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输液架,包括固定板、剪式升降架以及挂架,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房顶上,所述固定板底部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固定板的内顶面安装有齿条;所述剪式升降架位于所述外壳体下方,所述剪式升降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板和底板,所述剪式升降架的四角均通过铰接座安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铰接座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滑动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滑槽。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剪式升降架能够实现挂架的升降,并在不输液时,能够使挂架上升至安全高度,避免被病人和护理人员碰到;能够通过收放线轮的正反转时,实现挂架的自动升降,通过驱动组件的正反向移动,实现挂架的自动平移。
A suspension infusion st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输液架
本技术涉及输液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输液架。
技术介绍
输液架是病人输液所使用的药瓶悬挂架,它是医院内不可缺少的工具。常见的输液架为放置在地面上可移动的挂架,这种输液架在病房内使用时不仅占用地面空间,而且容易被人撞到,因此使用非常不便。悬挂式输液架是一种固定在房顶上方的输液架,由于其不占用地面空间,因此被广泛使用。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悬挂式输液架虽然不占用地面空间,但在不使用时,由于其悬吊尺寸较长,因此容易使病人或护理人员碰撞到输液架,而且现有的输液架高度调节以及水平位置调节均需人工进行调节,因此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悬挂式输液架,能够在不使用时完全收缩,贴合房顶,从而避免病人或护理人员碰到,同时具有高度自动调节以及水平位置自动调节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输液架,包括固定板、剪式升降架以及挂架,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房顶上,所述固定板底部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固定板的内顶面安装有齿条;所述剪式升降架位于所述外壳体下方,所述剪式升降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板和底板,所述剪式升降架的四角均通过铰接座安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铰接座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滑动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滑槽,用于使所述顶板底部的铰接座伸向所述外壳体下方;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顶板上方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顶板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剪式升降架上设置有牵引绳,且所述牵引绳有所述剪式升降架位于最低端的中间铰接轴竖直向上依次贯穿各个中间铰接轴,并贯穿所述顶板,绕过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导向轮后,缠绕在收放线轮上,所述收放线轮通过叉铰座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挂架上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挂架的周向设置有若干挂钩。采用上述一种悬挂式输液架,输液架在不使用时,通过所述收放线轮对所述牵引绳进行收卷,从而使所述剪式升降架向上收合,并贴合在所述外壳体底部,从而使所述挂架上升,避免病人或护理人员碰到,同时也方便病人在病床上做康复训练,在输液时,通过所述收放线轮反向转转,从而将所述牵引绳向下放,所述剪式升降架在所述底板以及所述挂架的重力牵引下,向下展开,从而使所述挂架下降,同时可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顶板移动,调节所述挂架的水平位置,从而便于护士将输液瓶悬挂在所述挂钩上。作为优选,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组滚轮,所述滚轮底部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底面接触,从而使所述顶板的底面高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底面。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通过叉铰座并列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传动带套接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外侧,所述传动带的顶面贴在所述齿条上,且所述传动带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牙,所述驱动轮由正反转电机驱动旋转。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共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座两侧。作为优选,所述收放线轮通过正反转电机带动旋转。作为优选,所述挂架顶部与所述连接座连接的部位为T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剪式升降架能够实现挂架的升降,并在不输液时,能够使挂架上升至安全高度,避免被病人和护理人员碰到;2、能够通过收放线轮的正反转时,实现挂架的自动升降,通过驱动组件的正反向移动,实现挂架的自动平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壳体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固定板;2、齿条;3、外壳体;301、滑槽;4、驱动组件;401、驱动轮;402、传动带;403、从动轮;5、顶板;501、滚轮;6、剪式升降架;601、铰接座;602、中间铰接轴;7、牵引绳;8、底板;801、连接座;802、配重块;803、限位块;9、挂架;901、挂钩;10、收放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输液架,包括固定板1、剪式升降架6以及挂架9,所述固定板1固定安装在房顶上,所述固定板1底部安装有外壳体3,所述固定板1的内顶面安装有齿条2;所述剪式升降架6位于所述外壳体3下方,所述剪式升降架6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板5和底板8,所述剪式升降架6的四角均通过铰接座601安装在所述顶板5和所述底板8上,且所述铰接座601与所述顶板5和所述底板8均滑动连接,所述铰接座601与所述顶板5和所述底板8连接端均为T型结构,从而能够对铰接座601进行竖直方向限位,所述外壳体3的底面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滑槽301,用于使所述顶板5底部的铰接座601伸向所述外壳体3下方;所述顶板5位于所述外壳体3内部,所述顶板5上方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顶板5沿所述外壳体3的长度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4,且所述驱动组件4与所述齿条2相啮合;所述剪式升降架6上设置有牵引绳7,且所述牵引绳7有所述剪式升降架6位于最低端的中间铰接轴602竖直向上依次贯穿各个中间铰接轴602,并贯穿所述顶板5,绕过安装在所述顶板5上的导向轮后,缠绕在收放线轮10上,所述收放线轮10通过叉铰座安装在所述顶板5上;所述底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801,所述挂架9上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801上,所述挂架9的周向设置有若干挂钩901。作为优选,所述顶板5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两组滚轮501,所述滚轮501底部与所述外壳体3的内底面接触,从而使所述顶板5的底面高于所述外壳体3的内底面,如此设置,便于挂架9在水平移动时,通过滚轮501带动顶板5在外壳体3内移动,从而减小顶板5移动时与外壳体3之间的摩擦力。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轮401、从动轮403和传动带402,所述驱动轮401和所述从动轮403均通过叉铰座并列安装在所述顶板5上,所述传动带402套接在所述驱动轮401和所述从动轮403外侧,所述传动带402的顶面贴在所述齿条2上,且所述传动带40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2相啮合的齿牙,所述驱动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剪式升降架以及挂架,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房顶上,所述固定板底部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固定板的内顶面安装有齿条;/n所述剪式升降架位于所述外壳体下方,所述剪式升降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板和底板,所述剪式升降架的四角均通过铰接座安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铰接座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滑动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滑槽,用于使所述顶板底部的铰接座伸向所述外壳体下方;/n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顶板上方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顶板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n所述剪式升降架上设置有牵引绳,且所述牵引绳有所述剪式升降架位于最低端的中间铰接轴竖直向上依次贯穿各个中间铰接轴,并贯穿所述顶板,绕过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导向轮后,缠绕在收放线轮上,所述收放线轮通过叉铰座安装在所述顶板上;/n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挂架上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挂架的周向设置有若干挂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剪式升降架以及挂架,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房顶上,所述固定板底部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固定板的内顶面安装有齿条;
所述剪式升降架位于所述外壳体下方,所述剪式升降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板和底板,所述剪式升降架的四角均通过铰接座安装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铰接座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滑动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滑槽,用于使所述顶板底部的铰接座伸向所述外壳体下方;
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顶板上方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顶板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所述剪式升降架上设置有牵引绳,且所述牵引绳有所述剪式升降架位于最低端的中间铰接轴竖直向上依次贯穿各个中间铰接轴,并贯穿所述顶板,绕过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导向轮后,缠绕在收放线轮上,所述收放线轮通过叉铰座安装在所述顶板上;
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挂架上端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挂架的周向设置有若干挂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悬挂式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一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