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卫华专利>正文

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82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新设计的一种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采用驱动电机带动鼓形活塞在排放装置的管道中运行,通过密闭管道空间向下压缩空气,从而高效节能排放污水污物,能最大限量地节月用水,节省能源,节减开支;而设计折叠收放式活动座圈,可蹲坐两用,并免除水箱或高压冲水装置,既不占用空间,又减少冲水噪音,同时还可以采用非陶瓷材料制造,造价更低,节约成本,经济实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待用状态,通过鼓形活塞和便池盖板能够更加有效地密闭下水管道,起到防止漫溢污水和散发臭气的屏蔽作用,同时覆盖隐蔽便池,更好地扩大利用卫生间的空间。

Piston ram type squatting and sitting water saving defec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和快递物流领域,具体为一种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
技术介绍
现在城乡居民家庭、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多安装了冲水式座便器或蹲便器,既使用便捷又清洁卫生。但目前市场上及人们安装使用的冲水式座便器或蹲便器基本上都需要消耗较大的水量,具备较大的水压,同时要在卫生间里占用较大空间,冲水时还产生不小的噪音,且便池大多是陶瓷制品,存在着水费高,不环保,浪费资源的缺陷。虽然也已经出现使用最新科技制造的真空吸附式座便器或蹲便器,但这类产品依然需要耗费较多的水量和电力能源,安装方式特别,使用噪声大,很难在普通家庭普及安装。本专利技术一种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采用活塞式构件通过压缩空气的方式,推压排放污水污物,能够做大限度节约用水,且占用空间更小,更节能环保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状和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新设计一种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包括排放驱动装置和排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运动,压缩排放污水污物;所述驱动装置设置驱动电机、下压绕线辊、下压拉索、离合接插件和拉伸弹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功能底座的设定位置,并通过设置电机转轴盘活动连接离合接插件,同时经下压绕线辊卷收下压拉索;所述电机转轴盘固定设置在电机转轴的顶端,并通过设置接插孔与离合接插件活动连接;所述下压绕线辊一端通过设置延伸轴与连接离合接插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并通过环形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壁的设定位置;所述下压绕线辊还固定连接下压拉索,与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绕线辊与延伸轴和下压绕线辊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并设置传动拉索;所述传动拉索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固定连接联动绕线辊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下压拉索一端固定连接下压绕线辊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通过设置固定在设定位置上的电机滑轮,并经排放装置设置的下水外套管、活塞滑轮和牵引C形管固定连接在鼓形活塞设置的牵引球下端;所述下压拉索在经过活塞滑轮处后分为两股,分别对应连接牵引球;所述离合接插件与下压绕线辊设置的延伸轴固定连接,并设置接插头、压缩弹簧、钩挂杆、联动拨杆、拨杆拉索和离合绕线辊;所述接插头为复数,均匀设置在离合接插件的离合盘上,并与电机转轴盘活动套接,同时在接插头的中间位置还固定连接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连接离合盘,另一端活动连接电机转轴盘;所述离合盘的另一面设置联动环形槽,并与钩挂杆套挂连接;所述钩挂杆一端套接联动环形槽,另一端设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下两端固定连接钩挂杆,中间部位设置运行孔与联动拨杆设置的推拉杆活动连接;所述联动拨杆通过连接件和转轴固定安装在传动绕线辊的固定连接件上,并设置推拉杆与拨杆拉索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一端通过转轴与联动拨杆连接,另一端穿入连接杆设置的运行孔与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拨杆拉索一端固定连接联动拨杆,另一端与离合绕线辊固定连接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离合绕线辊设置在双向旋转电磁铁的旋转轴上,并与翻盖绕线辊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一端经厚壁内置管固定在墙壁的设定位置,另一端经厚壁内置管并穿过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的活塞中空管,在鼓形活塞下方的设定位置设置固定连接的活塞底托,并与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活动连接;所述排放装置设置两用便池和功能底座、下水外套管、厚壁内置管和鼓形活塞;所述两用便池安装在功能底座上,并通过水管连接水源;所述功能底座设置于地面,并安装多种部件;所述下水外套管安装固定连接室内地面,其一端连接排放装置设置的两用便池下端接口,另一端延伸至地板下侧端口封闭,并在上部设定位置设置弯头,在下部设定位置设置出水口并与下水管S形弯头固定连接,同时在下水外套管内设置厚壁内置管;所述厚壁内置管上端与两用便池的下端接口密闭连接,下端延伸至下水外套管的底部,并在上部设定位置对应下水外套管的弯头处设置功能弯头,同时在底端设定位置设置出水口与下水外套管出水口密闭连接;所述厚壁内置管内壁与鼓形活塞活动连接并紧密接触,同时还设置牵引C形管和牵引缝;所述牵引C形管为复数,对称设置在厚壁内置管管壁的设定位置,并与下压拉索和鼓形活塞设置的牵引球活动连接;所述牵引缝设置在厚壁内置管对称两侧的管壁及相邻牵引C形管对称一侧的管壁上;所述鼓形活塞设置活塞中空管和牵引球;所述活塞中空管与拉伸弹簧和活塞底托活动连接;所述牵引球设置在牵引C形管中,其外径与牵引C形管内径相等,并且通过连接条且经牵引缝与鼓形活塞固定连接;同时,牵引球下端与下压拉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还设置盖板机构、座圈机构、手动机构和功能附件;所述盖板机构设置双向旋转电磁铁、便池盖板和翻盖绕线辊;所述双向旋转电磁铁固定安装在功能底座上,并通过固定连接的翻盖绕线辊翻转便池盖板;所述便池盖板左右两侧设置为a、b两块,其中便池盖板a侧盖板的一端与翻盖绕线辊固定连接,便池盖板b侧盖板的一端设置从动绕线辊;所述翻盖绕线辊通过翻盖拉索与从动绕线辊固定连接;所述翻盖拉索一端固定连接翻盖绕线辊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固定连接从动绕线辊并同样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座圈机构设置传动横连杆、联动绕线辊、绞盘联动辊和活动座圈;所述传动横连杆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并固定连接联动绕线辊、联动齿轮和绞盘联动辊;所述联动绕线辊通过固定连接的传动拉索与传动绕线辊连接;所述联动齿轮与活动座圈活动连接;所述绞盘联动辊通过绞盘拉索与手动机构设置的手动绞盘连接;所述活动座圈设置座圈转轴,并通过座圈转轴上设置的座圈齿轮与传动横连杆上设置的联动齿轮活动连接,同时还通过折叠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所述驱动装置还设置手动机构和功能附件;所述手动机构设置手动绞盘、翻转绕线辊和手动拉索;所述手动绞盘固定安装在墙壁的设定位置,并设置绞盘拉索连接绞盘联动辊;所述绞盘拉索一端固定连接手动绞盘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固定连接绞盘联动辊并同样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翻转绕线辊固定连接翻盖绕线辊,同时在翻转绕线辊缠绕设定长度的手动拉索;所述手动拉索一端与其设置的拉索固定件固定连接,再在翻转绕线辊上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后,另一端同样固定在拉索固定件上;所述拉索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墙壁的设定位置;所述功能附件包括感应开关、翻盖开关和电机开关,并安装在墙壁的设定位置。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的蹲便器,其特征是,所述蹲便器包括包括驱动装置和排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设置驱动电机、上提绕线辊和下压绕线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电机转轴盘并通过延伸轴固定连接上提绕线辊和下压绕线辊;所述上提绕线辊设置固定连接的上提拉索;所述上提拉索一端按顺时针方向缠绕连接上提绕线辊,另一端通过设置固定在设定位置上的电机滑轮,并经排放装置设置的厚壁内置管和鼓形活塞设置的活塞中空管,固定连接在活塞底托的内侧;所述下压绕线辊设置固定连接的下压拉索;所述下压拉索一端按反时针方向缠绕连接下压绕线辊,另一端通过设置固定在设定位置上的电机滑轮,并经排放装置设置的下水外套管、活塞滑轮和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包括排放驱动装置和排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电机(108)带动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205)运动,压缩排放污水污物;所述驱动装置设置驱动电机(108)、下压绕线辊(201)、下压拉索(109)、离合接插件(407)和拉伸弹簧(203);所述驱动电机(108)固定安装在功能底座(119)的设定位置,并通过设置电机转轴盘(411)活动连接离合接插件(407),同时经下压绕线辊(201)卷收下压拉索(109);所述电机转轴盘(411)固定设置在电机转轴的顶端,并通过设置接插孔与离合接插件(407)活动连接;所述下压绕线辊(201)一端通过设置延伸轴(412)与连接离合接插件(407)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404),并通过环形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壁(103)的设定位置;所述下压绕线辊(201)还固定连接下压拉索(109),与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20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绕线辊(404)与延伸轴(412)和下压绕线辊(201)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404),并设置传动拉索(106);所述传动拉索(106)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404)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固定连接联动绕线辊(114)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下压拉索(109)一端固定连接下压绕线辊(201)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通过设置固定在设定位置上的电机滑轮(110),并经排放装置设置的下水外套管(112)、活塞滑轮(211)和牵引C形管(209)固定连接在鼓形活塞(205)设置的牵引球(302)下端;所述下压拉索(109)在经过活塞滑轮(211)处后分为两股,分别对应连接牵引球(302);所述离合接插件(407)与下压绕线辊(201)设置的延伸轴(412)固定连接,并设置接插头(409)、压缩弹簧(410)、钩挂杆(202)、联动拨杆(402)、拨杆拉索(403)和离合绕线辊(118);所述接插头(409)为复数,均匀设置在离合接插件(407)的离合盘上,并与电机转轴盘(411)活动套接,同时在接插头(409)的中间位置还固定连接压缩弹簧(410);所述压缩弹簧(410)一端连接离合盘,另一端活动连接电机转轴盘(411);所述离合盘的另一面设置联动环形槽,并与钩挂杆(202)套挂连接;所述钩挂杆(202)一端套接联动环形槽,另一端设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杆(406);所述连接杆(406)上下两端固定连接钩挂杆(202),中间部位设置运行孔与联动拨杆(402)设置的推拉杆(405)活动连接;所述联动拨杆(402)通过连接件和转轴固定安装在传动绕线辊(404)的固定连接件上,并设置推拉杆(405)与拨杆拉索(403)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405)一端通过转轴与联动拨杆(402)连接,另一端穿入连接杆(406)设置的运行孔与连接杆(406)活动连接;所述拨杆拉索(403)一端固定连接联动拨杆(402),另一端与离合绕线辊(118)固定连接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离合绕线辊(118)设置在双向旋转电磁铁(107)的旋转轴上,并与翻盖绕线辊(124)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203)一端经厚壁内置管(204)固定在墙壁(103)的设定位置,另一端经厚壁内置管(204)并穿过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205)的活塞中空管(206),在鼓形活塞(205)下方的设定位置设置固定连接的活塞底托(213),并与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205)活动连接;所述排放装置设置两用便池(212)和功能底座(119)、下水外套管(112)、厚壁内置管(204)和鼓形活塞(205);所述两用便池(212)安装在功能底座(119)上,并通过水管(215)连接水源;所述功能底座(119)设置于地面,并安装多种部件;所述下水外套管(112)安装固定连接室内地面(111),其一端连接排放装置设置的两用便池(212)下端接口,另一端延伸至地板下侧端口封闭,并在上部设定位置设置弯头,在下部设定位置设置出水口并与下水管S形弯头(120)固定连接,同时在下水外套管(112)内设置厚壁内置管(204);所述厚壁内置管(204)上端与两用便池(212)的下端接口密闭连接,下端延伸至下水外套管(112)的底部,并在上部设定位置对应下水外套管(112)的弯头处设置功能弯头(208),同时在底端设定位置设置出水口与下水外套管(112)出水口密闭连接;所述厚壁内置管(204)内壁与鼓形活塞(205)活动连接并紧密接触,同时还设置牵引C形管(209)和牵引缝(301);所述牵引C形管(209)为复数,对称设置在厚壁内置管(204)管壁的设定位置,并与下压拉索(109)和鼓形活塞(205)设置的牵引球(302)活动连接;所述牵引缝(301)设置在厚壁内置管(204)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冲压式排放蹲坐两用节水排便器,包括排放驱动装置和排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驱动电机(108)带动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205)运动,压缩排放污水污物;所述驱动装置设置驱动电机(108)、下压绕线辊(201)、下压拉索(109)、离合接插件(407)和拉伸弹簧(203);所述驱动电机(108)固定安装在功能底座(119)的设定位置,并通过设置电机转轴盘(411)活动连接离合接插件(407),同时经下压绕线辊(201)卷收下压拉索(109);所述电机转轴盘(411)固定设置在电机转轴的顶端,并通过设置接插孔与离合接插件(407)活动连接;所述下压绕线辊(201)一端通过设置延伸轴(412)与连接离合接插件(407)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404),并通过环形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壁(103)的设定位置;所述下压绕线辊(201)还固定连接下压拉索(109),与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20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绕线辊(404)与延伸轴(412)和下压绕线辊(201)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404),并设置传动拉索(106);所述传动拉索(106)一端固定连接传动绕线辊(404)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固定连接联动绕线辊(114)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下压拉索(109)一端固定连接下压绕线辊(201)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通过设置固定在设定位置上的电机滑轮(110),并经排放装置设置的下水外套管(112)、活塞滑轮(211)和牵引C形管(209)固定连接在鼓形活塞(205)设置的牵引球(302)下端;所述下压拉索(109)在经过活塞滑轮(211)处后分为两股,分别对应连接牵引球(302);所述离合接插件(407)与下压绕线辊(201)设置的延伸轴(412)固定连接,并设置接插头(409)、压缩弹簧(410)、钩挂杆(202)、联动拨杆(402)、拨杆拉索(403)和离合绕线辊(118);所述接插头(409)为复数,均匀设置在离合接插件(407)的离合盘上,并与电机转轴盘(411)活动套接,同时在接插头(409)的中间位置还固定连接压缩弹簧(410);所述压缩弹簧(410)一端连接离合盘,另一端活动连接电机转轴盘(411);所述离合盘的另一面设置联动环形槽,并与钩挂杆(202)套挂连接;所述钩挂杆(202)一端套接联动环形槽,另一端设置固定连接的连接杆(406);所述连接杆(406)上下两端固定连接钩挂杆(202),中间部位设置运行孔与联动拨杆(402)设置的推拉杆(405)活动连接;所述联动拨杆(402)通过连接件和转轴固定安装在传动绕线辊(404)的固定连接件上,并设置推拉杆(405)与拨杆拉索(403)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405)一端通过转轴与联动拨杆(402)连接,另一端穿入连接杆(406)设置的运行孔与连接杆(406)活动连接;所述拨杆拉索(403)一端固定连接联动拨杆(402),另一端与离合绕线辊(118)固定连接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离合绕线辊(118)设置在双向旋转电磁铁(107)的旋转轴上,并与翻盖绕线辊(124)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203)一端经厚壁内置管(204)固定在墙壁(103)的设定位置,另一端经厚壁内置管(204)并穿过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205)的活塞中空管(206),在鼓形活塞(205)下方的设定位置设置固定连接的活塞底托(213),并与排放装置设置的鼓形活塞(205)活动连接;所述排放装置设置两用便池(212)和功能底座(119)、下水外套管(112)、厚壁内置管(204)和鼓形活塞(205);所述两用便池(212)安装在功能底座(119)上,并通过水管(215)连接水源;所述功能底座(119)设置于地面,并安装多种部件;所述下水外套管(112)安装固定连接室内地面(111),其一端连接排放装置设置的两用便池(212)下端接口,另一端延伸至地板下侧端口封闭,并在上部设定位置设置弯头,在下部设定位置设置出水口并与下水管S形弯头(120)固定连接,同时在下水外套管(112)内设置厚壁内置管(204);所述厚壁内置管(204)上端与两用便池(212)的下端接口密闭连接,下端延伸至下水外套管(112)的底部,并在上部设定位置对应下水外套管(112)的弯头处设置功能弯头(208),同时在底端设定位置设置出水口与下水外套管(112)出水口密闭连接;所述厚壁内置管(204)内壁与鼓形活塞(205)活动连接并紧密接触,同时还设置牵引C形管(209)和牵引缝(301);所述牵引C形管(209)为复数,对称设置在厚壁内置管(204)管壁的设定位置,并与下压拉索(109)和鼓形活塞(205)设置的牵引球(302)活动连接;所述牵引缝(301)设置在厚壁内置管(204)对称两侧的管壁及相邻牵引C形管(209)对称一侧的管壁上;所述鼓形活塞(205)设置活塞中空管(206)和牵引球(302);所述活塞中空管(206)与拉伸弹簧(203)和活塞底托(213)活动连接;所述牵引球(302)设置在牵引C形管(209)中,其外径与牵引C形管(209)内径相等,并且通过连接条且经牵引缝(301)与鼓形活塞(205)固定连接;同时,牵引球(302)下端与下压拉索(109)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还设置盖板机构、座圈机构、手动机构和功能附件;所述盖板机构设置双向旋转电磁铁(107)、便池盖板(125)和翻盖绕线辊(124);所述双向旋转电磁铁(107)固定安装在功能底座(119)上,并通过固定连接的翻盖绕线辊(124)翻转便池盖板(125);所述便池盖板(125)左右两侧设置为a、b两块,其中便池盖板(125)a侧盖板的一端与翻盖绕线辊(124)固定连接,便池盖板(125)b侧盖板的一端设置从动绕线辊(503);所述翻盖绕线辊(124)通过翻盖拉索(401)与从动绕线辊(503)固定连接;所述翻盖拉索(401)一端固定连接翻盖绕线辊(124)并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另一端固定连接从动绕线辊(503)并同样缠绕设定长度的拉索;所述座圈机构设置传动横连杆(115)、联动绕线辊(114)、绞盘联动辊(408)和活动座圈(123);所述传动横连杆(115)固定安装在墙壁(103)上,并固定连接联动绕线辊(114)、联动齿轮(105)和绞盘联动辊(408);所述联动绕线辊(114)通过固定连接的传动拉索(106)与传动绕线辊(404)连接;所述联动齿轮(105)与活动座圈(123)活动连接;所述绞盘联动辊(408)通过绞盘拉索(104)与手动机构设置的手动绞盘(102)连接;所述活动座圈(123)设置座圈转轴,并通过座圈转轴上设置的座圈齿轮(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硕鲍根华
申请(专利权)人:于卫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