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00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包括软管本体、耐热层、总耐高压层、防裂层和外饰面层,耐热层覆盖在软管本体的外表面上,耐热层包括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总耐高压层设置在耐热层的外侧,总耐高压层包括第一耐高压层和第二耐高压层;第一耐高压层设置在外保温层的外侧并与外保温层紧密贴合;第二耐高压层设置在第一耐高压层的外侧,第二耐高压层与第一耐高压层紧密贴合;防裂层覆盖在第二耐高压层的外表面上;外饰面层覆盖在防裂层的外表面上,通过耐热层、总耐高压层、防裂层和外饰面层的相互配合作用,对软管本体起到防护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软管易发生破裂的问题。

An anti crack and high pressure resistant connecting h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接软管因其机械强度高,不易被酸、碱等物质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龙头进水连接管、热水器连接管、煤气管道连接管等。连接软管多被用于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一般的连接软管都是采用钢材料制作而成的,碳当量等于或大于0.40%的低合金钢、中高碳钢、合金钢、工具钢和超高强度钢等钢种在焊接时易产生冷裂倾向,而形成冷裂纹。并且在一些高压高温环境下使用时,连接软管会发生破裂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软管易发生破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包括软管本体,还包括耐热层、总耐高压层、防裂层和外饰面层,所述耐热层覆盖在软管本体的外表面上,耐热层包括内保温层和外保温层;所述内保温层与软管本体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外保温层设置在内保温层的外表面上;所述总耐高压层设置在耐热层的外侧,总耐高压层包括第一耐高压层和第二耐高压层;所述第一耐高压层设置在外保温层的外侧并与外保温层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耐高压层设置在第一耐高压层的外侧,第二耐高压层与第一耐高压层紧密贴合;所述防裂层覆盖在第二耐高压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饰面层覆盖在防裂层的外表面上。所述内保温层为纳米隔热涂层;所述外保温层为硅酸铝管壳。所述纳米隔热涂层的厚度在0.1毫米至0.2毫米之间,所述硅酸铝管壳的厚度在0.2毫米至0.3毫米之间。所述第一耐高压层由耐高压金属网形成;所述第二耐高压层是由聚亚苯基聚合物形成的聚亚苯基聚合物层而制成。所述耐高压金属网的厚度为0.2毫米至0.4毫米之间;所述聚亚苯基聚合物层的厚度为0.4毫米至0.6毫米之间。所述防裂层包括内抗渗防裂层和外抗渗防裂层,所述内抗渗防裂层与第二耐高压层紧密贴合;所述外抗渗防裂层设置在内抗渗防裂层的外表面上。所诉内抗渗防裂层和外抗渗防裂层的内部均填满防裂砂浆。所述内抗渗防裂层内部的防裂砂浆的密度小于外抗渗防裂层内部的防裂砂浆的密度。所述外饰面层由油漆喷涂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通过耐热层、总耐高压层、防裂层和外饰面层的相互配合作用,对软管本体起到防护作用,提高软管本体的耐热耐防裂的功能,进而提高软管本体的性能和工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通过设置内保温层为纳米隔热涂层,外保温层为硅酸铝管壳,由于纳米隔热涂层和硅酸铝管壳均具有优良的隔热保温效果,对软管本体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绝,提高软管本体的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通过设置第一耐高压层由耐高压金属网形成,第二耐高压层是由聚亚苯基聚合物形成的聚亚苯基聚合物层而制成。耐高压金属网和聚亚苯基聚合物层相互配合形成总耐高压层的稳定结构,进而提高软管本体的耐高压性能。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通过设置防裂层的内抗渗防裂层和外抗渗防裂层之间形成稳定的架构,有利于维持防裂层的结构的稳定,从而提高软管本体的防裂性能。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通过设置内抗渗防裂层和外抗渗防裂层的内部的防裂砂浆,保护软管本体在工作时免受高压而发生爆裂,提高软管本体的安全性。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通过将内抗渗防裂层内部的防裂砂浆的密度设置成小于外抗渗防裂层内部的防裂砂浆的密度,有利于总防裂层结构的稳定,进而提高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的性能。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通过设置由油漆喷涂而成形成外饰面,油漆对外饰面层内部的耐热层、总耐高压层和防裂层起到防护作用,防止软管本体发生腐蚀生锈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软管本体,2、耐热层,21、内保温层,22、外保温层,3、总耐高压层,31、第一耐高压层,32、第二耐高压层,4、防裂层,41、内抗渗防裂层,42、外抗渗防裂层。5、外饰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还包括耐热层2、总耐高压层3、防裂层4和外饰面层5,所述耐热层2覆盖在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上,耐热层2包括内保温层21和外保温层22;所述内保温层21与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外保温层22设置在内保温层21的外表面上;所述总耐高压层3设置在耐热层2的外侧,总耐高压层3包括第一耐高压层31和第二耐高压层32;所述第一耐高压层31设置在外保温层22的外侧并与外保温层22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耐高压层32设置在第一耐高压层31的外侧,第二耐高压层32与第一耐高压层31紧密贴合;所述防裂层4覆盖在第二耐高压层32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饰面层5覆盖在防裂层4的外表面上。耐热层2提高软管本体1在高温环境下的结构的稳定性,总耐高压层3提高软管本体1在高压环境下的结构的稳定性,防裂层4用于防止软管本体1发生破裂,外饰面层5用于对其内部耐热层2、总耐高压层3和防裂层4进行庇护,进而提高软管本体1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述内保温层21为纳米隔热涂层;所述外保温层22为硅酸铝管壳。纳米隔热涂层和硅酸铝管壳均具有优良的隔热保温效果,对软管本体1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绝,提高软管本体1的安全性。所述纳米隔热涂层的厚度在0.1毫米至0.2毫米之间,所述硅酸铝管壳的厚度在0.2毫米至0.3毫米之间。所述第一耐高压层31由耐高压金属网形成;所述第二耐高压层32是由聚亚苯基聚合物形成的聚亚苯基聚合物层而制成。耐高压金属网和聚亚苯基聚合物层相互配合形成总耐高压层3的稳定结构,进而提高软管本体1的耐高压性能。所述耐高压金属网的厚度为0.2毫米至0.4毫米之间;所述聚亚苯基聚合物层的厚度为0.4毫米至0.6毫米之间。所述防裂层4包括内抗渗防裂层41和外抗渗防裂层42,所述内抗渗防裂层41与第二耐高压层32紧密贴合;所述外抗渗防裂层42设置在内抗渗防裂层41的外表面上。内抗渗防裂层41和外抗渗防裂层42之间形成稳定的架构,有利于维持防裂层4的结构的稳定。所诉内抗渗防裂层41和外抗渗防裂层42的内部均填满防裂砂浆。防裂砂浆用于保护软管本体1在工作时免受高压而发生爆裂。所述内抗渗防裂层41内部的防裂砂浆的密度小于外抗渗防裂层42内部的防裂砂浆的密度。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总防裂层4结构的稳定,进而提高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的性能。所述外饰面层5由油漆喷涂形成。油漆对外饰面层5内部的耐热层2、总耐高压层3和防裂层4起到防护作用,防止软管本体1发生腐蚀生锈的状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裂耐高压连接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热层(2)、总耐高压层(3)、防裂层(4)和外饰面层(5),所述耐热层(2)覆盖在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上,耐热层(2)包括内保温层(21)和外保温层(22);所述内保温层(21)与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外保温层(22)设置在内保温层(21)的外表面上;所述总耐高压层(3)设置在耐热层(2)的外侧,总耐高压层(3)包括第一耐高压层(31)和第二耐高压层(32);所述第一耐高压层(31)设置在外保温层(22)的外侧并与外保温层(22)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耐高压层(32)设置在第一耐高压层(31)的外侧,第二耐高压层(32)与第一耐高压层(31)紧密贴合;所述防裂层(4)覆盖在第二耐高压层(32)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饰面层(5)覆盖在防裂层(4)的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热层(2)、总耐高压层(3)、防裂层(4)和外饰面层(5),所述耐热层(2)覆盖在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上,耐热层(2)包括内保温层(21)和外保温层(22);所述内保温层(21)与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外保温层(22)设置在内保温层(21)的外表面上;所述总耐高压层(3)设置在耐热层(2)的外侧,总耐高压层(3)包括第一耐高压层(31)和第二耐高压层(32);所述第一耐高压层(31)设置在外保温层(22)的外侧并与外保温层(22)紧密贴合;所述第二耐高压层(32)设置在第一耐高压层(31)的外侧,第二耐高压层(32)与第一耐高压层(31)紧密贴合;所述防裂层(4)覆盖在第二耐高压层(32)的外表面上;所述外饰面层(5)覆盖在防裂层(4)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层(21)为纳米隔热涂层;所述外保温层(22)为硅酸铝管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裂耐高压连接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隔热涂层的厚度在0.1毫米至0.2毫米之间,所述硅酸铝管壳的厚度在0.2毫米至0.3毫米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道应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宝立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