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纳米管阵列传感器的可调电压模式细胞穿孔透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9623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电压模式细胞穿孔透膜系统,包括纳米管阵列传感器、可调电压脉冲产生装置和上位机;可调电压脉冲产生装置由为电源电路、控制器、数控电压源、脉冲驱动电路、脉冲输出电路组成。所述的数控电压源包括依次连接的DAC电路、电压放大电路、功率输出电路组成。DAC电电压放大电路由TLC5615芯片与2.5V参考电压电路组成,DAC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0‑5V电压指令并产生相应的电压值,该电压经过电压放大电路、功率输出电路被放大6倍后输出,用于给脉冲输出电路提供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维氧化铝纳米管阵列,提高细胞电极耦合效果,并配合可调电压模式细胞穿孔透膜装置,实现高效的细胞电穿孔。

Cell penetrating system with adjustable voltage mode based on nanotube array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纳米管阵列传感器的可调电压模式细胞穿孔透膜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穿孔透膜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管阵列传感器的可调电压模式细胞穿孔透膜的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通过电穿孔技术将核苷酸、DNA与RNA、蛋白、糖类、染料及病毒颗粒等导入细胞内。然后,现有的细胞电穿孔方法,通常基于平面电极的穿孔技术,由于平面电极与细胞的耦合效果较差,致使细胞电穿孔效率较低,同时由于耦合效果的限制需要采用较大的电压开展电穿孔,容易在电穿孔时杀伤细胞,并且由于通常采用信号发生器作为电穿孔设备,其通道数,可设置电信号参数范围有限,无法应用于各类器件的细胞电穿孔,这些都成为了开展向细胞内递送分子研究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平面电穿孔技术穿孔效率较低,所采用穿孔系统通道及电信号参数受限等问题。开发了基于氧化铝纳米管阵列传感器的可调电压模式细胞穿孔透膜系统,制备三维纳米结构的电极,有利于实现细胞电极之间的高效耦合,提高细胞电穿孔的效率,同时开发信号通道数高、电信号各参数大范围可调的系统,实现各类电穿孔条件可控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纳米管阵列传感器的可调电压模式细胞穿孔透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管阵列传感器(11)、可调电压脉冲产生装置和上位机;所述可调电压脉冲产生装置由为该装置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32)、产生控制脉冲信号的控制器(34)、接受控制器指令可调整输出电压值的数控电压源(35)、脉冲驱动电路(36)、脉冲输出电路(37)组成。/n所述的数控电压源(35)包括依次连接的DAC电路、电压放大电路、功率输出电路。DAC电路由TLC5615芯片与2.5V参考电压电路连接组成,DAC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器连接,功率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n所述脉冲驱动电路(36)的输入端与控制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管阵列传感器的可调电压模式细胞穿孔透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管阵列传感器(11)、可调电压脉冲产生装置和上位机;所述可调电压脉冲产生装置由为该装置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32)、产生控制脉冲信号的控制器(34)、接受控制器指令可调整输出电压值的数控电压源(35)、脉冲驱动电路(36)、脉冲输出电路(37)组成。
所述的数控电压源(35)包括依次连接的DAC电路、电压放大电路、功率输出电路。DAC电路由TLC5615芯片与2.5V参考电压电路连接组成,DAC电路的输入端与控制器连接,功率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冲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脉冲驱动电路(36)的输入端与控制器(34)连接,脉冲驱动电路(36)的输出端与脉冲输出电路(37)的输入端连接,脉冲输出电路(37)输出端与纳米管阵列传感器(11)相连。
上位机与控制器(34)相连,用于控制控制器(34)产生控制脉冲信号。
所述纳米管阵列传感器(11)包括纳米管阵列、由PDMS制成的顶部模块(20)及底部模块(26)、导电玻璃(27),顶部模块(20)中间设有一中间通孔(23),中间通孔(23)两侧分别设置一侧通孔,侧通孔作为运输柱(24);底部模块(26)设置有与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宁方佳如张涛谢曦陈惠琄杨成端杨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