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548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49
一种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端上铰接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通过铰接轴与底板侧面铰接固定,所述铰接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上端固定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压块,两个转动杆偏离下端处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连接杆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防止转动杆向前翻转角度的限位机构,在固定杆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扭臂与连接杆相抵,所述第二扭臂与底板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带动患者进行背曲运动,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延长患者锻炼时间,可辅助患者做踝泵运动的优点。

Ankle pump exercise ai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可以承受约体重5倍的重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稳定性和灵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术后功能锻炼是治疗的一部分,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如踝部骨折、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全膝关节置换术等,要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其中踝部功能锻炼,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踝关节的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对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如果不进行踝关节的运动,易发生足下垂的并发症,此技术可带动患者进行背曲运动,足尖向上居中,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同时,对于踝部骨折术后的患者,此技术可带动患者进行背曲运动,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能有效降低踝关节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端上铰接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通过铰接轴与底板侧面铰接固定,所述铰接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上端固定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压块,两个转动杆偏离下端处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连接杆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防止转动杆向前翻转角度的限位机构,在固定杆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扭臂与连接杆相抵,所述第二扭臂与底板相抵或第二扭臂与固定杆相固定或第二扭臂与底板相固定。进行本技术使用时,患者躺在床上,将本技术装置放置于患者脚下,以使患者脚掌踩在压块上,通过患者足部做踝泵运动以使转动杆前后翻转。本技术可带动患者进行背曲运动,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延长患者锻炼时间,可用于辅助患者做踝泵运动,以预防足下垂,并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优选,所述扭簧为平列双扭弹簧,所述扭簧具有两个第一扭臂和两个第二扭臂,两个第一扭臂间连接以构成n形。连接杆与两个第二扭臂相接触,以提高本技术使用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上均设有若干沿转动杆轴向间隔设置的固定孔,两个转动杆的固定孔左右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及连接杆本体两端的细柱,所述连接杆两端的细柱分别位于一个转动杆的固定孔内,所述细柱上均设有锁紧螺母。可以通过调节连接杆的高度,以调节连接杆与扭簧的第一扭臂接触处的前后位置,通过调节扭簧的扭臂长度以进行扭簧扭力的调节,以实现患者踝泵运动时所需要推动压块前后移动的力的大小调节。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固定槽,两个第二扭臂的端部连接以构成n形,所述第二扭臂配合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槽内设有若干固定板,所述第二扭臂与所述固定板上端面相抵。当调节连接杆位置后,通过往固定槽内放置不同长度和不同数量的固定板,以使扭簧的第一扭臂的扭力臂长度与第二扭臂的扭力臂长度相同。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绳,所述限位绳前端与所述转动杆相固定,所述限位绳后端与底板固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仅用于防止转动杆向前翻转以使转动杆与扭簧的第一扭臂相脱离。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相互套设的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远离第二管的一端与底板铰接,所述第二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导向柱,所述转动杆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柱配合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块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沿第一管轴线或第二管轴线设置,所述限位块伸入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槽为内外贯穿并轴向两端封闭的条形槽。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管或第二管螺纹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对所述扭簧让位的让位槽。本技术具有可带动患者进行背曲运动,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延长患者锻炼时间,可辅助患者做踝泵运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管与转动杆相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前端上铰接有两个转动杆2,转动杆2下端通过铰接轴21与底板1侧面铰接固定,铰接轴21沿左右方向设置,转动杆2上端固定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压块3,两个转动杆2偏离下端处间连接有连接杆4,底板1上固定有固定杆5,固定杆5和连接杆4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固定杆5上套设有扭簧6,扭簧6包括第一扭臂61和第二扭臂62,底板1上设有用于防止转动杆2向前翻转角度的限位机构,在扭簧6作用下,第一扭臂61与连接杆2相抵,第二扭臂62与底板1上的固定板11相抵。本技术的扭簧6为平列双扭弹簧,扭簧6具有两个第一扭臂61和两个第二扭臂62,两个第一扭臂61间连接以构成n形。转动杆2上均设有若干沿转动杆2轴向间隔设置的固定孔22,两个转动杆2的固定孔22左右一一对应,连接杆4包括连接杆本体41及连接杆本体两端的细柱42,连接杆4两端的细柱分别位于一个转动杆2的固定孔22内,细柱42上均设有锁紧螺母43。底板1上形成有固定槽12,第二扭臂62的端部连接以构成n形,第二扭臂62配合在固定槽12内,固定槽12内设有若干固定板11,第二扭臂62与固定板11上端面相抵。其中,固定板11为方形板,固定槽12为方形槽,固定板11宽度与固定槽12宽度相同。本技术的转动杆上设有三个固定孔,本技术设有三个不同长度的固定板,通过更换不同的固定板以与不同位置的连接杆配合,通过使连接杆轴心与铰接轴轴心间的长度与固定板后端与固定板后端面与铰接轴轴心间的长度相同,以使第一扭臂的扭力臂长度与第二扭臂的扭力臂长度相同。限位机构包括相互套设的第一管7和第二管8,第一管7远离第二管8的一端与底板1铰接,第二管8远离第一管7的一端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导向柱81,转动杆2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导向槽23,导向柱81配合在第一导向槽23内,第一管7和第二管8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块82和第二导向槽71,第二导向槽71沿第一管轴线设置,限位块82伸入第二导向槽71内,第二导向槽71为内外贯穿并轴向两端封闭的条形槽。其中,限位块82为螺钉结构并与第二管8螺纹固定。其中,导向柱81端部设有限位螺母83,限位螺母83用于避免导向柱81脱离转动杆2。其中,本技术的固定杆可通过各种方式固定于底板上侧,本实施例通过在底板1上设置两个支座13,固定杆5两端各与一个支座13固定。本实施例的支座13通过紧固件与底板1固定,本实施例支座内表面上均设有用于容纳固定杆5端部的容纳孔。进行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端上铰接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通过铰接轴与底板侧面铰接固定,所述铰接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上端固定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压块,两个转动杆偏离下端处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连接杆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防止转动杆向前翻转角度的限位机构,在固定杆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扭臂与连接杆相抵,所述第二扭臂与底板相抵或第二扭臂与固定杆相固定或第二扭臂与底板相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前端上铰接有两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端通过铰接轴与底板侧面铰接固定,所述铰接轴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上端固定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压块,两个转动杆偏离下端处间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连接杆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防止转动杆向前翻转角度的限位机构,在固定杆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扭臂与连接杆相抵,所述第二扭臂与底板相抵或第二扭臂与固定杆相固定或第二扭臂与底板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为平列双扭弹簧,所述扭簧具有两个第一扭臂和两个第二扭臂,两个第一扭臂间连接以构成n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踝泵运动锻炼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上均设有若干沿转动杆轴向间隔设置的固定孔,两个转动杆的固定孔左右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杆本体及连接杆本体两端的细柱,所述连接杆两端的细柱分别位于一个转动杆的固定孔内,所述细柱上均设有锁紧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