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276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属于传感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以及均设置在壳体内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拉伸梁、增敏组件和配重;增敏组件包括通过第一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力矩杆、通过第二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力矩杆,以及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力矩传递机构;第一力矩杆通过第一刚性绳与配重连接,第二力矩杆通过第二刚性绳与拉伸梁的自由端连接,且通过第一刚性绳作用于第一力矩杆的作用力的力臂大于通过第二刚性绳作用于第二力矩杆的作用力的力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测量精度高、结构稳定、占地面积小、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工程结构的变形监测。

Fiber grating inclinometer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
本技术属于传感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
技术介绍
对沿着竖直方向不同高度或者深度处的倾斜、变形信息的监测在高层建筑、深坑、高边坡等工程领域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可掌握它们的倾斜、变形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这种倾斜或者变形的测量技术中,传统的电测斜仪和机械测斜仪应用非常普遍。其中,电测斜仪测量的输出信号为弱电,抗干扰能力差,读数不稳定,且工作人员的每次测量都必须到边坡现场实施,工作开展非常不便,不同的工作人员受主观影响后的读数结果也容易不同,而且无法做到实时监测,进而不能对边坡变形等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因此,基于光纤光栅原理的分布式变形测量技术可以更准确的测量出倾斜角度的变化。但是,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至少如下问题:现有的光纤光栅倾角仪由于精度低、寿命短、体积大等缺点,难以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变形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旨在解决现有的光纤光栅倾角仪精度低、寿命短、体积大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拉伸梁、增敏组件和配重;/n所述拉伸梁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拉伸梁上贴设有用于监测所述拉伸梁伸长量的光纤光栅;/n所述增敏组件包括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力矩杆、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力矩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力矩传递机构;所述第一力矩杆通过第一刚性绳与所述配重连接,所述第二力矩杆通过第二刚性绳与所述拉伸梁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二力矩杆作用于所述拉伸梁的作用力大于所述配重作用于所述第一力矩杆的作用力;/n所述力矩传递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拉伸梁、增敏组件和配重;
所述拉伸梁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所述拉伸梁上贴设有用于监测所述拉伸梁伸长量的光纤光栅;
所述增敏组件包括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力矩杆、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力矩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力矩传递机构;所述第一力矩杆通过第一刚性绳与所述配重连接,所述第二力矩杆通过第二刚性绳与所述拉伸梁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二力矩杆作用于所述拉伸梁的作用力大于所述配重作用于所述第一力矩杆的作用力;
所述力矩传递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力矩杆和所述配重之间,用于限定作用于所述第一力矩杆上的作用力垂直于所述第一力矩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定滑轮,两个所述定滑轮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定滑轮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刚性绳通过的通道,且两个所述定滑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刚性绳相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增敏型光纤光栅测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开口朝下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顶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光纤光栅的引出线穿出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增敏型光纤光栅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爽张浩钟志鑫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