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534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机构主体,所述支撑机构主体包括框架、支撑板、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中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四角,所述框架设置有上表面开口的凹槽,所述框架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与所述框架截面均为“T”型,二者相互卡合,所述凹槽槽底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活动块和垫块,所述支撑柱下端面固定有防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个支撑机构和支撑板结合,可以使得框架在落地时保护框架接外界接触,且在落地过程中起到缓冲卸力作用,增加框架使用寿命。

A reinforce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the frame of elevator car bott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梯轿底框架支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而轿底框架属于电梯的组成之一。现有的电梯轿底框架随着电梯下降并直接接触底部,容易使得框架底部受损,降低其使用寿命,且在电梯落地时会产生移动震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梯轿底框架随着电梯下降并直接接触底部,容易使得框架底部受损,降低其使用寿命,且在电梯落地时会产生移动震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机构主体,所述支撑机构主体包括框架、支撑板、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中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四角,所述框架设置有上表面开口的凹槽,所述框架下端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凹槽与所述框架截面均为“T”型,二者相互卡合,所述凹槽槽底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活动块和垫块,所述支撑柱下端面固定有防护板。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下端外表面呈圆周设置有四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和所述防护板上表面。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中间,且所述活动块内设置有“T”槽,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位于槽内,所述槽内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的上下面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端面和“T”槽槽底。优选的,所述垫块为橡胶块,且所述活动块可上下往复移动,且所述垫块长度距离比所述“T”槽槽口大。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活动杆、固定柱和加强弹簧,所述活动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且设置有下表面开口的活动槽,所述固定柱上端位于活动槽内,下端固定有接触板。优选的,所述加强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柱外表面,所述加强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下端面和所述接触板上表面,所述活动杆可沿着所述固定柱上下往复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两个支撑机构和支撑板结合,可以使得框架在落地时保护框架接外界接触,且在落地过程中起到缓冲卸力作用,增加框架使用寿命。(2)本技术将凹槽槽底设置为弧形,使得框架接触支撑板时先接触弧形突起处,增加支撑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机构主体;2、框架;3、支撑板;4、第一支撑机构;5、第二支撑机构;6、接触板;7、防护板;8、垫块;9、支撑柱;10、加强筋;11、固定柱;12、活动杆;13、活动块;14、凹槽;15、加强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机构主体1,支撑机构主体1包括框架2、支撑板3、第一支撑机构4和第二支撑机构5,第一支撑机构4固定在支撑板3下表面中间,第二支撑机构5固定在支撑板3下表面四角,框架2设置有上表面开口的凹槽14,框架2下端位于凹槽14内,且凹槽14与框架2截面均为“T”型,二者相互卡合,凹槽14槽底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状,设置为弧形状可以相对减少支撑板3的变形,增加使用寿命,第一支撑机构4包括支撑柱9、活动块13和垫块8,支撑柱9下端面固定有防护板7,支撑柱9下端外表面呈圆周设置有四个加强筋10,加强筋10可以对支撑柱9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加强筋10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分别固定在支撑柱9外表面和防护板7上表面,活动块13固定在支撑板3下表面中间,且活动块13内设置有“T”槽,支撑柱9的上端位于槽内,槽内安装有垫块8,垫块8的上下面分别固定在支撑柱9上端面和“T”槽槽底,垫块8为橡胶块,且活动块13可上下往复移动,且垫块8长度距离比“T”槽槽口大,第一支撑机构4整体在对框架2起到支撑的同时,又能起到缓冲卸力的作用,减少电梯降落带来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支撑机构5包括活动杆12、固定柱11和加强弹簧15,活动杆12固定在支撑板3下表面,且设置有下表面开口的活动槽,固定柱11上端位于活动槽内,下端固定有接触板6,加强弹簧15套设在固定柱11外表面,加强弹簧1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活动杆12下端面和接触板6上表面,活动杆12可沿着固定柱11上下往复移动,通过第二支撑机构5可以对支撑板3起到加强支撑作用,且同时缓冲电梯落地带来的冲击力。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时,框架2下端与支撑板3相互嵌合,在框架2下降落地时,第一支撑机构4和第二支撑机构5开始工作,接触板6与防护板7接触地面,起到防护和初步支撑作用。待落地时,接触板6与防护板7先接触地面,且框架2继续向下移动部分距离,直至停止,在这过程中,支撑板3向下移动,带动活动块13和活动杆12向下移动,加强弹簧15和垫块8向下处于压缩状态,同时,给框架2一个向上的弹力,从而对框架2下降带来的冲击力起到缓冲卸力作用,减少震动,且在框架2上升时,带动支撑板3向上移动,同时加强弹簧15和垫块8恢复弹力,在框架2下降落地时,与地面没有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框架2的受损,增加其使用寿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机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主体(1)包括框架(2)、支撑板(3)、第一支撑机构(4)和第二支撑机构(5),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下表面中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5)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下表面四角,所述框架(2)设置有上表面开口的凹槽(14),所述框架(2)下端位于所述凹槽(14)内,且所述凹槽(14)与所述框架(2)截面均为“T”型,二者相互卡合,所述凹槽(14)槽底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包括支撑柱(9)、活动块(13)和垫块(8),所述支撑柱(9)下端面固定有防护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机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主体(1)包括框架(2)、支撑板(3)、第一支撑机构(4)和第二支撑机构(5),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下表面中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5)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下表面四角,所述框架(2)设置有上表面开口的凹槽(14),所述框架(2)下端位于所述凹槽(14)内,且所述凹槽(14)与所述框架(2)截面均为“T”型,二者相互卡合,所述凹槽(14)槽底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状,所述第一支撑机构(4)包括支撑柱(9)、活动块(13)和垫块(8),所述支撑柱(9)下端面固定有防护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9)下端外表面呈圆周设置有四个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柱(9)外表面和所述防护板(7)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轿底框架的加强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13)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华创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