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妇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筒,给药筒底部固定连接有伸长杆,给药筒顶部固定连接有给药球,给药球顶部开设有第一出药孔,给药筒内腔套有固定筒,固定筒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漏盘,固定筒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塞,给药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盘,橡胶盘中间开设有十字通槽,给药筒内腔滑动设有推液活塞,推液活塞中间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中间开设有通液孔,通液孔顶部塞有堵液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药液漏出造成浪费和交叉感染的问题,可以精准用药,防漏盘不动,可以随时接住给药部位流出的液体,避免弄脏衣物和手部,使用方便,给药卫生。
Gynecological drug deliv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妇科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妇科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妇科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对于很多妇科常见病如: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等疾病的治疗是通过内阴给药来实现的,通过内阴给药可直接杀灭或抑制寄生于阴道内的病源微生物,并可消炎、止痒、去痛生肌,保护和修复受损粘膜,用于计划生育,还可杀灭精子,实施外用避孕或避孕补救,但是至今还没有理想的给药工具,基本由医、患者用手指送入阴道,这样不仅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还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给病人增加了痛苦。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妇科病的治疗无法做到精准送药,只能利用推注器将药液灌入女性下体,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的推药器结构简单,包括针筒和推杆,针筒上设置1个或多个给药孔,使用时在针筒里灌装药液,将针筒插入女性下体后,往里推动推杆,将针筒里的药液推出。采用上述结构的推药器,如果针筒里药液过满,在插入女性下体之前,就会有药液从给药孔流出,造成浪费。目前,申请号为CN20142015092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妇科给药器,包括给药管,给药管为透明管,其两端敞开;给药管内设置推杆,推杆的左端设置喇叭型活塞,其喇叭口朝左;推杆的右端设置塞头;给药管的左端敞开口通过螺纹连接安装给药头,给药头的壳体上均布有给药孔,给药孔内填充毛刷,毛刷由给药孔内部延伸至给药孔外部;推杆推到最左端时,活塞到达给药管左端端部,塞头将给药管右端密封,该技术虽然可以避免医、患者用手指将药物送入阴道和交叉感染,但装置不可调节送药位置,不能精准送药。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妇科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科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没有理想的给药工具,基本由医、患者用手指送人阴道,这样不仅操作麻烦、费时费力,还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给病人增加了痛苦,针筒里药液过满,在插入女性下体之前,就会有药液从给药孔流出,造成浪费,不可调节送药位置,不能精准送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筒,所述给药筒底部固定连接有伸长杆,所述给药筒顶部固定连接有给药球,所述给药球顶部开设有第一出药孔,所述给药筒内腔套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漏盘,所述固定筒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给药筒滑动连接,所述给药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盘,所述橡胶盘中间开设有十字通槽,所述给药筒内腔滑动设有推液活塞,所述推液活塞中间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中间开设有通液孔,所述通液孔贯穿推液活塞和推杆,所述通液孔顶部塞有堵液塞。优选的,所述给药球直径大于给药筒直径,所述十字通槽宽度小于0.3mm。优选的,所述推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中间开设有阶梯孔,所述堵液塞位于阶梯孔内腔。优选的,所述伸长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伸长杆为圆弧形,所述伸长杆为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给药筒顶部开设有第二给药孔,所述给药球与给药筒为一体件。优选的,所述防漏盘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与伸长杆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推杆位于密封塞中间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防漏盘边缘开设有流线型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打开堵液塞,将药液通过通液孔加药,不受外力情况,橡胶盘中间的十字通槽为闭合状态,药液不会从第一出药孔和第二出药孔中漏出,避免了加药和使用过程,还没到达用药部位,药液漏出造成浪费,弄脏衣物的问题,且方便患者自己加药,避免了医、患者用手指将药物送入阴道和交叉感染。通过推动推液活塞撑开十字通槽,液体从第一出药孔和第二出药孔流出并作用于给药部位,给药筒端部的给药球可以撑开阴道褶皱,避免一些部位给药不均匀,通过手推或拉圆环,可以使防漏盘位置不动,可以任意调整给药部位,精准用药,防漏盘不动,可以随时接住给药部位流出的液体,避免弄脏衣物和手部,使用方便,给药卫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角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仰视角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给药筒,2-伸长杆,3-给药球,4-第一出药孔,5-固定筒,6-防漏盘,7-密封塞,8-橡胶盘,9-十字通槽,10-推液活塞,11-推杆,12-通液孔,13-堵液塞,14-圆盘,15-阶梯孔,16-圆环,17-第二给药孔,18-滑动台,19-流线型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筒1,给药筒1底部固定连接有伸长杆2,给药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给药球3,给药球3顶部开设有第一出药孔4,给药筒1内腔套有固定筒5,固定筒5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漏盘6,固定筒5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塞7,密封塞7与给药筒1滑动连接,给药筒1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盘8,橡胶盘8中间开设有十字通槽9,给药筒1内腔滑动设有推液活塞10,推液活塞10中间固定连接有推杆11,推杆11中间开设有通液孔12,通液孔12贯穿推液活塞10和推杆11,通液孔12顶部塞有堵液塞13。其中,给药球3直径大于给药筒1直径,十字通槽9宽度小于0.3mm。推杆11顶部固定连接有圆盘14,圆盘14中间开设有阶梯孔15,堵液塞13位于阶梯孔15内腔,避免误操作使堵液塞13掉落。伸长杆2底部固定连接有圆环16,伸长杆2为圆弧形,伸长杆2为均匀分布。给药筒1顶部开设有第二给药孔17,给药球3与给药筒1为一体件。防漏盘6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台18,滑动台18与伸长杆2滑动配合,漏入防漏盘6的液体经滑动台18作用流入防漏盘6而不会顺着伸长杆2流下。推杆11位于密封塞7中间并与之滑动连接,防漏盘6边缘开设有流线型缺口19,流线型缺口19贴合人体,更好承接。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通过打开堵液塞13,将药液通过通液孔12加入到给药筒1内部的橡胶盘8与推液活塞10之间,不受外力情况,橡胶盘8中间的十字通槽9为闭合状态,药液不会从第一出药孔4和第二出药孔17中漏出,避免了加药和使用过程,还没到达用药部位,药液漏出造成浪费,弄脏衣物的问题。加完药液,拧上堵液塞13,将给药筒1送入给药部位,防漏盘6放置于合适位置,通过手推动圆盘14带动推杆11和推液活塞10向下移动,同时保持给药筒1不动,推液活塞10与给药筒1相对滑动,给药筒1内空间变小,撑开十字通槽9,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筒(1)底部固定连接有伸长杆(2),所述给药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给药球(3),所述给药球(3)顶部开设有第一出药孔(4),所述给药筒(1)内腔套有固定筒(5),所述固定筒(5)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漏盘(6),所述固定筒(5)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塞(7),所述密封塞(7)与给药筒(1)滑动连接,所述给药筒(1)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盘(8),所述橡胶盘(8)中间开设有十字通槽(9),所述给药筒(1)内腔滑动设有推液活塞(10),所述推液活塞(10)中间固定连接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中间开设有通液孔(12),所述通液孔(12)贯穿推液活塞(10)和推杆(11),所述通液孔(12)顶部塞有堵液塞(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筒(1)底部固定连接有伸长杆(2),所述给药筒(1)顶部固定连接有给药球(3),所述给药球(3)顶部开设有第一出药孔(4),所述给药筒(1)内腔套有固定筒(5),所述固定筒(5)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漏盘(6),所述固定筒(5)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塞(7),所述密封塞(7)与给药筒(1)滑动连接,所述给药筒(1)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盘(8),所述橡胶盘(8)中间开设有十字通槽(9),所述给药筒(1)内腔滑动设有推液活塞(10),所述推液活塞(10)中间固定连接有推杆(11),所述推杆(11)中间开设有通液孔(12),所述通液孔(12)贯穿推液活塞(10)和推杆(11),所述通液孔(12)顶部塞有堵液塞(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球(3)直径大于给药筒(1)直径,所述十字通槽(9)宽度小于0.3mm。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希梅,刘汉娜,
申请(专利权)人:莒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