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85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包括与电梯井侧面数量相等的内模板,所有的内模板合围成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立体结构,所述中空立体结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有的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连接且当所述调节机构被执行时所述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中空立体结构内部折叠或者向中空立体结构外部展平。利用调节机构展平撑开内模板,并与外模板配合,在内、外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方便同时浇筑井筒的四壁;井筒浇筑完毕后,再次利用调节机构拖动内模板向内折叠收缩,从而使内模板和已浇筑的井筒壁之间形成一定的让位间隙,方便向上提升内模板,进而进行其他井筒的浇筑。

Adjustable internal formwork structure for elevator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井是轿厢式电梯上升或下降的通道,它是整个高层建筑的大动脉,关系到所有住户的出行,一般电梯井是分楼层浇注的。在传统的高层建筑的施工中,电梯井结构的施工常规上采用落地式脚手架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在装模和拆模的施工过程相当繁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随着楼层的增高,落地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具有安全和高效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包括与电梯井侧面数量相等的内模板,所有的内模板合围成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立体结构,所述中空立体结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有的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连接且当所述调节机构被执行时所述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中空立体结构内部折叠或者向中空立体结构外部展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利用调节机构展平撑开内模板,并与外模板配合,在内、外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方便同时浇筑井筒的四壁;井筒浇筑完毕后,再次利用调节机构拖动内模板向内折叠收缩,从而使内模板和已浇筑的井筒壁之间形成一定的让位间隙,方便向上提升内模板,进而进行其他井筒的浇筑,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无需对模板、横向龙骨和配件进行拼拆,具有安全和高效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的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的另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的一视角图;标号说明:1、调节机构;11、双头螺杆;111、套筒;112、调节杆;12、限位块;2、内模板;21、纵向加强筋;22、骨架;23、关节环;231、侧边关节环;232、中心关节环;233、角关节点。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包括与电梯井侧面数量相等的内模板,所有的内模板合围成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立体结构,所述中空立体结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有的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连接且当所述调节机构被执行时所述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中空立体结构内部折叠或者向中空立体结构外部展平。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利用调节机构展平撑开内模板,并与外模板配合,在内、外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方便同时浇筑井筒的四壁;井筒浇筑完毕后,再次利用调节机构拖动内模板向内折叠收缩,从而使内模板和已浇筑的井筒壁之间形成一定的让位间隙,方便向上提升内模板,进而进行其他井筒的浇筑,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无需对模板、横向龙骨和配件进行拼拆,具有安全和高效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内侧面设有关节点,所述调节机构通过销钉与关节点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关节点包括一个位于内模板内侧面中央位置的中心关节环、两个分别位于中心关节环两端的侧边关节环和角关节环,所述侧边关节环通过骨架与角关节环铰接,所述内模板相邻的两个内侧面通过角关节环相互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中心关节环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角关节环、侧边关节环和中心关节环的设计,以及所述侧边关节环通过骨架与角关节环铰接,所述调节机构与中心关节环连接,实现所述内模板的向内折叠或者向外展平。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井侧面数量为四个,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呈上下分布且竖直投影呈十字分布的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包括带内螺纹的套筒和带外螺纹的调节杆,两个调节杆分别设置在套筒两端,两个调节杆一端分别与套筒两端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杆另一端分别焊接有关节环,所述销钉依次贯穿所述关节环和所述中心关节环。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调节机构的结构设计,实现对内模板的调节,具体采用双头螺杆,通过套筒的旋转能够调节其两端调节杆的运动方式,并且两端调节杆是同步运动的,套筒与调节杆的螺纹方向是反向的。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调节杆上,所述限位块被配置为所述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中空立体结构外部展平时与骨架接触以限制运动行程。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限位块的设计,旋转所述调节机构,直到所述限位块顶到骨架时,即为将所述内模板撑开到位,同时限制所述内模板向外弯曲,确保内模板平整。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内侧面上设有间隔分布的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位于内模板内侧面与骨架之间。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所述纵向加强筋的设计,用以增加内模板强度,在施工使用过程中,避免造成所述内模板扭曲变形。进一步的,位于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上的纵向加强筋与其两侧相邻的纵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0毫米。由上述描述可知,位于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上的纵向加强筋与其两侧相邻的纵向加强筋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0毫米,能够确保内模板正常折叠或展平。请参照图1-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包括与电梯井侧面数量相等的内模板2;在本实施例中,电梯井侧面数量为四个,也就是说,内模板的侧面数量也为四个;所述内模板2的材料可以选择钢板、铁板或塑料板等具有一定刚性的柔韧板材,围绕着调节机构的骨架分布;所有的内模板合围成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立体结构,所述中空立体结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1,所述调节机构1分别与所有的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连接且当所述调节机构1被执行时所述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中空立体结构内部折叠或者向中空立体结构外部展平。所述内模板2内侧面设有关节点,所述调节机构1通过销钉与关节点固定连接。所述关节点包括一个位于内模板内侧面中央位置的中心关节环232、两个分别位于中心关节环两端的侧边关节环231和角关节环233,所述侧边关节环231通过骨架22与角关节环233铰接,所述内模板相邻的两个内侧面通过角关节环233相互连接,所述调节机构1与中心关节环232连接。通过角关节环、侧边关节环和中心关节环的设计,以及所述侧边关节环通过骨架与角关节环铰接,所述调节机构与中心关节环连接,实现所述内模板的向内折叠或者向外展平。四个所述内模板上共设有八个中心关节环,也就是说,每个内模板设有上下分布的两个中心关节环。所述调节机构1包括两个呈上下分布且竖直投影呈十字分布的双头螺杆11,所述双头螺杆11包括带内螺纹的套筒111和带外螺纹的调节杆112,两个调节杆分别设置在套筒两端,两个调节杆一端分别与套筒两端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调节杆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包括与电梯井侧面数量相等的内模板,所有的内模板合围成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立体结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有的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连接且当所述调节机构被执行时所述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中空立体结构内部折叠或者向中空立体结构外部展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包括与电梯井侧面数量相等的内模板,所有的内模板合围成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立体结构内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分别与所有的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连接且当所述调节机构被执行时所述内模板内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中空立体结构内部折叠或者向中空立体结构外部展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内侧面设有关节点,所述调节机构通过销钉与关节点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点包括一个位于内模板内侧面中央位置的中心关节环、两个分别位于中心关节环两端的侧边关节环和角关节环,所述侧边关节环通过骨架与角关节环铰接,所述内模板相邻的两个内侧面通过角关节环相互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中心关节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井的可调整体内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标陈孟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鸿翔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