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遥控器自身构造的基础上,为其增设了附加的锁固机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组半框相互对合,从而利用其上端的弧形槽沿遥控器的腰线加以卡接,从而对遥控器起到锁固作用;在此基础上,在相互对合的锁孔处利用锁头加以锁固,从而保证了两组半框的稳定连接,同时,依靠两组半球形槽对合形成球形腔,利用该球形腔对底架顶端的球形体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保证了两组半框与底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基于以上构造,可以通过底架对装置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不影响两组半框在底架上的转动。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公共环境中多人使用造成遥控器遗失的问题。
A new multifunctional remote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遥控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
技术介绍
遥控器是一种无线发射装置,通过数字编码技术,将按键信息进行编码,通过红外线二极管发射光波,光波经接收机的红外线接收器将收到的红外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处理器进行解码,解调出相应的指令来达到控制机顶盒等设备完成所需的操作要求。遥控器自专利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变化,目前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控制范围和准确性等方面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遥控器的应用环境多种多样,既包括居家环境下对家用电气的控制,也包括教学环境中对投影仪等设备的控制,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遥控器在结构及性能方面也应当进行适应性设计,例如,在商务演示过程中使用的遥控器一般应具有较小的体积、汽车遥控锁应当具有较好的防水性、防摔性等等。由于遥控器与用电器之间呈分离式状态,因此容易出现遗失现象,这一问题在居家环境中并不明显,但当应用于商店卖场、公用会议室等公共环境中时,由于使用的人员较多,因此遥控器遗失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在不影响遥控器对用电器进行远程控制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其遗失现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使用人员较多时,常规遥控器容易发生遗失现象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包括第一半框,第二半框,底架,锁头,遥控器,其中第一半框与第二半框对合,遥控器卡接在第一半框与第二半框之间,第一半框与第二半框通过锁头锁固,底架连接在第一半框与第二半框的下端。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框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半球形槽,插孔,凸头,第一锁孔,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半框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半球形槽,插头,通孔,第二锁孔,第二弧形槽;其中,在第一底板的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半球形槽、插孔、第一锁孔,在第一底板的下端连接有凸头,在第一底板的上端设有第一弧形槽;在第二底板的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半球形槽、通孔、第二锁孔,在第二底板的下端连接有插头,在第二底板的上端设有第二弧形槽;第一半球形槽与第二半球形槽对合成为一球形腔,插头插接在插孔中,凸头插接在通孔中,第一锁孔与第二锁孔相互对合;遥控器卡接在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之间,锁头锁固于第一锁孔与第二锁孔的对合处。作为优选,所述底架包括底座,支柱,耳座,球形体,其中,在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柱,在底座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耳座,在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球形体,所述球形体位于所述球形腔中。作为优选,所述遥控器包括位于中部的弧形内凹部和位于两端的外凸部,所述弧形内凹部与第一弧形槽及第二弧形槽均相配合,所述弧形内凹部卡接在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之间。作为优选,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过耳座丝接在桌面上,所述螺栓的螺帽顶压在耳座的上端。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用于对合后将遥控器卡接于其中;底架用于支撑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锁头用于将处于对合状态的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锁固;遥控器为常规的遥控装置。第一底板用于承载第一半球形槽、插孔、凸头、第一锁孔、第一弧形槽;第二底板用于承载第二半球形槽、插头、通孔、第二锁孔、第二弧形槽;当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对合时,第一半球形槽与第二半球形槽对合形成球形腔,该球形腔用于容纳底架顶端的球形体,从而将球形体限制于其中,从而实现底架与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的位置固定关系,而基于球形体在球形腔中的限制作用,不影响球形体在球形腔中的转动,因此,可调整遥控器的朝向;当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对合时,插孔与插头契合插接,凸头与通孔契合插接,同时第一锁孔和第二锁孔相互对合以供锁头锁固,基于上述契合插接作用以及锁头的锁固作用,可实现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的对合固定;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用于直接卡接在遥控器边缘。底座用于支撑支柱;底座外缘的耳座用于将底座固定在桌面上;支柱顶端的球形体用于被限制在球形腔中,从而在不影响相对转动的情况下,实现了底架与第一半框、第二半框之间的相对固定关系。遥控器上的弧形内凹部与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均相配合,弧形内凹部用于被直接卡置于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之间,由于弧形内凹部的宽度小于其上下两端的外凸部,因此当弧形内凹部卡接在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之间时,不会发生前后滑动;而由于弧形槽自身的限制作用,使遥控器无法发生上下运动。基于以上限制作用,可使遥控器被锁固于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之间,无法被拿走,从而杜绝了遗失现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该技术方案在不改变遥控器自身构造的基础上,为其增设了附加的锁固机构。具体来看,本技术采用两组半框相互对合,从而利用其上端的弧形槽沿遥控器的腰线加以卡接,从而对遥控器起到锁固作用;在此基础上,在相互对合的锁孔处利用锁头加以锁固,从而保证了两组半框的稳定连接,同时,依靠两组半球形槽对合形成球形腔,利用该球形腔对底架顶端的球形体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保证了两组半框与底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基于以上构造,可以通过底架对装置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不影响两组半框在底架上的转动。应用本技术,可在不影响遥控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其起到位置固定作用,可有效避免公共环境中多人使用造成遥控器遗失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卸除遥控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半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半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半框2、第二半框3、底架4、锁头5、遥控器11、第一底板12、第一半球形槽13、插孔14、凸头15、第一锁孔16、第一弧形槽21、第二底板22、第二半球形槽23、插头24、通孔25、第二锁孔26、第二弧形槽31、底座32、支柱33、耳座34、球形体51、弧形内凹部52、外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第一半框1,第二半框2,底架3,锁头4,遥控器5,其中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对合,遥控器5卡接在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之间,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通过锁头4锁固,底架3连接在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的下端。其中,所述第一半框1包括第一底板11,第一半球形槽12,插孔13,凸头14,第一锁孔15,第一弧形槽16;所述第二半框2包括第二底板21,第二半球形槽22,插头23,通孔24,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框(1),第二半框(2),底架(3),锁头(4),遥控器(5),其中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对合,遥控器(5)卡接在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之间,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通过锁头(4)锁固,底架(3)连接在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框(1),第二半框(2),底架(3),锁头(4),遥控器(5),其中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对合,遥控器(5)卡接在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之间,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通过锁头(4)锁固,底架(3)连接在第一半框(1)与第二半框(2)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遥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框(1)包括第一底板(11),第一半球形槽(12),插孔(13),凸头(14),第一锁孔(15),第一弧形槽(16);所述第二半框(2)包括第二底板(21),第二半球形槽(22),插头(23),通孔(24),第二锁孔(25),第二弧形槽(26);其中,在第一底板(11)的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半球形槽(12)、插孔(13)、第一锁孔(15),在第一底板(11)的下端连接有凸头(14),在第一底板(11)的上端设有第一弧形槽(16);在第二底板(21)的下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半球形槽(22)、通孔(24)、第二锁孔(25),在第二底板(21)的下端连接有插头(23),在第二底板(21)的上端设有第二弧形槽(26);第一半球形槽(12)与第二半球形槽(22)对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方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