导电图案数量与较少的导线绕组股数相同,比如第一导线绕组11b的股数为4股,第二导线绕组21b的股数为6股,此时第一分支绕线12b与第二分支绕线13b和第三分支绕线22b与第四分支绕线23b连接时,导电图案数量与较少导线绕组的股数相同,即4个。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两侧,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均包括导线绕组以及由该导线绕组同向延伸分离出的两组分支绕线,两组所述分支绕线依次交差包围平铺排布且末端相互隔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通过导电图案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导线绕组的股数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导线绕组的股数不同,所述导电图案个数与较少的导线绕组的股数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层、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两侧,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均包括导线绕组以及由该导线绕组同向延伸分离出的两组分支绕线,两组所述分支绕线依次交差包围平铺排布且末端相互隔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两组分支绕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修文康来利周昊平郝天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