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94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包括芯线以及套设在所述芯线之外的保护层,所述芯线包括芯材和缠绕于所述芯材表面的火线、零线、及地线;缠绕于所述芯材表面的火线、零线、及地线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一缠绕单元;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中所述包括的火线、零线、及地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一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这样各相邻第一缠绕单元之间将具有足够的弯折空间,在对所述抗弯折的电源线进行弯折时,将会基于所述弯折空间来增大最小缠绕单元的实际宽度,使所述抗弯折的电源线具有较高的抗弯折性能。

A kind of bending resistant power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
本技术涉及线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
技术介绍
电源线是传输电流的电线。通常电流传输的方式是点对点传输。电源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AC交流电源线及DC直流电源线,通常AC电源线是通过电压较高的交流电的线材,这类线材由于电压较高需要统一标准获得安全认证方可以正式生产。而DC线基本是通过电压较低的直流电,因此在安全上要求并没有AC线严格,但是安全起见,各国还是要求统一安全认证。例如,将笔记本电脑电源线(该电脑电源线是AC交流电源线)用于连接电脑主机和市电时,需要经常插拔和缠绕收纳,若电源线的弯折性能不佳,则易导致电源线因内部线路折断而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220609213.0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超强的抗弯折且抗拉折的导电线,其具体是将铜丝绕接于防断丝导体的外侧,绕接的方式为螺纹旋转式绕接方式。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提高导电线的抗弯折性能,可达到重复折叠、弯曲百万次以上。虽然上述现有技术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高抗弯折性能的效果,但由于在实际产品中,其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弯折的方式和次数千差万别,导致实际产品在真实环境下表现出的抗弯折性能与测试环境下的抗弯折性能具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能够将该导电线的结构应用到电源线中,提高其抗弯折性能的同时保障电源线的正常使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源线弯折多次易损坏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包括芯线以及套设在所述芯线之外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包括芯材和缠绕于所述芯材表面的火线、零线、及地线;缠绕于所述芯材表面的火线、零线、及地线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一缠绕单元;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中所述包括的火线、零线、及地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一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进一步,所述第一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所述芯材成30~60度夹角。进一步,所述火线包括第一芯材和第一铜导线;所述第一铜导线缠绕在所述第一芯材的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二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二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二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所述零线包括第二芯材和第二铜导线;所述第二铜导线缠绕在所述第二芯材的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三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三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三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所述地线包括第三芯材和第三铜导线;所述第三铜导线缠绕在所述第三芯材的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四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四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四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进一步,所述第二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一芯材成30~60度夹角;所述第三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二芯材成30~60度夹角;所述第四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第三芯材成30~60度夹角。进一步,所述所述火线、零线和地线的外表面包覆有绝缘层。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包括芯线以及套设在所述芯线之外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包括第四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四芯材表面的火线,还包括第五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五芯材表面的零线,还包括第六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六芯材表面的地线;其中,所述火线缠绕在所述第四芯材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五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五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五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所述零线缠绕在所述第五芯材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六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六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六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所述地线缠绕在所述第六芯材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七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七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七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进一步,所述第五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所述第四芯材成30~60度的夹角;所述第六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所述第五芯材成30~60度的夹角;所述第七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所述第六芯材成30~60度的夹角。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包括芯线以及套设在所述芯线之外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包括第七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七芯材表面的火线和零线,还包括第八芯材和缠绕于所述第八芯材表面的地线;其中,所述火线和零线缠绕在所述第七芯材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八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八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八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所述地线缠绕在所述第八芯材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九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九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九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进一步,所述第八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所述第七芯材成30~60度的夹角;所述第九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所述第八芯材成30~60度的夹角。进一步,所述第八缠绕单元中相邻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的螺距为所述火线或零线直径的0.1-2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其使用并排缠绕的结构形式,通过控制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等参数,使得各相邻第一缠绕单元之间将具有足够的弯折空间,在对所述抗弯折的电源线进行弯折时,将会基于所述弯折空间来增大第一缠绕单元的实际宽度。即当对所述抗弯折的电源线进行弯折操作时,所述抗弯折的电源线会有足够的弯折余地,来抵消弯折操作对于第一缠绕单元的宽度增加要求,从而提高了电源线的抗弯折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抗弯折的电源线中芯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火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零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地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缠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a为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火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c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零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d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地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包括芯线以及套设在所述芯线之外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包括芯材和缠绕于所述芯材表面的火线、零线、及地线;/n缠绕于所述芯材表面的火线、零线、及地线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一缠绕单元;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中包括的火线、零线、及地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一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弯折的电源线,包括芯线以及套设在所述芯线之外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包括芯材和缠绕于所述芯材表面的火线、零线、及地线;
缠绕于所述芯材表面的火线、零线、及地线形成多个重复且连续的第一缠绕单元;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中包括的火线、零线、及地线按照相同角度并排缠绕,并且相邻所述第一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一缠绕单元宽度的2~4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折的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单元的缠绕角度为与所述芯材成30~60度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弯折的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包括第一芯材和第一铜导线;所述第一铜导线缠绕在所述第一芯材的表面,形成多个连续的第二缠绕单元,相邻的所述第二缠绕单元之间的间距为单一所述第二缠绕单元宽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灿张海斌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泰科环保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