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踝训练器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522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外伤、烧伤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足踝训练器及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由脚托、底托和用于调节脚托与底托之间的夹角角度调节机构有机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和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制作出与患者足底及足踝生物力学相适应的足踝训练器,并能根据需要实时进行关节角度的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软组织的应力松弛机制,利用时间依存性减少组织上的应力,逐渐改善关节活动度,保证了治疗效果的显著性且安全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摘戴便捷、透气性好,且舒适度较强,满足患者触觉舒适感和心里亲和感。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踝关节处的外伤、烫伤、烧伤、康复锻炼辅助治疗等,应用范围较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足踝训练器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外伤、烧伤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尤其涉及一种足踝训练器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烧伤创面愈合后的必然产物就是增生性瘢痕,将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才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由于瘢痕组织的黏弹性降低,使人体表面皮肤组织的正常解刨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美观。其中踝关节部位的瘢痕挛缩极易形成“足下垂”,导致患者出现踝关节背伸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在康复治疗期间做相关抗瘢痕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后功能有所改善,但是更持久的维持功能训练后的治疗效果不易,而支具的维持与保护是重要的手段,以及持续渐近的恢复踝关节背伸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足踝训练器及制作方法,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术前保守治疗、术中特定角度固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锻炼的足踝训练器及制作方法;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个体化制作且对静态进展性可评估的智能化足踝训练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足踝训练器,包括脚托,所述脚托上连接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于脚托与脚的固定;底托,底托下部与脚托靠近足跟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底托上连接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用于小腿与底托的固定;复位装置,复位装置设置在底托和脚托连接处且分别与底托和脚托连接;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分别与脚托和底托连接,用于调节脚托与底托之间的夹角。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滑轮和钢丝绳;所述的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底托上部侧边沿,滑轮连接在脚托前部侧边沿且与所述驱动装置同侧;所述钢丝绳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滑轮固定在所述驱动装置同侧的底托下部侧边沿。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机架、马达、按压柄弹簧、卷线圈、棘轮、制动棘爪、按压柄、传动轴、按压柄弹簧固定架和壳体;所述的马达的底端面与壳体内侧壁连接,马达的输出端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棘轮与卷线圈中心与壳体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的按压柄弹簧的一端与按压柄前端上部连接,按压柄弹簧的另一端通过按压柄弹簧固定架与壳体内侧壁连接;所述的制动棘爪设置在按压柄最前端,按压柄中部通过机架与壳体内侧壁连接,按压柄末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壳体外侧壁与底托上部侧边沿固定连接;钢丝绳穿过壳体侧壁与卷线圈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两套,两套角度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托的两侧;所述两套角度调节机构的马达通过为两台马达同时供电的卷线转盘连接电路连接,所述卷线转盘连接电路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头。所述的底托包括左底托、右底托、紧固件和连接杆;所述右底托或左底托上表面沿宽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滑槽内开有通孔;连接杆的一端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紧固件通过滑槽内的通孔与连接杆的一端紧密接触,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未设滑槽的左底托或右底托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在滑槽内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滑槽内所开通孔并与连接杆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至少设置一组;所述的每组第一固定部包括脚背固定带、小环扣和连接件,小环扣固定连接在脚托上,所述连接件固定在脚背固定带上,脚背固定带穿过小环扣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的每组第二固定部包括小腿绑带、大环扣和连接件,大环扣固定连接在底托上,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小腿绑带上,小腿绑带穿过大环扣通过连接件固定;所述的脚托和底托采用高分子聚酯材料制成,脚托和底托上设置有透气孔;脚托和底托与皮肤接触面均设置有海绵垫层。所述的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和复位弹簧架;所述的复位弹簧连接在复位弹簧架上,所述复位弹簧架设置在底托与脚托的连接处且复位弹簧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托与脚托上。还包括智能无线角度仪和远程数据获取终端;所述的智能无线角度仪固定连接在底托与脚托连接处;所述的远程数据获取终端与智能无线角度仪电信号连接。一种足踝训练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患者小腿踝关节处、小腿中段、膝关节下5cm各处1/2的围径,以及膝关节下5cm处位置到足跟的长度,根据步骤一所测的数据在低温热塑板上设计模板并剪裁,然后将热塑板放于热水箱中软化,衬垫保护下贴于患者小腿上塑形,足跟后侧边缘的热塑板向外翻卷,露出足跟部,等待冷却成型后底托制成,取下备用;步骤二:测量患者脚长、脚掌的宽度,根据所测数据,在低温热塑板上设计出比实际所测数据周径大的脚底模型,塑形时热塑板贴合患者足底,与足底的生理结构尽量相吻合,同时足底两侧多出来的热塑板翻转且与足底面垂直,等待冷却成型后脚托制成,取下备用;步骤三:将连接件分别固定连接在脚背固定带和固定小腿绑带的一端,再将步骤一制作好的底托和步骤二制作好的脚托固定连接,并将提前制作好的大环扣和脚背固定带分别对称固定在脚托的两侧、将提前制作好的小环扣和固定小腿绑带分别对称固定在底托的两侧;步骤四:将角度调节机构连接在底托和脚托上;步骤五:将复位弹簧与复位弹簧架连接,然后将复位弹簧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底托与脚托上;步骤六:将智能无线角度仪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架上,足踝训练器制作完成。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有一定支具制作经验的矫形器师或经过短期培训的医护人员、康复治疗师等均能熟练制作和操作,制作简单,成本较低。(2)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制作出与患者足底尺寸大小以及足踝生物力学相适应的足踝训练器,并且根据需要实时进行调试牵拉的关节角度。(3)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软组织的应力松弛机制,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持续牵伸,利用时间依存性减少组织上的应力,逐渐导致软组织塑性形变,使位移角度增加,逐渐改善关节活动度,保证了治疗效果的显著性,且安全可靠。(4)本专利技术轻巧简便、摘戴便捷、透气性好,且在热塑板内侧粘有一定厚度海绵垫舒适度较强,满足患者触觉舒适感和心里亲和感。(5)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踝关节处的外伤、烫伤、烧伤、神经性损伤、废用性挛缩、术前保守治疗、术后制动、康复锻炼辅助治疗,范围较广。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棘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底托闭合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底托增宽状态示意图;图6是临床应用患者病患处初始状态图;图7是临床应用患者使用的简易足踝训练器示意图;图8临床应用患者使用状态图;图9是临床应用患者使用本专利技术后患处状态图。图中:1-脚托;2-滑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踝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脚托(1),所述脚托(1)上连接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于脚托(1)与脚的固定;/n底托(7),底托(7)下部与脚托(1)靠近足跟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底托(7)上连接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用于小腿与底托(7)的固定;/n复位装置,复位装置设置在底托(7)和脚托(1)连接处且分别与底托(7)和脚托(1)连接;/n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分别与脚托(1)和底托(7)连接,用于调节脚托(1)与底托(7)之间的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踝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脚托(1),所述脚托(1)上连接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于脚托(1)与脚的固定;
底托(7),底托(7)下部与脚托(1)靠近足跟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底托(7)上连接有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用于小腿与底托(7)的固定;
复位装置,复位装置设置在底托(7)和脚托(1)连接处且分别与底托(7)和脚托(1)连接;
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分别与脚托(1)和底托(7)连接,用于调节脚托(1)与底托(7)之间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驱动装置、滑轮(2)和钢丝绳(10);所述的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底托(7)上部侧边沿,滑轮(2)连接在脚托(1)前部侧边沿且与所述驱动装置同侧;所述钢丝绳(10)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钢丝绳(10)的另一端通过滑轮(2)固定在所述驱动装置同侧的底托(7)下部侧边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足踝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机架(4)、马达(15)、按压柄弹簧(18)、卷线圈(19)、棘轮(20)、制动棘爪(21)、按压柄(22)、传动轴(23)、按压柄弹簧固定架(24)和壳体(25);所述的马达(15)的底端面与壳体(25)内侧壁连接,马达(15)的输出端与传动轴(23)的一端连接,传动轴(2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棘轮(20)与卷线圈(19)中心与壳体(25)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的按压柄弹簧(18)的一端与按压柄(22)前端上部连接,按压柄弹簧(18)的另一端通过按压柄弹簧固定架(24)与壳体(25)内侧壁连接;所述的制动棘爪(21)设置在按压柄(22)最前端,按压柄(22)中部通过机架(4)与壳体(25)内侧壁连接,按压柄(22)末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壳体(25)外侧壁与底托(7)上部侧边沿固定连接;钢丝绳(10)穿过壳体(25)侧壁与卷线圈(19)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足踝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设置有两套,两套角度调节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托(7)的两侧;所述两套角度调节机构的马达(15)通过为两台马达(15)同时供电的卷线转盘连接电路(16)连接,所述卷线转盘连接电路(16)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源开关(13)和电源插头(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托(7)包括左底托、右底托、紧固件(26)和连接杆(27);所述右底托或左底托上表面沿宽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滑槽内开有通孔;连接杆(27)的一端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紧固件(26)通过滑槽内的通孔与连接杆(27)的一端紧密接触,所述连接杆(27)的另一端与未设滑槽的左底托或右底托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足踝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7)在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洋韩军涛赵海东王洪涛朱婵周琴胡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