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主副止回阀的新型下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160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有主副止回阀的新型下水管道,包括主管道和连接在主管道上的多个副管道,所述主管道包括上主管道和下主管道,上主管道和下主管道一体连接,上主管道和下主管道之间设置有中间进水口,副管道设置在上主管道的侧边,侧管设置在副管道上侧,并与副管道连通;浮球设置在上主管道、中间进水口和下主管道之间;在上主管道上设置有上进水口,所述浮球设置在上主管道、中间进水口和下主管道之间;在上主管道上设置有上进水口,在上主管道的上进水口、副管道和侧管上的进水口用于连接水槽或其它设备排水管;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整体结构实现简单,不仅能够有效防止主管道、副管道污水回流,而且起到防臭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主副止回阀的新型下水管道所属
本专利技术属于下水管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主副止回阀的新型下水管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下水装置,例如下水器、地漏、下水管,是厨房、卫生间灯场所常用的一种下水部件,其除了具有下水功能,一般还具有防臭防虫功能。目前,现有结束的这些下水装置主要采用水封方式实现其防臭、防虫功能。然而,这种采用水封实现防臭功能的下水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当下水装置一段时间不用后,用于实现水封的水会干掉,导致下水道中的臭味溢出;用于实现水封的水若为脏水,则一段时间后容易发臭、发黑,滋长细菌,不利于环境卫生。2.大多数的下水管只实现了水池下水口处的防臭,却忽略了地面管道由于密封措施不到位也可能散发出的臭味。现有的下水管是用来连接下水器和地面管道的管路,为了避免污水反流及臭气上升到屋内,人们一般会选择在下水管道上接一个防臭装置来防臭以及防止污水回流,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是浮球防臭装置或止回阀装置。目前市面上有防回流功能的下水管道,大多防倒灌装置会设计在核心管上,如主管道堵塞,在相对高度更高的主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主副止回阀的新型下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和连接在主管道上的多个副管道(104),所述主管道包括上主管道(1)和下主管道(4),上主管道(1)和下主管道(4)之间设置有中间进水口(2),副管道(104)设置在上主管道(1)的侧边,侧管(103)设置在副管道(104)上侧,并与副管道(104)连通;/n在副管道(104)内设置有防臭芯回流装置(5),且防臭芯回流装置(5)位于侧管(103)的下方部位;/n浮球(3)设置在上主管道(1)、中间进水口(2)和下主管道(4)之间;在上主管道(1)上设置有上进水口(102),中间进水口(2)置于上主管道(1)和下主管道(4)之间,下主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主副止回阀的新型下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和连接在主管道上的多个副管道(104),所述主管道包括上主管道(1)和下主管道(4),上主管道(1)和下主管道(4)之间设置有中间进水口(2),副管道(104)设置在上主管道(1)的侧边,侧管(103)设置在副管道(104)上侧,并与副管道(104)连通;
在副管道(104)内设置有防臭芯回流装置(5),且防臭芯回流装置(5)位于侧管(103)的下方部位;
浮球(3)设置在上主管道(1)、中间进水口(2)和下主管道(4)之间;在上主管道(1)上设置有上进水口(102),中间进水口(2)置于上主管道(1)和下主管道(4)之间,下主管道(4)内壁沿周有若干导流板(401);主管道肋位101位于中间进水口(2)上面并压住中间进水口(2)防止窜动,中间进水口(2)开口呈喇叭状,用于接收流入的进水并进行汇集;
浮球(3)设置于下主管道(4)内,导流板(401)对浮球(3)起支撑导向作用,浮球(3)抵靠在多个导流板(401)的内侧,浮球(3)与其相邻导流板(40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6);
下主管道(4)的底部设置为存水弯管(403);当水从上主管道(1)上或者副管道(104)上的进水口流入上主管道(1)腔体内,经过中间进水口(2),再在水的重力和冲击力作用下浮球(3)会向下做旋转运动,导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润尚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