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150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包括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下方设有能够上下升降的活动架,活动架上设有第一顶杆和翘杆,第一顶杆竖直设置,第一顶杆的上端穿过固定板,翘杆与活动架之间通过一转轴连接,借由转轴令翘杆能够在预设角度内摆动,翘杆的第一端抵接于第一顶杆的下端,固定板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上触位件,上触位件的下端与翘杆的第二端对齐,当活动架上升时,利用第一顶杆对上固定板上的工件施加一次推力,当上触位件对翘杆的第二端施力时,翘杆发生摆动并将第一顶杆向上顶起,利用第一顶杆对上固定板上的工件施加二次推力,进而实现二次顶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稳定可靠。

A small stroke secondary ej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件成型后顶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注塑工件而言,目前的注塑成形工艺中,工件顶出离型后因顶出件与工件存在接触关系,工件容易粘附在顶出件上,而且有时粘附力会大于取出装置对工件的吸附力,造成工件吸附取出失败,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次合模,则极易发生设备损坏等严重情况,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增加取出装置的吸盘数量,或者通过调整气压来增加吸附力,但是这种情况会存在成本升高以及气压增压不足的缺陷,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稳定可靠的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包括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下方设有能够上下升降的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上设有第一顶杆和翘杆,所述第一顶杆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活动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翘杆与所述活动架之间通过一转轴连接,借由所述转轴令所述翘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固定板(1),所述上固定板(1)的下方设有能够上下升降的活动架(2),所述活动架(2)上设有第一顶杆(3)和翘杆(4),所述第一顶杆(3)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顶杆(3)与所述活动架(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杆(3)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1)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翘杆(4)与所述活动架(2)之间通过一转轴(5)连接,借由所述转轴(5)令所述翘杆(4)能够在预设角度内摆动,所述翘杆(4)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顶杆(3)的下端,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上触位件(6),所述上触位件(6)的下端与所述翘杆(4)的第二端对齐,当所述活动架(2)上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固定板(1),所述上固定板(1)的下方设有能够上下升降的活动架(2),所述活动架(2)上设有第一顶杆(3)和翘杆(4),所述第一顶杆(3)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顶杆(3)与所述活动架(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杆(3)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1)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翘杆(4)与所述活动架(2)之间通过一转轴(5)连接,借由所述转轴(5)令所述翘杆(4)能够在预设角度内摆动,所述翘杆(4)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顶杆(3)的下端,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上触位件(6),所述上触位件(6)的下端与所述翘杆(4)的第二端对齐,当所述活动架(2)上升时,利用所述第一顶杆(3)对所述上固定板(1)上的工件施加一次推力,当所述上触位件(6)对所述翘杆(4)的第二端施力时,所述翘杆(4)发生摆动并将所述第一顶杆(3)向上顶起,利用所述第一顶杆(3)对所述上固定板(1)上的工件施加二次推力,进而实现二次顶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2)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顶杆(7),所述第二顶杆(7)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1)且二者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杆(7)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顶杆(3)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行程二次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刘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