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49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外套管,外套管内穿设有内穿管;所述外套管一端设有外连接头,外套管另一端设有与内穿管相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外套管螺接的夹紧套筒,夹紧套筒包括与外套管螺接的螺接部;所述螺接部远离外连接头的一端连接有压紧部,内穿管上设有与压紧部相配合的上密封板,上密封板设于压紧部和外套管之间;所述外套管内壁设有限位板,内穿管上设有与限位板相配合的下密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引流管易发生堵塞且对引流管堵塞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A abdominal drainage device for general surgical nur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现有的引流管在使用时,发生堵塞为常见情况,尤其对术后出血及引流液较多者,更易堵塞引流管;引流管堵塞后,容易导致引流液由皮肤切口处流出导致切口发生感染,影响切口的愈合;如果无法及时疏通,需要再次穿刺或二次手术重新置管,如此不仅影响患者康复,更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引流管易发生堵塞且对引流管堵塞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外套管,外套管内穿设有内穿管;所述外套管一端设有外连接头,外套管另一端设有与内穿管相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外套管螺接的夹紧套筒,夹紧套筒包括与外套管螺接的螺接部;所述螺接部远离外连接头的一端连接有压紧部,内穿管上设有与压紧部相配合的上密封板,上密封板设于压紧部和外套管之间;所述外套管内壁设有限位板,内穿管上设有与限位板相配合的下密封板。进一步地,所述内穿管远离内连接头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车有内螺纹,外套管上远离外连接头的一端车有与连接头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内穿管靠近外连接头的一端设有内连接头,内连接头和外连接头均为半球形设置,外连接头上设有与内连接头相配合的容纳槽,容纳槽的直径与内连接头的外壁直径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内穿管上套设有吸水圈,吸水圈设于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上设有加药管,加药管上设有堵头;所述外套管上还设有牵引杆,牵引杆上设有与堵头相连接的连接绳。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上均布有外孔,内穿管上均布有与外孔相对应的内孔,内孔直径小于外孔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设于加药管和外孔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使用时,当引流管发生堵塞时,可通过固定结构使外套管与内穿管分离,拆除内穿管,更换新的内穿管,并使用固定结构进行固定,即无需对患者进行二次穿刺即可更换引流管,便于医护人员处理引流管堵塞的情况,提高医护人员的便利性;设置上密封板与压紧板相配合、下密封板与限位板相配合对外套管与内穿管进行密封,提高外套管与内穿管连接的密封性。2、内穿管与引流袋之间通过内螺纹相连接,当对内穿管进行更换过程中,可使用外套管的内螺纹与引流袋相连接,防止引流液由外套管流出,弄脏衣物,提高本技术使用的整洁性;且使用外套管将引流液引流出患者体外,降低患者腹腔的压力,提高患者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2A-A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3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图3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套管,2、刻度线,3、加药管,4、加紧套筒,5、内穿管,6、连接头,7、牵引杆,8、外孔,9、上密封板,10、吸水圈,11、下密封板,12、内螺纹,13、限位板,14、内连接头,15、外连接头,16、内孔。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外套管1,外套管1内穿设有内穿管5;所述外套管1一端设有外连接头15,外套管1另一端设有与内穿管5相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外套管1螺接的加紧套筒4,加紧套筒4包括与外套管1螺接的螺接部;所述螺接部远离外连接头15的一端连接有压紧部,内穿管5上设有与压紧部相配合的上密封板9,上密封板9设于压紧部和外套管1之间;所述外套管1内壁设有限位板13,内穿管5上设有与限位板13相配合的下密封板11。本技术在使用时,当引流管发生堵塞时,可通过固定结构使外套管1与内穿管5分离,拆除内穿管5,更换新的内穿管5,并使用固定结构进行固定,即无需对患者进行二次穿刺即可更换引流管,便于医护人员处理引流管堵塞的情况,提高医护人员的便利性;设置上密封板9与压紧板相配合、下密封板11与限位板13相配合对外套管1与内穿管5进行密封,提高外套管1与内穿管5连接的密封性。所述内穿管5远离内连接头14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头6,连接头6上车有内螺纹12,内穿管5通过连接头6的内螺纹12连接有引流袋,外套管1上远离外连接头15的一端车有与连接头6的内螺纹12相对应的内螺纹12;内穿管5与引流袋之间通过内螺纹12相连接,当对内穿管5进行更换过程中,可使用外套管1的内螺纹12与引流袋相连接,防止引流液由外套管1流出,弄脏衣物,提高本技术使用的整洁性;且使用外套管1将引流液引流出患者体外,降低患者腹腔的压力,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所述内穿管5靠近外连接头15的一端设有内连接头14,内连接头14和外连接头15均为半球形设置,外连接头15上设有与内连接头14相配合的容纳槽,容纳槽的直径与内连接头14的外壁直径相等,内穿管5安装时,将内连接头14安装在外连接头15的容纳槽内,防止内穿管5管壁与外套管1相接触影响引流,提高本技术的稳定性。所述内穿管5上套设有吸水圈10,吸水圈10设于上密封板9和下密封板11之间,设置吸水圈10防止引流液由外套管1和内穿管5之间流出,提高本技术的稳定性。所述外套管1上设有加药管3,加药管3上设有堵头;所述外套管1上还设有牵引杆7,牵引杆7上设有与堵头相连接的连接绳;设置加药管3对外套管1进行加药、加水,对患者腹腔内进行治疗及防止本技术发生堵塞;设置牵引杆7防止转动加紧套筒4时,内穿管5对外套管1产生牵扯对患者造成疼痛,提高本技术安装的舒适性。所述外套管1上均布有外孔8,内穿管5上均布有与外孔8相对应的内孔16,内孔16直径小于外孔8直径;外孔8直径较大有利于引流液进入内穿管5周围,外套管1不会影响内穿管5的正常引流。所述外套管1上设有刻度线2,刻度线2设于加药管3和外孔8之间,设置刻度线2便于观察外套管1伸入腹腔的深度。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本技术在使用时,腹腔内的引流液经过外孔8进入内穿管5周围,引流液由内孔16进入内穿管5内,引流管由内穿管5引流出患者体外;当内穿管5发生堵塞时,转动加紧套筒4,使加紧套筒4与外套管1分离;将内穿管5由外套管1牵引出体外至与外套管1分离,此时使用引流袋通过外套管1的内螺纹12与外套管1相连接;将患者的引流液引流至引流袋内;待引流结束后,拆除引流袋,将新的内穿管5穿入外套管1内,转动加紧套筒4,使内穿管5与外套管1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外套管(1)内穿设有内穿管(5);所述外套管(1)一端设有外连接头(15),外套管(1)另一端设有与内穿管(5)相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外套管(1)螺接的加紧套筒(4),加紧套筒(4)包括与外套管(1)螺接的螺接部;所述螺接部远离外连接头(15)的一端连接有压紧部,内穿管(5)上设有与压紧部相配合的上密封板(9),上密封板(9)设于压紧部和外套管(1)之间;所述外套管(1)内壁设有限位板(13),内穿管(5)上设有与限位板(13)相配合的下密封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外套管(1)内穿设有内穿管(5);所述外套管(1)一端设有外连接头(15),外套管(1)另一端设有与内穿管(5)相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外套管(1)螺接的加紧套筒(4),加紧套筒(4)包括与外套管(1)螺接的螺接部;所述螺接部远离外连接头(15)的一端连接有压紧部,内穿管(5)上设有与压紧部相配合的上密封板(9),上密封板(9)设于压紧部和外套管(1)之间;所述外套管(1)内壁设有限位板(13),内穿管(5)上设有与限位板(13)相配合的下密封板(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穿管(5)远离内连接头(14)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头(6),连接头(6)上车有内螺纹(12),外套管(1)上远离外连接头(15)的一端车有与连接头(6)的内螺纹(12)相对应的内螺纹(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外科护理用腹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穿管(5)靠近外连接头(15)的一端设有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银雪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中原医院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