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汉木专利>正文

一种排风道双变速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984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证建筑物共用垂直风道处于负压状态,使开向共用垂直风道的排风口都处于排风状态的排风道双变速构件,包括由壳体前部和壳体后部组成的壳体、在壳体内设置的引风通道,整个壳体的外部形状为下部小、中间大、上部小,犹如织布机的梭子状,梭子状的壳体包括变速侧面、顶面、左侧面,右侧面及进风侧面,所述的壳体内的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进风侧面上,引风通道由进风口到口朝上的出风口截面逐渐减小,再沿上截面又逐渐增大,整个引风通道状似带有喇叭口的壶嘴,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防倒灌效果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风道双变速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保证建筑物共用垂直风道处于负压状态,使开向共用垂直风道的排风口都处于排风(气)状态”的排风道双变速构件。
技术介绍
:建设部发布的《城乡社区建设与环境和公共场所防控“非典”应急管理措施》,对住宅厨房、卫生间的共用垂直风道提出如下要求:“应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共用垂直风道处于负压状态,使开向共用垂直风道的排风口都处于排风(气)状态”。“非典”突发事件时,香港淘大花园和北大人民医院由于建筑上存在缺陷才有了交叉感染的途径;去冬今春突发的禽流感,由于防控及时、得力,并未变异为普通人类流感病毒;权威人士提醒,如果一旦禽流感变异为普通人类流感病毒,远远比非典病毒更具有传染性,可能比“非典”更具威胁,因为非典病毒通常是在近距离接触后才会被传染,而流感病毒则可以在空气中迅速传播。社区住宅楼如果安装会“倒灌”、会“窜味”的共用垂直风道,不仅平时会造成上下楼层厨房油烟废气交叉污染,当有疫情时,有可能成为病菌、病毒的传播通道,造成楼上下住户之间交叉感染。“非典”、“禽流感”风波虽已过去,但不等于就此可以太平无事;日前,世卫组织发出警告,新的人畜共患病还有可能出现,威胁人类健康。急切需要一种符合建设部《应急管理措施》所要求“应保证建筑物的共用垂直风道处于负压状态,使开向共用垂直风道的排风口都处于排风状态”的排风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现“保证建筑物的共用垂直风道处于负压状态,使开向共用垂直风道的排风口都处于排风(气)状态”的排风道双变速构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由壳体前部和壳体后部组成的壳体、在壳-->体内设置的引风通道,整个壳体的外部形状为下部小、中间大、上部小,犹如织布机的梭子状,梭子状的壳体包括变速侧面、顶面、左侧面、右侧面及进风侧面。所述的壳体内的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进风侧面上,引风通道由进风口到口朝上的出风口截面逐渐减小,再沿上,截面又逐渐增大,整个引风通道状似带有喇叭口的壶嘴。变速侧面、左下侧面、右下侧面为以方程式x2/A2-Y2/B2=1的双曲线面,顶面、左上侧面、右上侧面为弧面,变速侧面与顶面相交处以圆弧光滑过渡,此处为壳体的最厚处;左下侧面与左上侧面相交处以圆弧光滑过渡,右下侧面与右上侧面相交处以圆弧光滑过渡,这二个相交处为壳体最宽处,与变速侧面、顶面的相交处同在一个水平面上,其横截面最大,左侧面、右侧面与变速侧面、顶面的横截面以弧面光滑过渡,所构成的整个壳体的纵向外表面为对排风道内气流阻力很小的近似流线形体。变速侧面、左下侧面、右下侧面也可以为斜面或弧面,顶面、左上侧面、右上侧面也可以为斜面或弧面。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防倒灌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内上侧面为竖直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内上侧面为与内下侧面同一斜向的斜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出风口低于壳体中间最厚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出风口高于壳体中间最厚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由壳体前部1和壳体后部10组成的壳体、在壳体内设置的引风通道2,①、整个壳体1、10的外部形状为下部小、中间大、上部小,犹如织布机的梭子状,②、梭子状的壳体1、10包括变速侧面3、顶面8、左侧面13、14、15,右侧面16、17、18及进风侧面11。所述的壳体1、10内的引风通道2的进风口12设置在进风侧面11上,引-->风通道2由进风口12到口朝上的出风口6截面逐渐减小,再沿上,截面又逐渐增大,整个引风通道2状似带有喇叭口的壶嘴。变速侧面3、左下侧面13、右下侧面18为以方程式x2/A2-Y2/B2=1的双曲线面,顶面8、左上侧面15、右上侧面16为弧面,变速侧面3与顶面8相交处5以圆弧5光滑过渡,此处5为壳体1、10的最厚处;左下侧面13与左上侧面15相交处14以圆弧14光滑过渡,右下侧面18与右上侧面16相交处17以圆弧17光滑过渡,这二个相交处14、17为壳体1、10最宽处,与变速侧面3、顶面8的相交处5同在一个水平面上,其横截面最大,左侧面13、14、15、右侧面16、17、18与变速侧面3、顶面8的横截面以弧面光滑过渡19、20,所构成的整个壳体1、10的纵向外表面为对排风道内气流阻力很小的近似流线形体。变速侧面3、左下侧面13、右下侧面18可以为斜面,顶面8、左上侧面15、右上侧面16可以为斜面。变速侧面3、左下侧面13、右下侧面18为弧面,顶面8、左上侧面15、右上侧面16为弧面。所述的引风通道2的内下侧面4在出风口6近旁与内上侧面9相交,并以弧面7光滑过渡;内上侧面9还可以为竖直面或与内下侧面4同一斜向的斜面。所述的引风通道2的出风口6可以在壳体1、10的最厚处5的下方,也可以出风口6在壳体1、10的最厚处5的上方。所述梭子状壳体1、10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壳体1和壳体10分别制作,然后组合为一整体。如图4、5所示,所述的引风通道2的内下侧面在出风口6近旁与内上侧面9相交,并以弧面7光滑过渡;内上侧面9还可以为竖直面或与内下侧面4同一斜向的斜面。如图6、7所示,所述的引风通道2的出风口6可以在壳体1、10的最厚处5的下方,也可以是出风口6在壳体1、10最厚处5的上方。所述的梭子状壳体1、10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是壳体1和壳体10分别制作,然后组合为一整体。双变速构件装入排风道,只要壳体1、10的引风通道2的进风口12与排风道的排风口相连通,并予固紧之后,壳体1、10的变速侧面3与其对面的管壁-->形成一个下大、中间小、上大的变速气流通道,此乃排风道下部气流上升穿越双变速构件的气流通道。壳体1、10的最厚处5与排风道管壁之间构成的是变速气流通道中间截面最小处也就是变速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与变速气流通道并排且仅有一薄壁相隔的就是壳体1、10的引风通道2;引风通道2的出风口6与变速气流通道的出风口同在一水平面上,或者不同在一水平面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①、梭子状壳体1、10纵向外表面近似流线形体,减少其对气流的阻力,有利于排风道内气流向上排。②、当排风道下部气流上升,进入变速气流通道,流速逐渐加快,至变速气流通道的出风口,气流速度最大,此处静压最小甚至为负压,对在同一水平面且只有一薄壁相邻的引风通道的出风口产生抽吸作用,若此层住户厨房的抽油烟机关闭不用,不仅不会倒灌,而且会形成“使开向共用垂直风道的排风口处于排风(气)状态”的效果;同时,由于每层管道都有变速气流通道的作用,从而形成“建筑物的共用垂直风道处与负压状态”的效果,这就是所谓双变速的变速之一。③、引风通道的另一个变速作用,厨房废气进入引风通道,由于引风通道的截面由进风口到出风口逐渐减小,出风口处截面最小,抽油烟机送出的且有一定风压的气流在引风通道内流速逐渐加快,至出风口处流速最大,此处静压为负压,会对近旁的变速气流通道产生抽吸作用并且带动变速气流通道的气流一同上升,从而使“共用垂直风道处于负压状态”的效果增强。④、本技术在壳体上方设置有斜坡的顶面,特别是引风通道在出风口上端设置喇叭口,其作用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风道双变速构件,包括由壳体前部(1)和壳体后部(10)组成的壳体、在壳体内设置的引风通道(2),其特征在于:①、整个壳体(1)、(10)的外部形状为下部小、中间大、上部小,犹如织布机的梭子状,②、梭子状的壳体(1)、(10)包括变速侧面(3)、顶面(8)、左侧面(13)、(14)、(15),右侧面(16)、(17)、(18)及进风侧面(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风道双变速构件,包括由壳体前部(1)和壳体后部(10)组成的壳体、在壳体内设置的引风通道(2),其特征在于:①、整个壳体(1)、(10)的外部形状为下部小、中间大、上部小,犹如织布机的梭子状,②、梭子状的壳体(1)、(10)包括变速侧面(3)、顶面(8)、左侧面(13)、(14)、(15),右侧面(16)、(17)、(18)及进风侧面(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风道双变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10)内的引风通道(2)的进风口(12)设置在进风侧面(11)上,引风通道(2)由进风口(12)到口朝上的出风口(6)截面逐渐减小,再沿上,截面又逐渐增大,整个引风通道(2)状似带有喇叭口的壶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排风道双变速构件,其特征在于:变速侧面(3)、左下侧面(13)、右下侧面(18)为以方程式x2/A2-Y2/B2=1的双曲线面,顶面(8)、左上侧面(15)、右上侧面(16)为弧面,变速侧面(3)与顶面(8)相交处(5)以圆弧(5)光滑过渡,此处(5)为壳体(1)、(10)的最厚处;左下侧面(13)与左上侧面(15)相交处(14)以圆弧(14)光滑过渡,右下侧面(18)与右上侧面(16)相交处(17)以圆弧(17)光滑过渡,这二个相交处(14)、(17)为壳体(1)、(10)最宽处,与变速侧面(3)、顶面(8)的相交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生利牛本银李小双蔡惠军李振文吴丽珊吴汉木
申请(专利权)人:吴汉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