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03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包括安装固定于走道天花板上的壳体,壳体底板中部沿着走道长度方向开设有透光口,壳体内安装有流动灯光机构,流动灯光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首端两个侧板之间的第一传动轴和安装于壳体尾端两个侧板之间的第二传动轴以及安装于壳体中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的电机,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于两个侧板之间的部分靠近侧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传动轮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传动带为两条,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的两侧;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之间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管,照明灯管为带有蓄电池的照明灯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一定长度走道中实现灯光流动照明的效果。

A kind of mobile light structure for indoor walk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设计
,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
技术介绍
室内照明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照明设计要有利于人的活动安全和舒适的生活。在人们的生活中,光不仅仅是室内照明的条件,而且是表达空间形态、营造环境气氛的基本元素。光照的作用,对人的视觉功能极为重要。室内自然光或灯光照明设计在功能上要满足人们多种活动的需要,而且还要重视空间的照明效果。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6287427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走廊壁灯,用于间隔地安装于走廊中提供走廊照明。与之类似的,目前对于室内走道灯,通常都是固定灯带式或者间隔壁挂灯或顶灯设计,结构较为单一,在室内灯光设计领域需要更多不同构思的设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具有在一定长度走道中实现灯光流动照明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包括走道,包括安装固定于走道天花板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顶板和左右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中部沿着走道长度方向开设有透光口,透光口安装有透光玻璃;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流动灯光机构,所述流动灯光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首端两个侧板之间的第一传动轴和安装于壳体尾端两个侧板之间的第二传动轴以及安装于壳体中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的电机,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于两个侧板之间的部分靠近侧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传动轮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传动带为两条,分别为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的两侧;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之间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管,所述照明灯管为带有蓄电池的照明灯管,蓄电池内置于照明灯管内;照明灯管沿着传动带的传送方向均匀设置,相邻照明灯管均平行设置;所述照明灯管包括有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的外壁表面均连接有柔性金属带,正极触点与第一传动带上的柔性金属带连接,负极触点与第二传动带上的柔性金属带连接;所述壳体中安装有充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第一充电触头和第二充电触头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充电触头与第一传动带上的柔性金属带接触或分离、第二充电触头与第二传动带上的柔性金属带接触或分离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可带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运动,从而带动固定于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之间的照明灯管沿着走道移动,当照明灯管移动至传动带的下侧且正对透光玻璃时,照明灯具可以对走道实现流动照明。柔性金属带固定于传动带上,在未与第一充电触头和第二充电触头接触时,柔性金属带可以伴随传动带一起运动,当电机停止后,驱动件可以驱动第一充电触头、第二充电触头分别与第一传动带上的柔性金属带、第二传动带上的柔性金属带接触,从而对照明灯具进行充电。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机安装于底板前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于侧板的外壁连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安装于壳体内,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箱传动连接,齿轮箱再与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照明灯管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侧板上设有沿着照明灯管伴随传动带移动的轨迹设置的轨道,所述滚轮滚动连接于轨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管两端连接滚轮,通过滚轮滚动连接于轨道内可以对照明灯管进行支撑,当走道较长时,也可以保持照明灯管在既定轨迹中移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照明灯管的一端远离与传动带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按钮开关,照明灯管的另一端远离与传动带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拨杆开关,按钮开关和拨杆开关为串联连接,顶板于第一传动轴上方安装有第一抵触组件,第一抵触组件包括固定于顶板上的第一电磁铁装置,第一电磁铁装置的推杆上连接有第一抵块;顶板于第二传动轴上方安装有第二抵触组件,第二抵触组件包括固定于顶板上的第二电磁铁装置,第二电磁铁装置的推杆上连接有第二抵块;第一电磁铁装置、第二电磁铁装置通电状态下,按钮开关伴随照明灯管移动时依次与第一抵块、第二抵块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电磁铁装置通电时,推杆向下推出,使得第一抵块向下移动到抵接位置,当照明灯管伴随传动带移动到第一抵块的抵接位置时,按钮开关与第一抵块抵接从而被触发,使得照明灯管关闭,此时照明灯管为位于传动带的上侧位置,不起到对走道照明的作用,通过此方式可以节约照明灯管蓄电池的耗电。当第二电磁铁装置通电时,推杆向下推出,使得第二抵块向下移动到抵接位置,当照明灯管伴随传动带移动到第二抵块的抵接位置时,按钮开关与第二抵块抵接从而被触发,使得照明灯管开启,此时照明灯管即将伴随传动带移动到传动带的下侧对走道进行流动照明,通过第二抵触组件可以使得照明灯管开启。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板上安装有作用于拨杆开关的启闭机构,所述启闭机构包括固定于顶板上的第三电磁铁装置,第三电磁铁装置的推杆上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转动连接有一根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安装块于竖杆两侧均设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与竖杆之间均连接有促使竖杆向竖直状态保持的复位拉簧;第三电磁铁通电状态下,拨杆开关的拨杆伴随照明灯管移动时与横杆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电磁铁装置通电时,推杆向下推出,使得安装块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横杆进入到拨杆开关的拨杆伴随传动带所移动的轨迹中,当拨杆开关的拨杆抵触至横杆并伴随传动带向横杆所在侧移动时,由于竖杆受到复位拉簧的作用,拨杆推动横杆具有一定阻力,通过复位拉簧的选型可使得该阻力大于拨杆被拨动至另一侧的力,因此拨杆开关的拨杆会被拨动至另一侧,当拨杆开关的拨杆被拨动至另一侧之后由于已经是极限位置,不能继续拨动,因此当拨杆开关伴随传动带继续向横杆所在侧移动时,拨杆开关的拨杆将推动横杆使得竖杆摆动,直到拨杆开关的拨杆移动通过横杆,然后横杆在复位拉簧的作用下伴随竖杆复位。通过借助该启闭机构,并配合电机的正反转,便可控制拨杆开关的拨动状态,从而控制照明灯管的启闭。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充电组件位于第二传动轴远离第一传动轴的一侧,驱动件包括对应第一传动带位置设置的第四电磁铁装置和对应第二传动带位置设置的第五电磁铁装置,第一充电触头固定于第四电磁铁装置的推杆上,第二充电触头固定于第五电磁铁装置的推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启或关闭第四电磁铁装置和第五电磁铁装置可以控制第一充电触头和第二充电触头移动,从而实现与柔性金属带接触或分离。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四电磁铁装置和第五电磁铁装置共用一个开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同时对第四电磁铁装置、第五电磁铁装置进行开闭控制。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柔性金属带为嵌设并粘接固定于传动带上的铜制软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制软带的导电性较好。综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包括走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固定于走道天花板上的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4)、顶板(8)和左右两个侧板(5),所述底板(4)中部沿着走道长度方向开设有透光口(2),透光口(2)安装有透光玻璃(3);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流动灯光机构,所述流动灯光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1)首端两个侧板(5)之间的第一传动轴(6)和安装于壳体(1)尾端两个侧板(5)之间的第二传动轴(7)以及安装于壳体(1)中驱动第一传动轴(6)转动的电机(15),第一传动轴(6)和第二传动轴(7)于两个侧板(5)之间的部分靠近侧板(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11),第一传动轴(6)和第二传动轴(7)的传动轮(11)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传动带为两条,分别为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6)的两侧;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之间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管(12),所述照明灯管(12)为带有蓄电池的照明灯管(12),蓄电池内置于照明灯管(12)内;照明灯管(12)沿着传动带的传送方向均匀设置,相邻照明灯管(12)均平行设置;所述照明灯管(12)包括有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的外壁表面均连接有柔性金属带(33),正极触点与第一传动带(9)上的柔性金属带(33)连接,负极触点与第二传动带(10)上的柔性金属带(33)连接;所述壳体(1)中安装有充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第一充电触头(31)和第二充电触头(32)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充电触头(31)与第一传动带(9)上的柔性金属带(33)接触或分离、第二充电触头(32)与第二传动带(10)上的柔性金属带(33)接触或分离的驱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包括走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固定于走道天花板上的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4)、顶板(8)和左右两个侧板(5),所述底板(4)中部沿着走道长度方向开设有透光口(2),透光口(2)安装有透光玻璃(3);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流动灯光机构,所述流动灯光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1)首端两个侧板(5)之间的第一传动轴(6)和安装于壳体(1)尾端两个侧板(5)之间的第二传动轴(7)以及安装于壳体(1)中驱动第一传动轴(6)转动的电机(15),第一传动轴(6)和第二传动轴(7)于两个侧板(5)之间的部分靠近侧板(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传动轮(11),第一传动轴(6)和第二传动轴(7)的传动轮(11)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传动带为两条,分别为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6)的两侧;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之间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管(12),所述照明灯管(12)为带有蓄电池的照明灯管(12),蓄电池内置于照明灯管(12)内;照明灯管(12)沿着传动带的传送方向均匀设置,相邻照明灯管(12)均平行设置;所述照明灯管(12)包括有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所述第一传动带(9)和第二传动带(10)的外壁表面均连接有柔性金属带(33),正极触点与第一传动带(9)上的柔性金属带(33)连接,负极触点与第二传动带(10)上的柔性金属带(33)连接;所述壳体(1)中安装有充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第一充电触头(31)和第二充电触头(32)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充电触头(31)与第一传动带(9)上的柔性金属带(33)接触或分离、第二充电触头(32)与第二传动带(10)上的柔性金属带(33)接触或分离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5)安装于底板(4)前端,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于侧板(5)的外壁连接有齿轮箱(16),所述齿轮箱(16)与第一传动轴(6)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走道流动灯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管(12)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13),所述侧板(5)上设有沿着照明灯管(12)伴随传动带移动的轨迹设置的轨道(14),所述滚轮(13)滚动连接于轨道(14)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端罗辉叶少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森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