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包括振动板、固定设置于振动板上表面的振动盘、固定设置于振动板下表面的衔铁块、平行设置于振动板正下方的支撑板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设置于衔铁块的正下方,且电磁铁组件与衔铁块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振动板下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若干弹性杆件,所述弹性杆件在衔铁块和电磁铁组件的外侧环向均匀间隔分布。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振振动盘装置,能够实现提高装置三维方向的减振效果,大大提高振动盘的运行稳定性。
A vibration damping disk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
技术介绍
振动盘是自动装配或自动加工机械的辅助进给装置。其利用电磁铁使料斗作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振动,促使工件可以有序的排列起来,配合后续自动组装设备完成对产品的流水线加工。振动盘满足了产品的定向排序,大大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效率,但现有的振动盘,减振效果不够,容易将振动传递到地面导致其他设备的振动,影响仪器设备功能,降低机械设备的工作精度,加剧构件磨损,甚至引起结构疲劳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振动盘极易将振动传导到地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通过本技术的减振振动盘装置,能够实现提高装置三维方向的减振效果,大大提高振动盘的运行稳定性。所述的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板、固定设置于振动板上表面的振动盘、固定设置于振动板下表面的衔铁块、平行设置于振动板正下方的支撑板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板上的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设置于衔铁块的正下方,且电磁铁组件与衔铁块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振动板下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若干弹性杆件,所述弹性杆件在衔铁块和电磁铁组件的外侧环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的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组件由硅钢块以及套设于硅钢块外侧的电磁线圈组成,所述硅钢块的长度大于电磁线圈的高度;所述硅钢块下端设置在支撑板上,硅钢块上端与电磁线圈上端齐平或者硅钢块上端从电磁线圈上端穿出,所述硅钢块上端与衔铁块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的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设置于支撑板正下方的固定底座板,所述支撑板与固定底座板之间固定密封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硅胶底盘,支撑板、硅胶底盘与固定底座板之间围合形成密封腔室,所述密封腔室内填充有磁流变液;所述硅钢块下端从支撑板下表面穿出并伸入至所述密封腔室内,且所述硅钢块下端与固定底座板上表面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的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钢块下端从支撑板下表面穿出的长度为3-5cm。所述的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的橡胶底座,所述橡胶底座在固定底座板的下表面环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的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杆件的数量为3~6个,所述橡胶底座的数量为3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减振振动盘装置,能够实现在三维方向的同时减振,可有效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产生的振动,抑制了振动盘的振动传导,大大增强了装置的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在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橡胶底座,2-固定底座板,3-支撑板,4-弹性杆件,5-振动板,6-振动盘,7-衔铁块,8-硅钢块,9-电磁线圈,10-密封腔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对照图1~3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包括振动板5、固定设置于振动板5上表面的振动盘6、固定设置于振动板5下表面的衔铁块7、平行设置于振动板5正下方的支撑板3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板3上的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设置于衔铁块7的正下方,且电磁铁组件与衔铁块7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振动板5下表面与支撑板3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若干弹性杆件4,所述弹性杆件4在衔铁块7和电磁铁组件的外侧环向均匀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弹性杆件4的数量为4个。其中衔铁块7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固定设置于振动板5的下表面,在衔铁块7上冲设至少一个通孔,选择相配的螺钉穿过该通孔并与振动板5钉接固定,由此将衔铁块7钉固在振动板5上。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铁组件由硅钢块8以及套设于硅钢块8外侧的电磁线圈9组成(即所述硅钢块8位于电磁线圈9的中心孔内),且硅钢块8的长度要大于电磁线圈9的高度。对照图2和图3,硅钢块8下端设置在支撑板3上,硅钢块8上端与电磁线圈9上端齐平或者硅钢块8上端从电磁线圈9上端穿出,所述硅钢块8上端与衔铁块7之间存在间距。硅钢块8下端设置在支撑板3上的方式可以为:支撑板3上设置与硅钢块8下端外周相配的开孔,硅钢块8下端配合穿过所述开孔并伸入到支撑板3的下方。其中在硅钢块8的侧部冲设有水平通孔,向该水平通孔内配合插入支撑杆,当硅钢块8下端设置在支撑板3上时,该支撑杆置于支撑板3的上表面并对硅钢块8进行支撑,由此实现硅钢块8下端在支撑板3上的安装。为了进一步提升本技术的减振振动盘装置的减振效果,本技术的减振振动盘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于支撑板3正下方的固定底座板2以及固定设置于固定底座板2下表面的若干用于支撑的橡胶底座1,所述橡胶底座1在固定底座板2的下表面环向均匀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橡胶底座1的数量为3个。支撑板3与固定底座板2之间固定密封设置有环形结构的硅胶底盘11,支撑板3、硅胶底盘11与固定底座板2之间围合形成密封腔室10,所述密封腔室10内填充有磁流变液(磁流变液并不将密封腔室10完全填充)。对照图2和图3,硅钢块8下端从支撑板3下表面穿出并伸入至所述密封腔室10内,且所述硅钢块8下端与固定底座板2上表面之间存在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钢块8下端从支撑板3下表面穿出的长度为3-5cm。硅胶底盘11可采用以下方式固定密封设置在支撑板3与固定底座板2之间:在支撑板3下表面与固定底座板2上表面对应位置均设有环形凹槽,硅胶底盘11上、下端分别配合塞入支撑板3下表面的环形凹槽内以及固定底座板2上表面的环形凹槽内。由于硅胶材质有一定的弹性,因此硅胶底盘11本身也起到密封垫圈的作用。这里的硅胶底盘11对支撑板3在竖直方向上也起到一定的支撑、缓冲作用。本技术的减振振动盘装置中,振动板5与振动盘6之间,振动板5与弹性杆件4之间,弹性杆件4与支撑板3之间,固定底座板2与橡胶底座1之间,均可进行钉接固定。本技术的减振振动盘装置工作原理:减振振动盘在工作过程中,电磁线圈9连接电源并按照一定的频率f进行通电,硅钢块8与电磁线圈9组合形成的电磁铁组件产生脉冲磁场,导致衔铁块7按照电磁铁组件的通电频率f进行振动,衔铁块7带动振动盘6振动使工件在振动盘内沿轨道上升。当振动盘6按照电磁铁组件的通电频率f进行振动时,弹性杆件4将振动板5的振动缓冲传递到支撑板3上,此时的弹性杆件4缓冲的主要是竖直方向的振动。支撑板3下方的硅胶底盘11不仅具有缓冲振动的作用,还具有支撑、盛放磁流变液的作用。当电磁铁组件通电时,电磁铁组件不仅在上方产生脉冲磁场,其下方也会产生脉冲磁场,由于硅钢块8伸入到密封腔室10中,因此,密封腔室10中也会产生脉冲磁场。当位于密封腔室10中的磁流变液遇到磁场时,其会瞬间(磁流变液的响应时间为1~2ms)发生液-固相变,磁流变液会瞬间沿着磁场线方向进行分布,磁感线方向见图3中密封腔室10内的箭头排布方向,磁流变液沿着磁场线方向转变形成的固态磁链可以充分贴合支撑板3,将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板(5)、固定设置于振动板(5)上表面的振动盘(6)、固定设置于振动板(5)下表面的衔铁块(7)、平行设置于振动板(5)正下方的支撑板(3)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板(3)上的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设置于衔铁块(7)的正下方,且电磁铁组件与衔铁块(7)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振动板(5)下表面与支撑板(3)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若干弹性杆件(4),所述弹性杆件(4)在衔铁块(7)和电磁铁组件的外侧环向均匀间隔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板(5)、固定设置于振动板(5)上表面的振动盘(6)、固定设置于振动板(5)下表面的衔铁块(7)、平行设置于振动板(5)正下方的支撑板(3)以及固定设置于支撑板(3)上的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设置于衔铁块(7)的正下方,且电磁铁组件与衔铁块(7)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振动板(5)下表面与支撑板(3)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若干弹性杆件(4),所述弹性杆件(4)在衔铁块(7)和电磁铁组件的外侧环向均匀间隔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组件由硅钢块(8)以及套设于硅钢块(8)外侧的电磁线圈(9)组成,所述硅钢块(8)的长度大于电磁线圈(9)的高度;所述硅钢块(8)下端设置在支撑板(3)上,硅钢块(8)上端与电磁线圈(9)上端齐平或者硅钢块(8)上端从电磁线圈(9)上端穿出,所述硅钢块(8)上端与衔铁块(7)之间存在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振动盘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锦春,郑强,鲍菲菲,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