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配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工程是在现场浇筑的施工模式,即从搭设脚手架、支模、绑扎钢筋到现场浇筑混凝土的作业模式,工期长、原料浪费严重,装配式建筑凭借其生产简化、装配方便、缩短工期等优势在建筑领域渐渐兴起并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迟,装配式建筑可能会出现松动等状况,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然严重时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以检测钢材在装配过程中和装配完成后的安装情况,能够及时检测钢材松动或者其他状况并通知相关操作人员,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包括装配件和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报警器和处理器,所述传感器耦接至处理器,以将检测得到的数据传送给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报警器耦接,以将报警信号传送给报警器,所述处理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件(1)和测量装置(2),所述测量装置(2)包括传感器(21)、无线通信模块(22)、报警器(23)和处理器(24),所述传感器(21)耦接至处理器(24),以将检测得到的数据传送给处理器(24),所述处理器(24)和报警器(23)耦接,以将报警信号传送给报警器(23),所述处理器(24)耦接至无线通信模块(22),以将安装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传送给无线通信模块(22),所述装配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11)、连接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所述传感器(21)、无线通信模块(22)、报警器(23)和处理器(24)均设置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件(1)和测量装置(2),所述测量装置(2)包括传感器(21)、无线通信模块(22)、报警器(23)和处理器(24),所述传感器(21)耦接至处理器(24),以将检测得到的数据传送给处理器(24),所述处理器(24)和报警器(23)耦接,以将报警信号传送给报警器(23),所述处理器(24)耦接至无线通信模块(22),以将安装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传送给无线通信模块(22),所述装配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11)、连接件(12)和第二固定件(13),所述传感器(21)、无线通信模块(22)、报警器(23)和处理器(24)均设置在第一固定件(11)与连接件(12)连接处,以检测第一固定件(11)和连接件(12)是否连接牢靠;所述第一固定件(11)和第二固定件(13)通过连接件(12)连接,所述连接件(12)可拆卸安装在第一固定件(11)上,所述第二固定件(13)可旋转安装在连接件(12)上相对于第一固定件(1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件(11)包括用于夹持钢材的夹持部(111)、口字型的扣件(112)和用于锁定夹持部(111)的挡板(113),所述扣件(112)和挡板(113)均可拆卸安装在夹持部(111)上,当扣件(112)扣合夹持部(111)时,挡板(113)支撑夹持部(111)以锁定扣件(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测量装置(2)的置物槽(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1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连接件(12)的底座(5),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与连接件(12)相适配的连接槽(6),以配合连接件(12)的固定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11)的底部设有圆柱形装配槽(7),供所述扣件(112)和挡板(113)在装配槽(7)内扣合,所述夹持部(111)相对扣件(112)的一侧设有圆柱形的扣合槽(8),所述扣合槽(8)的开口朝上,供扣件(112)扣合;所述装配槽(7)和扣合槽(8)均为通槽,所述装配槽(7)的槽口弧度不超过1/2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智能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112)上固定连接有加强筋(9),所述扣件(112)通过加强筋(9)构成日字形,且通过加强筋(9)分隔成上镂空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建孟,郑敬云,刘跃伟,吴志堂,臧朋,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