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志专利>正文

一种积水排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82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积水排除器,在壳体中心开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贯穿壳体上下端口,在壳体内设置有水封槽,在水封槽上方盖有水封盖,在水封盖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与水封槽相通,水封槽与排水通道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现浇楼板上方或者沉箱填充层中的积水排出,防止排水立管的臭气和病毒窜入房间内。

A kind of water col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积水排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同层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积水排除器。
技术介绍
建筑同层排水是指同楼层的排水横管均不穿越楼板,在同楼层内连接到排水立管。如果发生需要清理疏通的情况,在本层套内即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排水方式。同层排水相对于传统的隔层排水方式,同层排水方案最根本的理念改变是通过本层内的管道合理布局,彻底摆脱了相邻楼层间的束缚,避免了由于排水横管侵占下层空间而造成的一系列麻烦和隐患。为了实现同层排水,一般采用降板式同层排水或者不降板式同层排水。在降板式同层排水方案中,一般采用沉降箱,用水器具如洗面盆、淋浴、浴盆、座便器等排水横管都铺设地沉降箱内,排水横管与穿过楼板至下层住户空间的排水立管相连接,然后在沉降箱内填充形成填充层,填充层位于现浇楼板混凝土层上方,在填充层上方是防水层和地砖层。如果防水层老化损坏,地砖层上方水会向填充层内渗水,在现浇楼板混凝土层上方沉积,因此,沉降箱中的积水没能很好的方法排出,存在积水过多渗漏到下一层住户的稳患。为了解决排除沉降箱积水,如果直接在排水立管上开排水孔或设置水封过浅,容量过小,容易干涸导致水封失效,排水立管连通化粪池和各层住户,排水立管中的臭气和病毒会排水孔、沉降箱填充层返窜进入住户空间,影响住户环境,有疫情时则更为可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积水排除器,使现浇楼板混凝土层上方或沉箱中的积水既能排出,又能防止排水立管的臭气和病毒窜入房间内。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积水排除器,在壳体中心开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贯穿壳体上下端口,在壳体内设置有水封槽,在水封槽上方盖有水封盖,在水封盖或壳体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与水封槽相通,水封槽与排水通道相通。为了防止水封高度下降,水封槽内的水封失效,造成排水立管的臭气和病毒窜入房间内。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底板、外围板、内围板;内围板围成排水通道,内围板位于外围板内,外围板绕内围板外围一周,底板与外围板及内围板底部连接,外围板和内围板及底板围成下端封闭且上端开口的水封槽,底板下平面为壳体底平面,在壳体下端设置有下承口段,水封槽的最低点低于下承口段最高点。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在水封盖下方设置有水封隔板,水封隔板位于水封槽内形成水封,水封隔板将水封槽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水封隔板的最低点平面高于水封槽的最低点平面形成第一过水通道,第一过水通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水封盖的下平面高于水封槽的最高点平面形成第二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连通第二腔体和排水通道;排水孔与第一腔体相通;在水封盖上平面上设置有排水槽,排水孔位于排水槽内;水封盖上平面与壳体顶平面齐平。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水封槽的最低点(E)至壳体底平面(A)高度H4为1~40mm,水封槽容积大于50000mm3,第一过水通道的高度H3为1~20mm,第二过水通道的高度H6为1~20mm,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过水截面积大于300mm2。为了防止积水通过壳体与现浇楼板混凝土层配合处间隙或者渗入现浇楼板混凝土层内部的水渗入下层住户,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在壳体上端外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渗水孔低于壳体顶平面,渗水孔与水封槽相通,渗水孔高于水封槽的最高点平面。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在壳体上端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止水环,第一止水环位于渗水孔下方,第一止水环向下倾斜形成渗水槽,渗水槽的积水通过渗水孔排入水封槽内。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渗水孔向下倾斜,第一止水环倾斜角度R1小于90度,第一止水环的宽度L1为5~100mm,渗水孔中心线与壳体顶平面高度H7为2~50mm。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渗水孔和第一止水环预埋在现浇楼板混凝土层内部,渗入壳体与现浇楼板混凝土层配合处间隙或者渗入现浇楼板混凝土层内部的水通过渗水槽和渗水孔排入水封槽内,现浇楼板混凝土层上平面的积水通过排水孔排入水封槽内。为了使沉降箱填充层内的积水快速排出,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在水封盖上设置有上端封闭且下端开口的缓冲腔,缓冲腔下端开口一部分位于水封槽上方,缓冲腔下端开口另一部分位于排水通道上方,缓冲腔与水封槽和排水通道相通。为了方便安装上排水立管和下排水立管安装及壳体安装,在进一步技术方案中,在壳体中部设置有第二止水环,在壳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地脚和子母扣,在水封盖上设置有接管件,接管件与水封盖一体成型或者连接成一功能整体,接管件和水封盖配合形成可偏心的结构件,在接管件上连接有上排水立管或管件,在壳体下端连接有下排水立管,排水通道连通上排水立管和下排水立管。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积水排除器相比现有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利用水封槽内的水封作用,使现浇楼板混凝土层上方或沉箱中的积水既能通过排水孔排出,又能防止排水立管的臭气和病毒通过排水孔窜入房间内。2、由于积水不是常流水,且积水量少,现有积水排除器的水封槽容积小,水封高度小,如果水封槽内的水蒸发下降后,水封槽内的水得不到补充,水封高度下降,水封槽内的水封失效,造成排水立管的臭气和病毒窜入房间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积水排除器结构巧妙,在不增加现浇楼板高度和不增加积水排除器外径尺寸情况下,使水封槽容积增大,水封槽高度增高,水封高度增高,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的过水面积增大,解决了水封失效和水封槽干涸问题。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的过水面积增加可以使沉降箱填充层的水快速排出,防止水在沉降箱内沉积时间过长,出现渗漏现象。3、由于壳体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不同,在受热膨胀时,壳体与现浇楼板混凝土层配合处形成间隙,积水会沿间隙流入下层住户空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积水排除器利用倾斜的第一止水环引导积水流向渗水槽内,防止水向其它部位流动。利用倾斜的渗水孔将渗入壳体与现浇楼板混凝土层配合处间隙或者渗入现浇楼板混凝土层内部的水排入水封槽内,防止了积水沿配合间隙流入下层住户空间。4、由于现有的积水排除器的第二过水通道很小,异物容易堵塞第二过水通道,第二过水通道堵塞会使水封槽的水无法排出,本专利技术的积水排除器在水封槽与排水通道交汇处上方设置了缓冲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排水堵塞问题,使沉降箱填充层内的积水快速排出。5、本专利技术积水排除器的接管件和水封盖均采用偏心结构,方便上排水立管和下排水立管安装。在壳体底部设置地脚和子母扣,方便壳体定位和预埋安装。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积水排除器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2的F-F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积水排除器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积水排除器,包括壳体100、水封盖200、接管件300,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积水排除器,在壳体(100)中心开设有排水通道(117),排水通道(117)贯穿壳体(100)上下端口,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00)内设置有水封槽(110),在水封槽(110)上方盖有水封盖(200),在水封盖(200)或壳体(100)上开设有排水孔(202),排水孔(202)与水封槽(110)相通,水封槽(110)与排水通道(117)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积水排除器,在壳体(100)中心开设有排水通道(117),排水通道(117)贯穿壳体(100)上下端口,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00)内设置有水封槽(110),在水封槽(110)上方盖有水封盖(200),在水封盖(200)或壳体(100)上开设有排水孔(202),排水孔(202)与水封槽(110)相通,水封槽(110)与排水通道(117)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水排除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00)包括底板(109)、外围板(107)、内围板(108);内围板(108)围成排水通道(117),内围板(108)位于外围板(107)内,外围板(107)绕内围板(108)外围一周,底板(109)与外围板(107)及内围板(108)底部连接,外围板(107)和内围板(108)及底板(109)围成下端封闭且上端开口的水封槽(110),底板(109)下平面为壳体底平面(A),在壳体(100)下端设置有下承口段(113),水封槽(110)的最低点(E)低于下承口段(113)最高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水排除器,其特征在于,在水封盖(200)下方设置有水封隔板(203),水封隔板(203)位于水封槽(110)内形成水封,水封隔板(203)将水封槽(110)分隔成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水封隔板(203)的最低点(D)平面高于水封槽(110)的最低点(E)平面形成第一过水通道(114),第一过水通道(114)连通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水封盖(200)的下平面高于水封槽(110)的最高点(B)平面形成第二过水通道(115),第二过水通道(115)连通第二腔体(112)和排水通道(117);排水孔(202)与第一腔体(111)相通;在水封盖(200)上平面上设置有排水槽(201),排水孔(202)位于排水槽(201)内;水封盖(200)上平面与壳体(100)顶平面(C)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积水排除器,其特征在于,水封槽(110)的最低点(E)至壳体底平面(A)高度H4为1~40mm,水封槽(110)容积大于50000mm3,第一过水通道(114)的高度H3为1~20mm,第二过水通道(115)的高度H6为1~20mm,第一过水通道(114)和第二过水通道(115)过水截面积大于300m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志
申请(专利权)人:殷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