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481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包括导气管、气囊和固定翼,导气管的一端为置入端,导气管的另一端为衔接端,固定翼固定在导气管上并靠近衔接端,气囊固定套在导气管上并靠近置入端,导气管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通道,通道的一端口位于气囊下方,通道的另一端口位于固定翼的上方并与支管Ⅰ内连通;导气管上还设置有与导气管内相通的支管Ⅱ。通道作为导气管内痰液引出通路,引出患者的痰液,也可用于向气道内注射药物、气道湿化等;在脱机期间将支管Ⅱ连接氧气管,避免氧气管直接插入气切导管内造成污染、脱落、痰液堵塞等安全隐患,对需要长时间保留气切导管的患者,既可保证患者安全,又能方便护理,减少护理工作量。

Tracheotomy catheter for offline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管,尤其涉及一种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
技术介绍
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包括导气管、气囊和固定翼,导气管的一端为置入端,导气管的另一端为衔接端,衔接端用于与呼吸机连接,固定翼固定在导气管上并靠近衔接端,气囊固定套在导气管上并靠近置入端。目前的气管切开在患者脱机后处于开放状态,氧气管只能从气切口插入固定在气切导管边缘,容易痰液污染、脱落,造成安全隐患。且患者咳出的痰液容易粘附在氧气管和气切导管壁,造成气道通气阻力增加,通气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理风险的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包括导气管、气囊和固定翼,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为置入端,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为衔接端,所述固定翼固定在导气管上并靠近衔接端,所述气囊固定套在导气管上并靠近置入端,所述导气管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口位于气囊下方并与导气管内相通,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口位于固定翼的上方并与导气管上设置的支管Ⅰ内连通;所述导气管上还设置有支管Ⅱ,所述支管Ⅱ位于固定翼的上方并与导气管内相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管Ⅰ上通过细绳Ⅰ连接密封支管Ⅰ的外端口的密封塞Ⅰ;所述支管Ⅱ上通过细绳Ⅱ连接密封支管Ⅱ的外端口的密封塞Ⅱ。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设置在导气管的圆周方向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通道位于气囊下方的端口的中心与气囊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5m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形成的椭圆形的长轴为1~2mm,短轴为0.5~0.8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在导气管的内壁设置一通道,通道作为导气管内痰液引出通路,可以作为持续负压吸引,引出患者的痰液,避免导气管内的气道阻塞,也可以用于向气道内注射药物、气道湿化等。2、同时,在导气管的上段(即位于固定翼的上方,露出外面的一段)设置一个相对较大的支管Ⅱ,在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候将支管Ⅰ和支管Ⅱ的端口堵住,在脱机期间开启支管Ⅱ的端口连接氧气管避免氧气管直接插入气切导管内造成污染、脱落、痰液堵塞等安全隐患,对需要长时间保留气切导管的患者,既可以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又能方便护理,减少护理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拆除细绳和密封塞后的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导气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导气管;2—气囊;3—固定翼;4—通道;5—支管Ⅰ;6—支管Ⅱ;7—密封塞Ⅰ;8—密封塞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2、3所示,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包括导气管1、气囊2和固定翼3,导气管1的一端为置入端,导气管1的另一端为衔接端,衔接端用于与呼吸机连接,固定翼3固定在导气管1上并靠近衔接端,气囊2固定套在导气管1上并靠近置入端,导气管1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通道4,通道4的一端口位于气囊2下方并与导气管1内相通,通道4的另一端口位于固定翼3的上方并与导气管1上设置的支管Ⅰ5内连通;导气管1上还设置有支管Ⅱ6,支管Ⅱ6位于固定翼3的上方并与导气管1内相通。支管Ⅰ5上通过细绳Ⅰ连接密封支管Ⅰ5的外端口的密封塞Ⅰ7;支管Ⅱ6上通过细绳Ⅱ连接密封支管Ⅱ6的外端口的密封塞Ⅱ8。在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候,通过密封塞Ⅰ7将支管Ⅰ5的外端口密封,通过密封塞Ⅱ8将支管Ⅱ6的外端口密封。拔出支管Ⅰ5的外端口上的密封塞Ⅰ7后,将通道4作为导气管1内痰液引出通路,可以作为持续负压吸引,引出患者的痰液,避免导气管1内的气道阻塞,也可以用于向导气管1内注射药物、气道湿化等。在脱机期间,拔出支管Ⅱ6的外端口上的密封塞Ⅱ8,开启支管Ⅱ6的端口,使支管Ⅱ6与氧气管连接,避免氧气管直接插入气切导管内造成污染、脱落、痰液堵塞等安全隐患,对需要长时间保留气切导管的患者,既可以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又能方便护理,减少护理工作量。通道4位于气囊2下方的端口的中心与气囊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5mm,这样设置有利于将导气管1内的痰液全部吸出。通道4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设置在导气管1的圆周方向上,通道4的横截面形成的椭圆形的长轴为1~2mm,短轴为0.5~0.8mm,这样设置既不影响导气管1和气囊2的结构和使用,又能进一步增大通道4的有效面积,利于引出患者的痰液,也利于向气道内注射药物、气道湿化等。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包括导气管(1)、气囊(2)和固定翼(3),所述导气管(1)的一端为置入端,所述导气管(1)的另一端为衔接端,所述固定翼(3)固定在导气管(1)上并靠近衔接端,所述气囊(2)固定套在导气管(1)上并靠近置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通道(4),所述通道(4)的一端口位于气囊(2)下方并与导气管(1)内相通,所述通道(4)的另一端口位于固定翼(3)的上方并与导气管(1)上设置的支管Ⅰ(5)内连通;所述导气管(1)上还设置有支管Ⅱ(6),所述支管Ⅱ(6)位于固定翼(3)的上方并与导气管(1)内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包括导气管(1)、气囊(2)和固定翼(3),所述导气管(1)的一端为置入端,所述导气管(1)的另一端为衔接端,所述固定翼(3)固定在导气管(1)上并靠近衔接端,所述气囊(2)固定套在导气管(1)上并靠近置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通道(4),所述通道(4)的一端口位于气囊(2)下方并与导气管(1)内相通,所述通道(4)的另一端口位于固定翼(3)的上方并与导气管(1)上设置的支管Ⅰ(5)内连通;所述导气管(1)上还设置有支管Ⅱ(6),所述支管Ⅱ(6)位于固定翼(3)的上方并与导气管(1)内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机患者专用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龙芳白林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