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成强专利>正文

一种扭力放大机构及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98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力放大机构,包括机架、曲柄摇杆机构和单向传动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摇杆以及第一连杆;摇杆的杆身与机架相铰接;单向传动机构包括摆转齿轮、第二连杆、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和输出转轴;第二连杆分别与摆转齿轮、摇杆相铰接;第一从动齿轮通过第一单向转动件装设在输出转轴上并可绕输出转轴单向转动;第一从动齿轮与摆转齿轮相啮合;第二从动齿轮通过第二单向转动件装设在输出转轴上并可绕输出转轴单向转动,第二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本扭力放大机构应用了杠杆原理来对输入的扭力进行放大并输出,对减速传动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生机和可能性。

A torque amplifying mechanism and driv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力放大机构及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扭力放大机构及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电机是常用的驱动装置,用来驱动各类机械进行工作。一般情况下,由于电机的转速较快而力矩较小,其对接机械设备通常会采用减速器来进行传动连接,以降低转速增大输出扭力。现有的减速器大多采用齿轮啮合传动,通过多级齿轮的传动来降低减速器输出轴的转速并输出较大的扭力。这类减速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需要使用减速器的情况下都会采用这类减速器,在减速器领域中处于“垄断”地位,这也导致了减速器技术的发展较为单调,这样长久下去,不利于减速传动技术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扭力放大机构给传动技术带来生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力放大机构及驱动机构,其应用了杠杆原理来对输入的扭力进行有效放大并输出,是一种新的传动结构,对减速传动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生机和可能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扭力放大机构,包括机架、曲柄摇杆机构和单向传动机构;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力放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曲柄摇杆机构和单向传动机构;/n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摇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曲柄和摇杆相铰接的第一连杆;曲柄与机架枢轴连接,用以连接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摇杆的杆身与所述机架相铰接;/n所述单向传动机构包括摆转齿轮、第二连杆、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和输出转轴;/n所述摆转齿轮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摆转齿轮、摇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摇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到摇杆与所述机架的铰接点的距离为A;所述摇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到摇杆与所述机架的铰接点的距离为B;有A>B;/n所述输出转轴与机架转动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力放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曲柄摇杆机构和单向传动机构;
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摇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曲柄和摇杆相铰接的第一连杆;曲柄与机架枢轴连接,用以连接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摇杆的杆身与所述机架相铰接;
所述单向传动机构包括摆转齿轮、第二连杆、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四从动齿轮和输出转轴;
所述摆转齿轮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摆转齿轮、摇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摇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到摇杆与所述机架的铰接点的距离为A;所述摇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到摇杆与所述机架的铰接点的距离为B;有A>B;
所述输出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通过第一单向转动件装设在所述输出转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可绕输出转轴单向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摆转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通过第二单向转动件装设在所述输出转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可绕输出转轴单向转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摆转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强
申请(专利权)人:杨成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