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第一粘合胶层;S2、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缠绕一层具有热熔性能的薄膜带,该薄膜带的内侧面涂覆有第二粘合胶层和用于提供连接强力的纤维;S3、将缠绕有薄膜带的柔性软管牵引入原管道内;S4、向柔性软管中通入加压热源,加压热源将薄膜带熔化,并使得第一粘合胶层和第二粘合胶层复合形成复合粘合胶层,复合粘合胶层将柔性软管外壁和原管道内壁粘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管道修复。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进行管道修复后,内部的柔性软管具有良好的防塌扁能力;能够对原管道上的小孔具有一定的修补能力;复合粘合层具有一定环刚度,用于抵消负压。
A repair method of pipeline with anti collapse and flat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修复
,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管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如输水、输气、排水、排气等。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原因导致的管道腐蚀、断裂、破坏等,需要及时进行维修。现有技术中,通常的管道修复方法是在原管道内部穿插柔性修复软管,软管通常为三层结构,外胶层、编织层、内胶层。柔性复合软管的编织层一般是采用非金属纤维编织而成,内外部胶层可根据应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非金属材质,如PU、PE等。柔性软管一般具有可扁平、可盘卷、单根长度一般在100~5000米的特点。由于柔性软管具有可扁平的特点,导致软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耐负压(如管道内泵停止,而末端仍在排水,易形成负压),易塌扁(当原管道有渗漏点时,柔性修复软管易被外部压力造成局部塌扁)。柔性软管的编织层为柔性纤维层,不具有耐负压的能力;内外胶层硬度不高,不具有抗负压的能力。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第一粘合胶层;S2、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缠绕一层具有热熔性能的薄膜带,该薄膜带的内侧面涂覆有第二粘合胶层和用于提供连接强力的纤维;S3、将缠绕有薄膜带的柔性软管牵引入原管道内;S4、向柔性软管中通入加压热源,加压热源将薄膜带熔化,并使得第一粘合胶层和第二粘合胶层复合形成复合粘合胶层,复合粘合胶层将柔性软管外壁和原管道内壁粘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管道修复。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柔性软管包括从内至外复合在一起的内胶层、编织层以及外胶层,内胶层和外胶层均采用TPU材料制成,编织层采用涤纶工业长丝编织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薄膜带采用EVA膜。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纤维采用玻璃纤维丝。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2中薄膜带采用满管螺旋缠绕的方式缠绕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4中加压热源为加压蒸汽、加压热空气或加压热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粘合胶层由环氧树脂A料制成,环氧树脂A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80-90份的环氧树脂、13-16份的氧化铝填料、7-12份的聚乙二醇、5-10份的聚羧酸酐、30-40份的固化剂、0.5-0.8份的消泡剂、0.2-0.5份的偶联剂、2-4份的增韧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粘合胶层由环氧树脂B料制成,环氧树脂B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110-120份的环氧树脂、20-25份的氧化铝填料、50-55份的固化剂、0.5-0.8份的消泡剂、0.2-0.5份的偶联剂、2-4份的增韧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管道修复后,内部的柔性软管具有良好的防塌扁能力;柔性软管能够对原管道上的小孔具有一定的修补能力;第一粘合胶层和第二粘合胶层复合形成具有一定环刚度的复合粘合层,用于抵消负压;复合粘合层与原管道之间有一定的附着力,能够提供可靠的防塌扁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管道修复后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柔性软管,200-原管道,1-内胶层,2-编织层,3-外胶层,4-凸出部,5-第一粘合胶层,6-第二粘合胶层,7-薄膜带,8-玻璃纤维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柔性软管100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第一粘合胶层5;S2、在柔性软管100的外表面缠绕一层具有热熔性能的薄膜带7,该薄膜带7的内侧面涂覆有第二粘合胶层6和用于提供连接强力的纤维;S3、将缠绕有薄膜带7的柔性软管100牵引入原管道200内;S4、向柔性软管100中通入加压热源,加压热源将薄膜带7熔化,并使得第一粘合胶层5和第二粘合胶层6复合形成复合粘合胶层,复合粘合胶层将柔性软管100外壁和原管道200内壁粘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管道修复。其中,所述柔性软管100包括从内至外复合在一起的内胶层1、编织层2以及外胶层3,内胶层1和外胶层3均采用TPU材料制成,编织层2采用涤纶工业长丝编织而成。所述薄膜带7采用EVA膜。所述纤维采用玻璃纤维丝8。所述步骤S2中薄膜带7采用满管螺旋缠绕的方式缠绕在柔性软管100的外表面。所述步骤S4中加压热源为加压蒸汽、加压热空气或加压热水。显然也可采用加压空气配合热辐射的方式,进行加压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粘合胶层5由环氧树脂A料制成,环氧树脂A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80份的环氧树脂、13份的氧化铝填料、7份的聚乙二醇、5份的聚羧酸酐、30份的固化剂、0.5份的消泡剂、0.2份的偶联剂、2份的增韧剂。其中,所述第二粘合胶层6由环氧树脂B料制成,环氧树脂B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110份的环氧树脂、20份的氧化铝填料、50份的固化剂、0.5份的消泡剂、0.2份的偶联剂、2份的增韧剂。固定剂采用重量比为15:20:7:3的邻苯二甲酸酐、四氢苯酐、甲基六氢苯酐以及2-甲基咪唑;消泡剂采用乳化甲基硅油;偶联剂采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增韧剂采用聚氨酯橡胶。经测试,由第一粘合胶层5和第二粘合胶层6复合硬化形成的复合粘合层在24小时候的吸水率小于0.1,抗压强度为4.1Kg/mm2,抗冲击强度为7.2Kg-cm/cm2。复合粘合层能够提供良好粘接效果,粘接牢靠稳定,使用寿命长。实施例2: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环氧树脂A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90份的环氧树脂、16份的氧化铝填料、12份的聚乙二醇、10份的聚羧酸酐、40份的固化剂、0.8份的消泡剂、0.5份的偶联剂、4份的增韧剂。所述环氧树脂B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120份的环氧树脂、25份的氧化铝填料、55份的固化剂、0.8份的消泡剂、0.5份的偶联剂、4份的增韧剂。经测试,由第一粘合胶层5和第二粘合胶层6复合硬化形成的复合粘合层在24小时候的吸水率小于0.1,抗压强度为3.9Kg/mm2,抗冲击强度为6.8Kg-cm/cm2。复合粘合层能够提供良好粘接效果,粘接牢靠稳定,使用寿命长。实施例3: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环氧树脂A料由如下具体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85份的环氧树脂、15份的氧化铝填料、10份的聚乙二醇、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第一粘合胶层;/nS2、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缠绕一层具有热熔性能的薄膜带,该薄膜带的内侧面涂覆有第二粘合胶层和用于提供连接强力的纤维;/nS3、将缠绕有薄膜带的柔性软管牵引入原管道内;/nS4、向柔性软管中通入加压热源,加压热源将薄膜带熔化,并使得第一粘合胶层和第二粘合胶层复合形成复合粘合胶层,复合粘合胶层将柔性软管外壁和原管道内壁粘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管道修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包覆一层第一粘合胶层;
S2、在柔性软管的外表面缠绕一层具有热熔性能的薄膜带,该薄膜带的内侧面涂覆有第二粘合胶层和用于提供连接强力的纤维;
S3、将缠绕有薄膜带的柔性软管牵引入原管道内;
S4、向柔性软管中通入加压热源,加压热源将薄膜带熔化,并使得第一粘合胶层和第二粘合胶层复合形成复合粘合胶层,复合粘合胶层将柔性软管外壁和原管道内壁粘接在一起,从而完成管道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软管包括从内至外复合在一起的内胶层、编织层以及外胶层,内胶层和外胶层均采用TPU材料制成,编织层采用涤纶工业长丝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带采用EVA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塌扁功能的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采用玻璃纤维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裕中,卞冬明,王金马,张小红,申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