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用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1103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通用导流装置,包括中控箱、驱动电机、十字套架和基座,十字套架包括第一套筒和长条座板;在第一套筒顶部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底端与第一套筒顶部抵接,在第一套筒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筒,在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丝杆上配合套接有推压座;在长条座板上均设有信号灯牌,信号灯牌活动设置在长条座板上;第二套筒与信号灯牌铰接;在十字套架上方设有柱型壳体,柱型壳体包括侧部四周开设有供号灯牌进出移动的进出口;基座与中控箱之间设有第二高度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流装置能够同时达到使得信号灯牌举升以及从柱型壳体中伸出,便于了驾驶员们的观测及信号灯牌的防护,提高了交通道路的导流效果。

A diversion device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用导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导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交通用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如今交通专家提出的一种交通方案,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由于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从而造成城市道路堵塞、交通导流困难的交通问题,特别是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在建设初道路规划较窄,无法扩宽,拥挤的城市道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需要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指示导流。但现有的交通用导流装置不能够较好地调高,尤其是影响位于后排车辆驾驶员的观测;另外,现有的导流装置防护结构做的差,在长时间不使用以及恶劣环境下使用效果差,影响导流指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用导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导流装置,包括中控箱,中控箱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垂直贯穿中控箱顶部至其上方;在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外部套设有十字套架,十字套架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套筒以及环形阵列设于第一套筒底部四周的长条座板,所述第一套筒内壁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长条座板位于中控箱顶部;在所述第一套筒顶部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压缩弹簧底端与第一套筒顶部抵接,在第一套筒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底端与长条座板存在间距,所述第二套筒包括顶部设有的抵板,抵板底部设有压块,压块与第一压缩弹簧顶端抵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设抵板至其上方;在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丝杆上配合套接有推压座,推压座内部设有与丝杆传动连接的丝杆螺母,所述推压座底部抵接在第二套筒顶部;在所述长条座板上均设有信号灯牌,信号灯牌底部垂直固接有卡条,在所述长条座板上开设有滑槽,信号灯牌垂直设置在长条座板顶部,且其卡条配合设置于滑槽中;在所述第二套筒外部四周与各长条座板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一连接板,在信号灯牌背面中间位置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在卡条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第一联动杆位于第二联动杆正上方,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铰接,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铰接;在所述十字套架上方设有柱型壳体,柱型壳体包括侧部四周开设有供号灯牌进出移动的进出口;在所述导流装置底部设有基座,基座与中控箱底部之间设有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轴、传动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在所述基座的四个拐角附近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设于中控箱内,第一锥齿轮设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二锥齿轮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锥齿轮两侧,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内端与第二锥齿轮转动中心连接,传动轴外端贯穿中控箱体,延伸至中控箱体外侧,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设于传动轴外端,所述第一齿条顶端与中控箱顶部两侧设有的凸延板垂直固接,所述第二齿条的底端与基座两侧顶部垂直固接,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错开布置,所述传动齿轮两边侧部分别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的齿条侧啮合传动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设有辅助移动结构,辅助移动结构包括支架以及转动设于支架一端的滚轮,支架另一端与第一套筒外壁铰接,滚轮抵接在第二套筒内壁上。更进一步地,在上述辅助移动结构共设有三组,并且以第一套筒为轴心环形阵列设置在第一套筒上。进一步地,上述支撑座包括垂直固接于基座上的插接筒、竖直设于插接筒内的第三压缩弹簧以及伸缩支杆,伸缩支杆插设至插接筒中,伸缩支杆底端抵接在第三压缩弹簧顶端。进一步地,在上述基座底部四个拐角处设有支脚,支脚底端安装有移动脚轮。进一步地,在上述导流装置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在所述中控箱内设有蓄电池和逆变器,所述蓄电池的电力输出端与驱动电机的电力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电力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力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的电力输入端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导流装置操作简单方便,结构设计灵活巧妙,通过驱动电机能够同时达到使得信号灯牌举升以及从柱型壳体中伸出,大大便于了驾驶员们的观测,提高了交通道路的导流效果,可以在装置未使用时,很好地对信号灯牌进行防尘防污放损坏等防护工作,亦可以做到在雨雪天或天气恶劣的冰雹沙尘天对使用中的信号灯牌进行防护(信号灯牌位于柱型壳体内),有效地避免了雪水、冰雹及沙尘对信号灯牌显示效果的干扰及破坏,安全、可靠、持续的在交通导流点正常工作,保障了道路的顺畅,能够较好地在各种天气环境下缓解交通压力,为交通的指示导流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指示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指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辅助移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导流指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太阳能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中控箱;101、凸延板;2、驱动电机;3、十字套架;301、第一套筒;302、长条座板;303、滑槽;4、第一压缩弹簧;5、第二套筒;501、抵板;502、压块;503、第一连接板;6、丝杆;7、推压座;8、信号灯牌;801、卡条;802、第二连接板;9、第一联动杆;10、第二联动杆;11、柱型壳体;1101、进出口;12、辅助移动结构;1201、支架;1202、滚轮;13、太阳能充电装置;1301、轴承;1302、支撑板;1303、太阳能电池板;1304、铰接杆;1305、转动部;1306、弹簧筒;1307、第二压缩弹簧;1308、第一连杆;1309、限位螺杆;1310、压板;1311、条孔;1312、第二连杆;1313、套环;1314、转动螺母;14、第二高度调节机构;1401、第一锥齿轮;1402、第二锥齿轮;1403、传动轴;1404、传动齿轮;1405、第一齿条;1406、第二齿条;15、支撑座;1501、插接筒;1502、第三压缩弹簧;1503、伸缩支杆;16、基座;17、支脚;18、移动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交通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箱,中控箱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垂直贯穿中控箱顶部至其上方;在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外部套设有十字套架,十字套架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套筒以及环形阵列设于第一套筒底部四周的长条座板,所述第一套筒内壁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长条座板位于中控箱顶部;在所述第一套筒顶部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压缩弹簧底端与第一套筒顶部抵接,在第一套筒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底端与长条座板存在间距,所述第二套筒包括顶部设有的抵板,抵板底部设有压块,压块与第一压缩弹簧顶端抵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设抵板至其上方;在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丝杆上配合套接有推压座,推压座内部设有与丝杆传动连接的丝杆螺母,所述推压座底部抵接在第二套筒顶部;在所述长条座板上均设有信号灯牌,信号灯牌底部垂直固接有卡条,在所述长条座板上开设有滑槽,信号灯牌垂直设置在长条座板顶部,且其卡条配合设置于滑槽中;在所述第二套筒外部四周与各长条座板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一连接板,在信号灯牌背面中间位置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在卡条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第一联动杆位于第二联动杆正上方,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铰接,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铰接;在所述十字套架上方设有柱型壳体,柱型壳体包括侧部四周开设有供号灯牌进出移动的进出口;在所述导流装置底部设有基座,基座与中控箱底部之间设有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轴、传动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在所述基座的四个拐角附近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设于中控箱内,第一锥齿轮设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二锥齿轮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锥齿轮两侧,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内端与第二锥齿轮转动中心连接,传动轴外端贯穿中控箱体,延伸至中控箱体外侧,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设于传动轴外端,所述第一齿条顶端与中控箱顶部两侧设有的凸延板垂直固接,所述第二齿条的底端与基座两侧顶部垂直固接,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错开布置,所述传动齿轮两边侧部分别与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的齿条侧啮合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箱,中控箱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垂直贯穿中控箱顶部至其上方;在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外部套设有十字套架,十字套架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套筒以及环形阵列设于第一套筒底部四周的长条座板,所述第一套筒内壁与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长条座板位于中控箱顶部;在所述第一套筒顶部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压缩弹簧底端与第一套筒顶部抵接,在第一套筒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底端与长条座板存在间距,所述第二套筒包括顶部设有的抵板,抵板底部设有压块,压块与第一压缩弹簧顶端抵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设抵板至其上方;在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丝杆上配合套接有推压座,推压座内部设有与丝杆传动连接的丝杆螺母,所述推压座底部抵接在第二套筒顶部;在所述长条座板上均设有信号灯牌,信号灯牌底部垂直固接有卡条,在所述长条座板上开设有滑槽,信号灯牌垂直设置在长条座板顶部,且其卡条配合设置于滑槽中;在所述第二套筒外部四周与各长条座板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一连接板,在信号灯牌背面中间位置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在卡条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第一联动杆位于第二联动杆正上方,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铰接,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铰接;在所述十字套架上方设有柱型壳体,柱型壳体包括侧部四周开设有供号灯牌进出移动的进出口;在所述导流装置底部设有基座,基座与中控箱底部之间设有第二高度调节机构,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传动轴、传动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在所述基座的四个拐角附近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辰辰另大兵夏波霍良臣
申请(专利权)人: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