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元件是电流驱动的自发光元件,因此消除了对背光源的需要。除此之外,OLED元件还具有实现低功耗、宽视角以及高对比度的优点,希望为平板显示装置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顶部发射结构的OLED元件比具有底部发射结构的OLED元件显示出更高的发光效率。为了实现更高的发光效率,已知利用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的光学谐振效应的微腔结构。在顶部发射微腔结构中,阳极电极由反射材料制成,阴极电极由半反射半透明材料制成,例如MgAg。通过调节OLED元件中的膜厚度,能够获得使OLED元件内的特定波长的光谐振以增加亮度的谐振效果(腔效果)。微腔结构使具有特定波长的光选择性地谐振和放大,并减小具有其他波长的光。因此,亮度和色纯度增加。同时,已知在阴极电极上设置与空气接触的盖层这样的顶部发射微腔结构的情况下,色度和亮度根据视角而显著变化,但是,由于光提取效率提高,因此实现了正面高亮度。例如,这记载在JP2018-190666A的第[0012]段中。如WO2013/17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n基板;以及/n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具有微腔结构,/n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每一者包括:/n第一发光膜;以及/n夹着所述第一发光膜的第一上电极和第一下电极,/n其中,所述第一发光膜的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在亮度曲线的斜率为负的波长范围内,/n其中,在视角从0°到60°变化时由所述微腔结构引起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变化的波长范围内,/n所述亮度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n所述发光光谱的斜率为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2 JP 2018-212185;20190722 JP 2019-134702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以及
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具有微腔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每一者包括:
第一发光膜;以及
夹着所述第一发光膜的第一上电极和第一下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膜的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在亮度曲线的斜率为负的波长范围内,
其中,在视角从0°到60°变化时由所述微腔结构引起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变化的波长范围内,
所述亮度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
所述发光光谱的斜率为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视角从0°到60°变化时由所述微腔结构引起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变化的波长范围内,所述发光光谱的二阶导数取大于或等于0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视角为0°时,每个第一发光元件具有在625nm至700nm的范围内的外部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具有微腔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者包括:
第二发光膜;以及
夹着所述第二发光膜的第二上电极和第二下电极,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膜的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在所述亮度曲线的斜率为负的波长范围内,
其中,当所述视角为0°时,所述第二发光膜的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与由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微腔结构引起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之差小于所述第一发光膜的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与由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微腔结构引起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之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视角为0°时,由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微腔结构引起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在所述第二发光膜的发光光谱的斜率大于或等于0的波长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当所述视角为0°时,所述第二发光膜的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与由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微腔结构引起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茂,滨田继太,
申请(专利权)人:天马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