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45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对电源进线滤波。第三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三者串联于电源端和接地端之间,且与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使能端)相连,构成延时启动电路,用于保护稳压芯片。反馈电感串接于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和第四管脚之间,且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和接地端之间还设置有续流二极管,对稳压芯片形成保护。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并联,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开关电源电路与微处理器连接,将外部电源通过稳压芯片进行调节,从而向STM32微处理器提供所需的稳定电压。

A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based on STM32 microproc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输出稳定电压的一种电源。由于具有轻、薄耗电量小和高效率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自动化产品及仪器仪表等电子产品中。现有技术中,STM32代表ARMCortex-M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实时性强,低功耗,便于低电压操作等优点,然而STM32微处理器的输入电压要低于12V-36V,现有的电源并不能直接应用于STM32微处理器的输入端,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STM32微处理器的电压要求的电源开关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器和稳压芯片,电源通过控制器与稳压芯片连接;控制器的第一管脚连接至电源,控制器的第二管脚连接至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控制器的第三管脚接地;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通信总线,通信总线上设置有反馈电感L1;稳压芯片的第四管脚连接至反馈电感L1,与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串联形成反馈电路;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和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之间依次串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C3,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还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接地端;稳压芯片的第三管脚接地;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和反馈电感L1之间的连接节点和接地端之间串接有续流二极管D2,通信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并接有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源和接地端之间还并接有单向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为可变电阻,通过FPGA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R1为47千欧。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稳压芯片为LM2596芯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设置开关电源电路与微处理器连接,将外部电源通过稳压芯片进行调节,从而向STM32微处理器提供所需的稳定电压。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电阻设为可变电阻,并通过FPGA模块控制第一电阻阻值的变化,通过改变第一电阻的阻值,从而调节本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因此,本实施例的开关电源电路能够提供连续变化的多种输出电压,扩大了本开关电源电路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器和稳压芯片,电源通过控制器与稳压芯片连接,控制器的第一管脚连接至电源,控制器的第二管脚连接至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控制器的第三管脚接地;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通信总线,通信总线上设置有反馈电感L1;稳压芯片的第四管脚连接至反馈电感L1,与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串联形成反馈电路;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和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之间依次串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C3,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还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接地端;稳压芯片的第三管脚接地;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和反馈电感L1之间的连接节点和接地端之间串接有续流二极管D2,通信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并接有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电源和接地端之间还并接有单向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具体的,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源和稳压芯片的导通与关闭,首先电源向控制器的第一管脚输入电压,单向二极管D1具有单向导电性,当控制器的第二管脚闭合时,电源端经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进行滤波,然后输入地,单向二极管D1相当于一根断开的导线,电源端向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输入电压。当控制器的第二管脚断开时,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之间是断开的,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无电压输入,此时,整个电路只有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二电容C2以左的部分工作,电源端经过并联电容滤波,然后进入单向二极管D1,单向二极管D1相当于一根导线,直接接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为电解电容,第二电容C2为普通电容,大的电解电容对高频干扰的吸收能力比较差,而在具有高频电流的情况下,普通电容的抗干扰效果好,这里采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和小容量普通电容并联起来,从而解决电路中可能会产生的高频干扰问题。进一步的,大电容的引入电感很大,不能忽略,但这是生产工艺造成的,无法简单消除。而小电容的引入电感很小,当把小电容和大电容并联起来后,二者的引入电感并联,根据电感并联公式,并联后的总电感小于最小的电感,而总电容等于二者之和,这样,利用等效电路,两个电容并联起来的性能表现好于单个的电容(既增加了总电容量又减小了引入电感)。并小电容的目的是利用它的小引入电感把大电容的大电感拉下来。进一步的,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输入电压之后,经过串接在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和第五管脚之间的第三电容C3和第一电阻R1进行降压,具体的,第三电容C3和第一电阻R1起到稳压分压作用,通过第一电阻R1将稳压芯片第一管脚输入的一部分电压消耗掉,从而实现减小电压的目的。其中,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的作用,其实是一个使能端,相当于一个开关,当开关关闭时,代表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的输入电压不工作,当开关打开时,代表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的输入电压工作。进一步的,与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串接的第二电阻R2为普通负载,通过该第二电阻R2实现稳压芯片的输出稳定,起到稳压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联于电源端和接地端之间,形成了延时启动电路,具有延时作用,当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接入电压时,该延时启动电路能够使得稳压芯片的启动滞后,从而对稳压芯片起到保护作用。稳压芯片的第三管脚接地,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为输出端,输出经过降压后的电压,第二管脚分别与续流二极管D2和反馈电感L1相连,进一步的,稳压芯片的第四管脚连接至反馈电感L1,与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形成反馈电路,当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预设电压时,则续流二极管D2断开不起作用,而当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的电压与预设电压不同时,此时反馈电感L1起到作用,同时,稳压芯片的第四管脚对电压进行反馈调节,使得最终输出的电压为预设电压。具体的反馈调节过程可选择任何适宜的方案,在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电压,即为STM32微处理器的需求电压。进一步的,从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输出的降压后的电压还通过并联的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进行滤波,去除干扰,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其中,第四电容C4为电解电容,第五电容C5为普通电容,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器和稳压芯片,电源通过控制器与稳压芯片连接,其特征在于,/n控制器的第一管脚连接至电源,控制器的第二管脚连接至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控制器的第三管脚接地;/n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通信总线,通信总线上设置有反馈电感(L1);稳压芯片的第四管脚连接至反馈电感(L1),与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串联形成反馈电路;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和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之间依次串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C3),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还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接地端;稳压芯片的第三管脚接地;/n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和反馈电感(L1)之间的连接节点和接地端之间串接有续流二极管(D2),通信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并接有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TM32微处理器的开关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器和稳压芯片,电源通过控制器与稳压芯片连接,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的第一管脚连接至电源,控制器的第二管脚连接至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控制器的第三管脚接地;
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连接通信总线,通信总线上设置有反馈电感(L1);稳压芯片的第四管脚连接至反馈电感(L1),与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串联形成反馈电路;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和稳压芯片的第一管脚之间依次串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C3),稳压芯片的第五管脚还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接地端;稳压芯片的第三管脚接地;
稳压芯片的第二管脚和反馈电感(L1)之间的连接节点和接地端之间串接有续流二极管(D2),通信总线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李艳娥刘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智盛锐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