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421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属于铅原材料质量检测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内部设置有活动板;通过铰链与上模具活页连接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与活动板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与铅测试条形状相匹配的型腔;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远离铰链的一端均固设有手柄;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上且位于手柄同侧,以使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锁止固定。通过设置的锁止件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锁止固定,从而能够避免需要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造成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而且锁止件进行对上模具与下模具锁止时,上模具与下模具均匀且稳定,解决了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容易造成夹紧力度不够,测试条不平整的问题。

A casting mould for lead test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铅原材料质量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可逆直流电源,靠内部化学反应储存电能或向用电设备供电。铅蓄电池是由极板、隔板、电解液、电池槽等所组成。极板是铅蓄电池的核心部分,蓄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进行,极板分为正极板与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都由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组成。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主要成分均为铅。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采购过来的铅经过直读光谱仪检测各成分含量都符合一号电解铅标准的铅有时候并不是一号电解铅,很多时候是火法精铅。电解铅的生产成本高于火法精铅,但两种铅的杂质含量很接近,无法区分;而两种铅的使用性能上差异比较大(出渣率和电池的最终性能)。铅测试条使用万能测试仪测量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通过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数据能够区分出电解铅与火法精铅。但是在制作铅测试条的过程中,由于铅的冷却速度慢,需要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从而使得生产效率下降,而且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容易造成夹紧力度不够,测试条不平整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内部设置有活动板;通过铰链与上模具活页连接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与活动板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与铅测试条形状相匹配的型腔;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远离铰链的一端均固设有手柄;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上且位于手柄同侧,以使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锁止固定。进一步地,铅测试条铸造模具还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的一端贯穿上模具的通孔与活动板抵接,另一端与上模具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板可沿抵接件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的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抵接件的外圈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以使抵接件与上模具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抵接件横截面呈“工”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锁止件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手柄的两侧。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该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在人工手握手柄时,通过设置的锁止件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锁止固定,从而能够避免需要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造成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而且锁止件进行对上模具与下模具锁止时,上模具与下模具均匀且稳定,解决了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容易造成夹紧力度不够,测试条不平整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上模具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图2A-A处截面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上模具;11、手柄;12、活动板;20、下模具;21、型腔;30、锁止件;40、抵接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0,上模具10内部设置有活动板12;通过铰链与上模具10活页连接的下模具20,下模具20与活动板12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与铅测试条形状相匹配的型腔21;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远离铰链的一端均固设有手柄11;锁止件30,锁止件30设置在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上且位于手柄11同侧,以使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锁止固定。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用时握住手柄11将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紧靠,向注入槽中注入铅液,铅液流入型腔21中待成型,在人工手握手柄11时,通过设置的锁止件30将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进行锁止固定,从而能够避免需要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造成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而且锁止件30进行对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锁止时,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受力均匀且稳定,解决了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容易造成夹紧力度不够,测试条不平整的问题,冷却后松开手柄11取出样件,修剪掉浇口和飞边即制成铅测试条。针对铅测试条铸造模具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铅测试条铸造模具还包括抵接件40,抵接件40的一端贯穿上模具10的通孔与活动板12抵接,另一端与上模具10螺纹连接,活动板12可沿抵接件40长度方向移动。上述结构中,抵接件40的一端与上模具10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12抵接,在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处于锁止状态时,通过旋动抵接件40,使得抵接件40的一端进行推动活动板12,实现活动板12与下模具20接触紧密,从而能够进行受力补偿,有效地提高了锁止件30锁止固定的效果。可选地,锁止件30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手柄11的两侧,能够增加锁止固定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发生溢流的问题。如图2所示,上模具10的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抵接件40的外圈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以使抵接件40与上模具10螺纹连接,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使得抵接件40能够在上模具10中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抵接件40能够推动活动板12移动。如图3所示,抵接件40横截面呈“工”形结构,能够增大抵接件40与活动板12接触的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抵接件40抵接活动板12的稳定性。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具体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使用时握住手柄11将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紧靠,向注入槽中注入铅液,铅液流入型腔21中待成型,接着,在人工手握手柄11时,通过设置的锁止件30将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进行锁止固定,从而能够避免需要人工持续夹紧铸造模具,紧接着,在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处于锁止状态时,通过旋动抵接件40,使得抵接件40的一端进行推动活动板12,实现活动板12与下模具20接触紧密,能够进行受力补偿,然后,冷却后松开手柄11取出样件,修剪掉浇口和飞边即制成铅测试条。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模具(10),所述上模具(10)内部设置有活动板(12);/n通过铰链与上模具(10)活页连接的下模具(20),所述下模具(20)与活动板(12)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与铅测试条形状相匹配的型腔(21);/n所述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远离铰链的一端均固设有手柄(11);/n锁止件(30),所述锁止件(30)设置在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上且位于手柄(11)同侧,以使所述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锁止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具(10),所述上模具(10)内部设置有活动板(12);
通过铰链与上模具(10)活页连接的下模具(20),所述下模具(20)与活动板(12)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与铅测试条形状相匹配的型腔(21);
所述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远离铰链的一端均固设有手柄(11);
锁止件(30),所述锁止件(30)设置在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上且位于手柄(11)同侧,以使所述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锁止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测试条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铅测试条铸造模具还包括抵接件(40),所述抵接件(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林武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丰日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