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该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和用于固定所述口咽通气管本体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支撑板上表面的第一伸缩杆、头枕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一横杆,横杆上套设有第一移动环,第一移动环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卡固口咽通气管本体的第一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口咽通气管避免使用胶布,不会使患者的面部产生不适感,更加适用于敏质体质的患者,同时固定的更加牢固。
A kind of oropharyngeal vent with fixe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
技术介绍
口咽通气管为扁管状人工气道,呈弯曲状;传统的口咽通气管通有的使用胶布固定于患者的面部,具有固定不牢固、敏质体质易过敏的缺点,有的通过设置环状凹槽,使患者牙齿卡在凹槽内进行固定,但这种固定方法也具有固定不牢固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该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和用于固定口咽通气管本体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支撑板上表面的第一伸缩杆、头枕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一横杆,横杆上套设有第一移动环,第一移动环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卡固口咽通气管本体的第一固定环。进一步的改进,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底端均通过调节组件与支撑板连接,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支撑板上表面的滑槽和固定于滑槽内的固定块,两个滑槽分别位于头枕的两侧且平行,固定块上开设有螺孔,螺孔的轴线与滑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滑槽内还设有与固定块通过螺孔螺接的螺杆,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供螺杆通过的第一通孔,螺杆伸出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旋拧把手,另一端垂直设有转轴,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均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滑块上开设有供转轴通过的第二通孔,转轴穿过第二通孔的一端设有限位片。进一步的改进,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上套设有第二移动环,第二移动环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卡固口咽通气管本体的第二固定环。进一步的改进,口咽通气管包括弯曲管和与弯曲管连通的直管,直管远离弯曲管的一端与固定装置连接,弯曲管远离直管一端设有集水部,集水部包括套设于弯曲管内的内管和连接内管外侧壁和弯曲管内侧壁的环状底板,内管、环状底板与弯曲管组成的空间内设有吸水海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口咽通气管避免使用胶布,不会使患者的面部产生不适感,更加适用于敏质体质的患者,同时固定的更加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口咽通气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调节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3的口咽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的口咽通气管本体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如图1所示,该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1和用于固定口咽通气管本体1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7、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支撑板7上表面的第一伸缩杆8、头枕9和第二伸缩杆10,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10的远离支撑板7的一端设有一横杆11,横杆11上套设有第一移动环12,第一移动环12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卡固口咽通气管本体1的第一固定环13。其中,头枕可通过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支撑板上,如粘接等,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可通过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等方式设置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如螺纹连接等,横杆固定连接于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第一移动环可沿横杆的长度轴向移动,也可沿横杆的径向转动,第一固定环与第一移动环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第一固定环的轴向与第一移动环的轴向垂直,优选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垂直于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拉至最长,将患者头部放置于头枕处,再将口咽通气管本体插入患者的口内,逐渐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压缩至合适高度,再将口咽通气管卡入第一移动环内,即可完成固定;实施例2提供的固定装置能够将口咽通气管固定于患者的面部,避免口咽通气管从患者口内脱离,固定效果更好,同时固定装置不与患者面部接触,避免胶布与患者面部接触造成的过敏现象或绑带给患者面部造成的勒痕。实施例2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10底端均通过调节组件与支撑板7连接,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支撑板7上表面的滑槽14和固定于滑槽14内的固定块15,两个滑槽14分别位于头枕9的两侧且平行,固定块15上开设有螺孔,螺孔的轴线与滑槽14的长度方向相同,滑槽14内还设有与固定块15通过螺孔螺接的螺杆17,支撑板7的一侧开设有供螺杆17通过的第一通孔,螺杆17伸出第一通孔的一端设有旋拧把手18,另一端垂直设有转轴19,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10的底端均设有与滑槽14滑动连接的滑块20,滑块20上开设有供转轴19通过的第二通孔,转轴19穿过第二通孔的一端设有限位片22。其中,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滑槽内,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限位片与转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工作原理:需要调节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位置时,旋拧两个螺杆上的两个旋拧把手,此时两个螺杆均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运动,螺杆带动滑块运动,滑块带动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运动,即可完成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运动;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以上结构,能够灵活调整横杆相对支撑板的位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用时无需反复调整患者的头部相对头枕的位置,固定一个位置后再调整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位置即可。实施例3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10上套设有第二移动环2,第二移动环2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卡固口咽通气管本体1的第二固定环3。优选地,第二移动环与第二固定环之间垂直设有转轴,第二固定环可围绕转轴旋转;其中,第二移动环与第二固定环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第二固定环的轴线与第一固定环的轴线相平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移动环和第二固定环,可在患者侧躺时,对患者使用的口咽通气管进行固定。实施例4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口咽通气管本体1包括弯曲管23和与弯曲管23连通的直管24,直管24远离弯曲管23的一端与固定装置连接,弯曲管23远离直管24一端设有集水部,集水部包括套设于弯曲管23内的内管25和连接内管25外侧壁和弯曲管23内侧壁的环状底板26,内管25、环状底板26与弯曲管23组成的空间内设有吸水海绵27。其中,弯曲管与直管、内管、环状底板一体成型,吸水海绵固定于内管、环状底板和弯曲管组成的空间内,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或卡固连接;本申请通过在口咽通气管上设置集水部,在同时使用口咽通气管和雾化器而产生液滴时,部分液滴沿弯曲管的内侧壁缓慢划入内管、环状底板和弯曲管组成的空间内,被吸水海绵吸收,避免大量的液滴聚集成大的液滴进入患者体内,即使一时忘记关闭雾化器,也无需担心患者因长时间使用雾化器而吸收大量不需要的水分。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1)和用于固定所述口咽通气管本体(1)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7)、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的第一伸缩杆(8)、头枕(9)和第二伸缩杆(10),所述第一伸缩杆(8)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0)的远离所述支撑板(7)的一端设有一横杆(11),所述横杆(11)上套设有第一移动环(12),所述第一移动环(12)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卡固所述口咽通气管本体(1)的第一固定环(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1)和用于固定所述口咽通气管本体(1)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7)、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的第一伸缩杆(8)、头枕(9)和第二伸缩杆(10),所述第一伸缩杆(8)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0)的远离所述支撑板(7)的一端设有一横杆(11),所述横杆(11)上套设有第一移动环(12),所述第一移动环(12)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卡固所述口咽通气管本体(1)的第一固定环(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固定装置的口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8)和所述第二伸缩杆(10)底端均通过调节组件与所述支撑板(7)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开设于所述支撑板(7)上表面的滑槽(14)和固定于所述滑槽(14)内的固定块(15),两个所述滑槽(14)分别位于所述头枕(9)的两侧且平行,所述固定块(15)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轴线与所述滑槽(14)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滑槽(14)内还设有与所述固定块(15)通过所述螺孔螺接的螺杆(17),所述支撑板(7)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螺杆(17)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丽,王运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