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隙放电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55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隙放电模型,涉及电力设备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柱和第二电极,还包括设置在绝缘柱内部的中间气隙,绝缘柱中部横向开设有一长孔,该长孔内可左右调节地插接有一密封塞,并且该密封塞的端部与长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中间气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左右调节密封塞,即可实现调节中间气隙大小的目的,从而可模拟出不同气隙大小的局部放电现象,为局部放电检测的研究与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适用性良好等优点。

An air gap discharge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隙放电模型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测量
,尤其是一种气隙放电模型。
技术介绍
气体绝缘全封闭式组合电器(GIS)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电、发电厂等高压输变电系统中。而盆式绝缘子作为GIS核心组成部件,其绝缘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GIS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不规范、工艺流程的不完善,设备及原材料的不稳定,盆式绝缘子在浇筑过程中常常存在气隙缺陷,而这些微小气隙可能在工频电压作用下会对盆式绝缘子绝缘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引发盆式绝缘子内部的局部放电,长期的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劣化,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通过GIS模拟装置的气隙放电模型可进行放电机理分析,从而研究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本身特有的性质,为实际研究局部放电的检测技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但是现有的气隙放电模型结构较为复杂,功能比较单一,气隙大小通常不可调节,并且无法模拟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现象,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气隙放电模型,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气隙放电模型存在的结构复杂,功能单一,气隙大小通常不可调节,无法模拟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现象,适用性较差等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隙放电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柱和第二电极,还包括设置在绝缘柱内部的中间气隙,上述绝缘柱中部横向开设有一长孔,该长孔内可左右调节地插接有一密封塞,并且该密封塞的端部与上述长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中间气隙。进一步,上述密封塞可左右调节地螺纹插接于上述长孔内。进一步,该气隙放电模型还包括上部气隙和下部气隙;上述绝缘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述第一安装孔插接有上述第一电极,并且第一电极的下端部与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上部气隙;上述第二安装孔插接有上述第二电极,并且第二电极的上端部与第二安装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下部气隙。进一步,上述第一电极可上下调节地螺纹插接于上述第一安装孔内,上述第二电极可上下调节地螺纹插接于上述第二安装孔内。进一步,上述长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孔底均预先填灌有密封胶。进一步,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铜棒。进一步,上述绝缘柱由聚四氟乙烯或者环氧树脂制成。进一步,上述第二电极呈倒T字形。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左右调节密封塞,即可实现调节中间气隙大小的目的,从而可模拟出不同气隙大小的局部放电现象,为局部放电检测的研究与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适用性良好等优点。2、本技术可模拟多种不同类型的气隙放电现象,并且模拟的气隙放电真实可靠,对GIS局放检测具有重大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一(未画出密封塞)。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未画出密封塞)。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技术。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气隙放电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1、绝缘柱3和第二电极2,还包括设置在绝缘柱3内部的中间气隙331,绝缘柱3中部横向开设有一长孔33,该长孔33内可左右调节地插接有一密封塞34,并且该密封塞34的端部与长孔3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中间气隙331。该气隙放电模型放置于GIS模型的气室内,第一电极1的上端螺纹连接于GIS模拟装置的壳体,第二电极2的下端连接于GIS模拟装置的高压端。通过左右调节密封塞34,即可实现调节中间气隙331大小的目的,从而可模拟出不同气隙大小的局部放电现象,为局部放电检测的研究与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适用性良好等优点。参照图1、图2和图3,密封塞34可左右调节地螺纹插接于长孔33内。具体地,长孔33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密封塞34的端部设有与长孔33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从而实现两者之间可左右调节的螺纹连接。参照图1、图2和图3,该气隙放电模型还包括上部气隙311和下部气隙321;绝缘柱3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32;第一安装孔31插接有第一电极1,并且第一电极1的下端部与第一安装孔3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上部气隙311;第二安装孔32插接有第二电极2,并且第二电极2的上端部与第二安装孔3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下部气隙321。由此可知,本技术还可模拟金属电极表面放电现象。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电极1可上下调节地螺纹插接于第一安装孔31内,第二电极2可上下调节地螺纹插接于第二安装孔32内。具体地,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32的内侧壁均设有内螺纹,第一电极1的下端部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1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第二电极2的上端部设有与第二安装孔32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从而实现第一电极1与绝缘柱3之间,以及第二电极2与绝缘柱3之间的可上下调节螺纹连接。因此本技术可实现调节上部气隙311和下部气隙321大小的作用,通过对比不同尺寸大小的气隙放电来进行气隙缺陷放电机理分析。参照图1、图2和图3,长孔33、第一安装孔31和第二安装孔32的孔底均预先填灌有密封胶,由此可以保证在密封塞34、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在与绝缘柱3锁紧的状态下,其与绝缘柱3之间不会产生任何缝隙,确保模拟实验准确可靠。参照图1、图2和图3,作为优选方案: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均为铜棒。参照图1、图2和图3,作为优选方案:绝缘柱3由聚四氟乙烯或者环氧树脂制成。参照图1、图2和图3,作为优选方案:第二电极2呈倒T字形,从而可确保第二电极2稳固地连接于GIS模拟装置的高压端。参照图1、图2和图3,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当需要模拟中间气隙放电现象时,可分别将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锁紧于绝缘柱3上,使得第一电极1的下端部与第一安装孔31孔底的密封胶相互顶持,第二电极2的上端部与第二安装孔32孔底的密封胶相互顶持,从而确保上部气隙311和下部气隙321尺寸大小为零,并分别在第一电极1与绝缘柱3的接触位置,以及第二电极2与绝缘柱3的接触位置皆用胶水密封,确保模拟实验准确可靠;当需要模拟电极表面放电现象时,可将密封塞34锁紧于绝缘柱3,使得密封塞34的端部与长孔33孔底的密封胶相互顶持,从而确保中间气隙331的尺寸大小为零,并在密封塞34与绝缘柱3的接触位置用胶水密封,确保模拟实验准确可靠;当需要模拟多种气隙类型混合放电现象时,可根据分别需要调整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2和/或密封塞34的安装位置,并用胶水密封,从而实现调节上部气隙311、下部气隙321和/或中间气隙331的尺寸大小的目的。由此可知,本技术可模拟多种不同类型的气隙放电现象,并且模拟的气隙放电真实可靠,对GIS局放检测具有重大意义。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隙放电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柱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绝缘柱内部的中间气隙,所述绝缘柱中部横向开设有一长孔,该长孔内可左右调节地插接有一密封塞,并且该密封塞的端部与所述长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中间气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隙放电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绝缘柱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绝缘柱内部的中间气隙,所述绝缘柱中部横向开设有一长孔,该长孔内可左右调节地插接有一密封塞,并且该密封塞的端部与所述长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中间气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隙放电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可左右调节地螺纹插接于所述长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气隙放电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气隙和下部气隙;所述绝缘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插接有所述第一电极,并且第一电极的下端部与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上部气隙;所述第二安装孔插接有所述第二电极,并且第二电极的上端部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鹏陈宏远邓敏武少哲
申请(专利权)人:红相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