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88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属于防洪设备的技术领域。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包括门框架、门板以及压紧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若干块门板并分组设置,同时每组门板均通过门框铰链铰接于门框架上,同组门板中的相邻两门板之间通过门中间铰链铰接,即将门板设置成可折叠的多扇门结构,驶向了门板的单独打开或多个门板同时打开,不仅减小了单个门板的占用空间,使得门折叠后对门框架的作用力更小,减轻了门框架的承载负担,防止了门框架的形变,同时,也使得门的转动半径更小,方便了施工和使用,使其使用受空间的限制更小,适应范围更广,更利于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A kind of folding flood g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洪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
技术介绍
很多场合中都使用水密防水门来作为防洪设备,以提高当前场合的安全性。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水密防水门一般为单扇门结构,不仅重量重,需要较大的力还实现对门的启闭,也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造成门框的较大承载负担,导致门框的变形,另外,还导致门的旋转半径大,需要足够大的安装空间,给施工和使用均带来了不便,从而导致了现有的水密防水门的使用范围小,不利于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以设置若干块门板,且若干门板分成若干组,且每组中的门板通过及门中间铰链连接而形成可折叠的多扇门结构,实现了单个门体的小型化,使得门体更轻便,门的转动半径更小,减轻了门框架的承载负担,同时也方便了施工和使用,扩大了水密防水门的使用范围,更利于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门框架、门板以及压紧器,其中,门框架呈矩形设置,包括迎水侧和与之正对的背水侧,并且门框架的内侧为门洞,门框架的外侧固定于外部安装载体上;门板设置有若干块,且若干块门板分为两组,且两组门板均设置于门框架的迎水面一侧并覆盖门框架的门洞,同时,每组门板中的若干块门板中的相邻两门板之间设置有门中间铰链,并且,每组门板中的其中一门板通过门框铰链固定安装于门框架上,同时,两组门板分别安装于门框架的两侧;压紧器设置有若干个,且每一块门板上均设置有压紧器,同时,每一块门板上的压紧器均位于与门框架或与之相邻的门板对应的边沿处。上述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中,门框架包括两竖架和两横架,两竖架均竖直设置,两横架均水平设置,两竖架设置于两横架之间且分别与两横架的端部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中,两横架上且位于门框架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门框楔块,且若干门框楔块分别对应门板上与门框架对应的压紧器。上述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中,两组门板的若干个门板中的相邻两门板上,一块门板上设置有压紧器,则另一块门板上设置有门板楔块,且相邻两门板上的压紧器与门板楔块一一对应。上述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中,门框楔块和门板楔块均呈三角形设置,且三角形的其中一倾斜面与压紧器接触。上述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中,每一门板的边沿上均设置有密封条,且密封条位于门板的背水面的一侧。上述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中,压紧器包括旋转轴和装配螺丝,旋转轴上且靠近其一端头的位置设置有旋转孔,且装配螺丝穿过旋转孔后固定于门板上。上述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中,压紧器设置于所在门板的背水面一侧。上述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中,还包括门拉手,门拉手设置于门板的迎水面一侧,同时,一门板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门拉手,也可不设置门拉手。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上述的对开折叠防洪门,通过设置若干门板,并将门板通过门中间铰链铰接,通过门框铰链与门框架铰接,使得若干门板形成可折叠的多扇门结构,实现了门板的单独打开或多个门板的同时打开,有效减小了单个门板的占用空间,使得门体更轻便,门的转动半径更小,不仅有效减轻了门框架的承载负担,防止了门框架的形变,结构设计更合理,同时也方便了施工和使用,使得其可使用在空间有限等环境中,适用范围更广,更利于设备的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启状态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下的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启状态下的截面图。附图中:1、门框架;11、门洞;12、竖架;13、横架;2、门板;21、门中间铰链;22、门框铰链;3、压紧器;31、旋转轴;32、装配螺丝;4、门框楔块;5、门板楔块;6、密封条;7、门拉手;8、外部安装载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6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启状态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关闭状态下的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开启状态下的截面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对开折叠防洪门包括:门框架1、门板2以及压紧器3。具体的,门框架1呈矩形设置,包括迎水侧和与之正对的背水侧,并且门框架1的内侧为门洞11,门洞11为通过通道,门框架1的外侧固定于外部安装载体8上,即实现了门框架1在墙体及底面上的安装,同时也方便了门板2等结构在门框架1上的安装,结构设计更合理。具体的,门板2设置有若干块,且若干块门板2分为两组,且两组门板2均设置于门框架1的迎水面一侧并覆盖门框架1的门洞11,使得两组门板2关闭后能将门洞11封闭,同时门板2位于门框架1的迎水面一侧,可提高门板2的承载能力,抗冲击的能力更强。同时,每组门板2中的若干块门板2中的相邻两门板2之间设置有门中间铰链21,使得每组门板2均为可折叠的多扇门结构,可通过对其折叠来实现对门洞11的打开,同时也能实现单个门板2的单独打开,或多个门板2的同时打开,结构设计更合理,适应更高,也有效减小了单个门板2的占用空间,方便了门板2的小型化,使得门体更轻便,从而减小门板2的转动半径,不仅减轻了门框架1的承载负担,防止门框架1的形变,也方便了施工和使用,适应的环境更广。并且,每组门板2中的其中一门板2通过门框铰链22固定安装于门框架1上,同时,两组门板2分别安装于门框架1的两侧,实现了每组门板2在门框架1上的转动,即实现门板2对门洞11的启闭,从而满足防洪需求。具体的,压紧器3设置有若干个,且每一块门板2上均设置有压紧器3,同时,每一块门板2上的压紧器3均位于与门框架1或与之相邻的门板2对应的边沿处,即每块门板2上与门框架1对应的压紧器3能与门框架1进行配合,保证门板2与门框架1锁紧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了防洪性能;并且每一门板2上与与之相邻的门板2对应的压紧器3能与相邻的门板2进行配合,从而使得门板2与门板2之间锁紧后更加稳定和可靠,同样提升了防洪性能。更加具体的,用于安装门体的门框架1又包括两竖架12和两横架13,两竖架12均竖直设置,两横架13均水平设置,且两竖架12间隔布置,两横架13同样间隔布置,另外,两竖架12设置于两横架13之间且分别与两横架13的端部固定连接,使得门框架1为一呈“口”字形的矩形框架结构,方便门洞11的设计以及后续门体的安装。更加具体的,两横架13上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架、门板以及压紧器,其中,/n所述门框架呈矩形设置,包括迎水侧和与之正对的背水侧,并且所述门框架的内侧为门洞,所述门框架的外侧固定于外部安装载体上;/n所述门板设置有若干块,且若干块所述门板分为两组,且两组所述门板均设置于所述门框架的迎水面一侧并覆盖所述门框架的所述门洞,同时,每组所述门板中的若干块所述门板中的相邻两所述门板之间设置有门中间铰链,并且,每组所述门板中的其中一所述门板通过门框铰链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框架上,同时,两组所述门板分别安装于所述门框架的两侧;/n所述压紧器设置有若干个,且每一块所述门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压紧器,同时,每一块所述门板上的所述压紧器均位于与所述门框架或与之相邻的所述门板对应的边沿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开折叠防洪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架、门板以及压紧器,其中,
所述门框架呈矩形设置,包括迎水侧和与之正对的背水侧,并且所述门框架的内侧为门洞,所述门框架的外侧固定于外部安装载体上;
所述门板设置有若干块,且若干块所述门板分为两组,且两组所述门板均设置于所述门框架的迎水面一侧并覆盖所述门框架的所述门洞,同时,每组所述门板中的若干块所述门板中的相邻两所述门板之间设置有门中间铰链,并且,每组所述门板中的其中一所述门板通过门框铰链固定安装于所述门框架上,同时,两组所述门板分别安装于所述门框架的两侧;
所述压紧器设置有若干个,且每一块所述门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压紧器,同时,每一块所述门板上的所述压紧器均位于与所述门框架或与之相邻的所述门板对应的边沿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折叠防洪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架包括两竖架和两横架,两所述竖架均竖直设置,两所述横架均水平设置,两所述竖架设置于两所述横架之间且分别与两所述横架的端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开折叠防洪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横架上且位于所述门框架的内侧均设置有若干门框楔块,且若干所述门框楔块分别对应所述门板上与所述门框架对应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瞻
申请(专利权)人:水母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