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反应设备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9938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资源重复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液反应设备及其系统。所述气液反应设备,包括:第一储罐、渐变式管道、第二储罐;其中,第一储罐包括进液口和出气口,渐变式管道包括进气口,第二储罐包括出液口;所述第一储罐的下端与渐变式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渐变式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储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液反应设备及其系统制备碳酸钡,提高了CO

Gas liquid reac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反应设备及其系统
本技术属于资源重复利用
,涉及一种气液反应设备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气液反应设备是用来进行气液反应的反应器,目前常用的气液反应设备包括板式塔、填料塔。但是,板式塔结构复杂,塔板必须用昂贵的材料制造。而填料塔中容易结垢,处理困难,因此,运行维护的工作量和费用很高。以工业上生产碳酸钡为例,其通常采用三塔串联间歇式操作方法进行生产,其中,三塔分别为主碳化塔、半碳化塔、预碳化塔。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阀门改变二氧化碳和尾气路线,从而不断切换三塔作用,得到不同质量和粒径分布的碳酸钡产品。然而此工艺不仅设备庞大、投资成本高,还存在反应慢、效率低、工艺流程长、控制困难、CO2利用率低(60%~70%)、尾气CO2含量偏高难以满足下游工序生产要求等缺点。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短、投资成本低的气液反应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气液反应设备及其系统。具体的,本技术的气液反应设备,包括:第一储罐、渐变式管道、第二储罐;其中,第一储罐包括进液口和出气口,渐变式管道包括进气口,第二储罐包括出液口;所述第一储罐的下端与渐变式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渐变式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储罐连接。优选的,所述渐变式管道由三个以上不同直径的管道组成,其中,所述渐变式管道的直径随着液体流动方向变小。优选的,所述渐变式管道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构成,所述第一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直径,所述第二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管道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所述第三管道设有气体分布器、监测仪和阀门,其中,所述监测仪位于所述气体分布器和所述阀门之间。本技术的气液反应系统,包括上述气液反应设备、液体供应设备和气体供应设备;其中,所述液体供应设备与所述第一储罐的所述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气体供应设备与所述气体分布器的所述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储罐的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与下游工序的设备连接,所述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比值仪与阀门;所述气体供应设备与所述气体分布器间的所述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流量计和阀门;所述液体供应设备与所述第一储罐间的所述管道上设有泵、流量计和阀门。本技术的一种碳酸钡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的气液反应系统,所述液体供应设备向所述第一储罐中供应黄水,所述气体供应设备向所述气体分布器供应二氧化碳或窑气。优选的,所述黄水中硫化钡的浓度为100-150g/L,所述窑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0%-40%。优选的,所述黄水与所述二氧化碳的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体系的压力为0.20-0.60MPa。优选的,所述黄水在泵入第一储罐前采用硫化氢进行洗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气液反应设备结构简单、容易控制、运行维护的工作量和费用低;(2)本技术的气液反应系统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短、投资成本低;(3)采用本技术的气液反应设备及其系统制备碳酸钡,提高了CO2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而且排出的尾气中H2S/CO2值显著提高,能更好的满足下游工序生产要求;(4)本技术的碳酸钡的制备方法能够获得粒径分布更集中,质量规格种类更丰富的碳酸钡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气液反应设备及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液反应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工艺方法除下述内容外,其余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或装置。下述名词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反应设备,包括第一储罐100、渐变式管道200、第二储罐300;其中,第一储罐100包括进液口和出气口,渐变式管道200包括进气口,第二储罐300包括出液口;所述第一储罐100的下端与所述渐变式管道200的上端连接,所述渐变式管道200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储罐300连接。本技术的气液反应器采用渐变式管道200,解决了反应设备庞大的问题,降低了投资成本。优选的,所述渐变式管道200由三个以上不同直径的管道组成,其中,所述渐变式管道200的直径随着液体流动方向逐渐变小。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气体和液体充分接触,提高气液反应器的反应效率。更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渐变式管道200由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20和第三管道230构成,所述第一管道210的直径大于第二管道220的直径,第二管道220的直径大于第三管道230的直径。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储罐100与所述第一管道210之间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211,所述第一管道210与所述第二管道220之间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212,所述第三管道230设有气体分布器231、监测仪232和阀门233,其中,所述监测仪232位于所述气体分布器231和所述阀门23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液体分布器211和所述第二液体分布器212的种类可以为管式、双层排管、槽式、盘式、冲击式、喷嘴式、宝塔式、莲蓬式、组合式,本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设置第一分布器211和第二分布器212可以使液体均匀地分布或再分布,从而提高传质、传热的有效表面,改善相间接触,提高气液反应设备的效率。其中,所述气体分布器231为动态管道气体分布器,通过在气液反应设备中设置气体分布器231,可以使通入的气体均匀的分布在设备中,增大气液接触面积节约反应时间,提高气体利用率。其中,所述监测仪232为硫化物含量或pH值在线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罐、渐变式管道、第二储罐;其中,第一储罐包括进液口和出气口,渐变式管道包括进气口,第二储罐包括出液口;所述第一储罐的下端与渐变式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渐变式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储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罐、渐变式管道、第二储罐;其中,第一储罐包括进液口和出气口,渐变式管道包括进气口,第二储罐包括出液口;所述第一储罐的下端与渐变式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渐变式管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储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式管道由三个以上不同直径的管道组成,其中,所述渐变式管道的直径随着液体流动方向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式管道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构成,所述第一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直径,所述第二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管道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罐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汉光杨德林曾开文李鸣鹏陈周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