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扬专利>正文

一种麻醉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48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导管,包括麻醉导管本体,所述麻醉导管本体的上端嵌设有嵌入环体,且麻醉导管本体与嵌入环体一体成型,所述嵌入环体内对称开设有两个加热腔,且两个加热腔内均安置有电热丝,所述麻醉导管本体在嵌入环体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的外壁固定有电池盒,所述麻醉导管本体的下端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多个缓冲板一与多个缓冲板二,且多个缓冲板一、多个缓冲板二分别倾斜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缓冲板一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一,每个所述缓冲板二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二。本麻醉导管在使用时,对患者需要麻醉部位的冲击力较小,且可对麻醉药液进行微加热,避免因温度较低而引起患者的不适感。

A anesthesia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麻醉导管。
技术介绍
硬膜外间隙阻滞又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暂时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的麻醉方式。目前通常使用注射器对麻醉导管内的药液进行加压注射,由于没有阻碍,麻醉导管的直径较小,单位面积对患者的麻醉部位造成的冲击力就越大,较易引起需要麻醉部位的痛感;此外,在冬季使用时,药液的温度较低,直接进行麻醉则易引起患者身体上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麻醉导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导管,包括麻醉导管本体,所述麻醉导管本体的上端嵌设有嵌入环体,且麻醉导管本体与嵌入环体一体成型,所述嵌入环体内对称开设有两个加热腔,且两个加热腔内均安置有电热丝,所述麻醉导管本体在嵌入环体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的外壁固定有电池盒,所述麻醉导管本体的下端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多个缓冲板一与多个缓冲板二,且多个缓冲板一、多个缓冲板二分别倾斜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缓冲板一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一,每个所述缓冲板二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二,所述麻醉导管本体在缓冲板二的下端内壁开设有多个侧给药孔,所述麻醉导管本体的底端开设有注射孔。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一与缓冲板二远离麻醉导管本体的一侧为上侧,所述缓冲板一与麻醉导管本体、缓冲板二与麻醉导管本体均形成有角度α,且α的角度范围为30-60°。优选的,所述漏孔一的孔径大于漏孔二的孔径。优选的,所述嵌入环体采用铜制材料制成,所述隔热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注射孔的侧面近似为圆台状,且窄面朝上、宽面朝下。优选的,所述麻醉导管本体的外壁在竖直方向上刻设有刻度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麻醉导管的优点在于:1、药液冲击在缓冲板一的上端,初步消耗其动能,并通过漏孔一分割破碎成大滴液体,而后,冲击在缓冲板二的上端,进一步消耗其动能,并通过漏孔二分割破碎成小滴液体,使得药液在流动至缓冲板二下方时,其冲击力较小,通过侧给药孔与注射孔注射给药,由于注射孔近似圆台的设计,进一步降低流体压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冲击力较大而引起痛感的问题;2、注射器在通过麻醉导管本体注入患者麻醉部位的过程中,电热丝对嵌入环体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嵌入环体在与药液接触的过程中发生热交换,从而对药液进行微加热,特别适用于低温寒冷环境;综上所述,本麻醉导管在使用时,对患者需要麻醉部位的冲击力较小,且可对麻醉药液进行微加热,避免因温度较低而引起患者的不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麻醉导管的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图1上部分的结构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1下部分的结构透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麻醉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麻醉导管本体、2嵌入环体、3加热腔、4电热丝、5隔热套、6电池盒、7缓冲板一、71漏孔一、8缓冲板二、81漏孔二、9侧给药孔、10注射孔、11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麻醉导管,包括麻醉导管本体1,麻醉导管本体1的上端嵌设有嵌入环体2,且麻醉导管本体1与嵌入环体2一体成型,嵌入环体2内对称开设有两个加热腔3,且两个加热腔3内均安置有电热丝4,麻醉导管本体1在嵌入环体2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隔热套5,隔热套5的外壁固定有电池盒6,电池盒6内可安置电池,电池可通过导线与电热丝4电性连接,在此说明,电热丝4采用小功率电热丝,在不断地与流动的药液发生热交换的过程中,其加热温度不会偏高,麻醉导管本体1的下端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多个缓冲板一7与多个缓冲板二8,且多个缓冲板一7、多个缓冲板二8分别倾斜交错设置,每个缓冲板一7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一71,每个缓冲板二8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二81,麻醉导管本体1在缓冲板二8的下端内壁开设有多个侧给药孔9,麻醉导管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注射孔10。缓冲板一7与缓冲板二8远离麻醉导管本体1的一侧为上侧,缓冲板一7与麻醉导管本体1、缓冲板二8与麻醉导管本体1均形成有角度α,且α的角度范围为30-60°。漏孔一71的孔径大于漏孔二81的孔径,漏孔一71与漏孔二81依次将药液分割成大滴液体与小滴液体,减弱其冲击性能。嵌入环体2采用铜制材料制成,隔热套5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嵌入环体2采用导热性能较优的铜制材料,而橡胶材料具有隔热性,可避免嵌入环体2外露,造成资源浪费。注射孔10的侧面近似为圆台状,且窄面朝上、宽面朝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得知,孔径大的管道液体流速低、压强小。麻醉导管本体1的外壁在竖直方向上刻设有刻度线11,方便操作人员实时了解插入患者麻醉部位的深度。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本技术中,注射器在通过麻醉导管本体1注入患者麻醉部位的过程中,电热丝4对嵌入环体2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嵌入环体2在与药液接触的过程中发生热交换,从而对药液进行微加热;微加热后的药液继续在加压下向下流动,冲击在缓冲板一7的上端,初步消耗其动能,并通过漏孔一71分割破碎成大滴液体,而后,冲击在缓冲板二8的上端,进一步消耗其动能,并通过漏孔二81分割破碎成小滴液体,使得药液在流动至缓冲板二8下方时,其冲击力较小,通过侧给药孔9与注射孔10注射给药,由于注射孔10近似圆台的设计,进一步降低流体压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冲击力较大而引起痛感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具有加热麻醉药液的功能特性,因此尤其适用于处于低温寒冷环境,去除图2中的多个组件即可适用于温暖环境,完全可由生产厂家自助生产两种不同类型的麻醉导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导管,包括麻醉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的上端嵌设有嵌入环体(2),且麻醉导管本体(1)与嵌入环体(2)一体成型,所述嵌入环体(2)内对称开设有两个加热腔(3),且两个加热腔(3)内均安置有电热丝(4),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在嵌入环体(2)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隔热套(5),所述隔热套(5)的外壁固定有电池盒(6),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的下端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多个缓冲板一(7)与多个缓冲板二(8),且多个缓冲板一(7)、多个缓冲板二(8)分别倾斜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缓冲板一(7)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一(71),每个所述缓冲板二(8)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二(81),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在缓冲板二(8)的下端内壁开设有多个侧给药孔(9),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注射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导管,包括麻醉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的上端嵌设有嵌入环体(2),且麻醉导管本体(1)与嵌入环体(2)一体成型,所述嵌入环体(2)内对称开设有两个加热腔(3),且两个加热腔(3)内均安置有电热丝(4),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在嵌入环体(2)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隔热套(5),所述隔热套(5)的外壁固定有电池盒(6),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的下端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有多个缓冲板一(7)与多个缓冲板二(8),且多个缓冲板一(7)、多个缓冲板二(8)分别倾斜交错设置,每个所述缓冲板一(7)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一(71),每个所述缓冲板二(8)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多个漏孔二(81),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在缓冲板二(8)的下端内壁开设有多个侧给药孔(9),所述麻醉导管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注射孔(10)。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丁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张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