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液架当需要变换吊杆的位置时,拉扯吊杆比较费力,工作效率低,且容易产生噪音进而影响患者的休养的技术问题而设计。该输液架包括行走装置和设置于行走装置的悬挂装置,悬挂装置用于悬挂输液瓶;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和第一驱动机构,行走轮滚动连接于房间顶部的导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行走轮在导轨内滚动。该输液架在移动时,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十分方便快捷。此外,行走装置沿导轨移动产生噪音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该输液架能够给患者提供静谧的休养环境,进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Infusion st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架。
技术介绍
悬挂式输液架由于不占用地面空间,且提高了病房上部空间的利用率,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病房的顶部设置有导轨,导轨中安装有能够沿导轨滑行的滑块,滑块的底部设置有吊钩,吊杆悬挂于吊钩上。但是,此种形式的输液架,当需要变换吊杆的位置时,拉扯吊杆比较费力,工作效率低,且容易产生噪音进而影响患者的休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液架当需要变换吊杆的位置时,拉扯吊杆比较费力,工作效率低,且容易产生噪音进而影响患者的休养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架,包括行走装置和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的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用于悬挂输液瓶;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行走轮滚动连接于房间顶部的导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在所述导轨内滚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行走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行走轮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所述悬挂装置安装于所述双轴电机的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轴和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行走电机,所述行走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行走轮分别固接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悬挂装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传动轴。进一步地,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吊杆,所述吊杆包括上杆和连接于所述上杆的下杆,所述下杆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杆上升和下降。进一步地,所述输液架还包括钢丝绳和设置于所述上杆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缠绕轴,所述缠绕轴的轴向与所述下杆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缠绕轴通过卷放所述钢丝绳实现所述下杆的上升和下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缠绕轴相垂直且二者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杆设置有通孔,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缠绕轴,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固接于所述上杆。进一步地,所述上杆包括位于其下部的中空段,且所述下杆至少能够部分设置于所述中空段;所述缠绕轴枢接于所述中空段,所述钢丝绳固接于所述缠绕轴的位于所述中空段内部的轴段。进一步地,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下杆。进一步地,所述输液架还包括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架能够获得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架中,悬挂装置用于悬挂输液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行走轮沿房间顶部的导轨滚动,从而能够带动设置于行走装置的悬挂装置及其上的输液瓶沿导轨移动。由上可见,本技术提供的输液架在移动时,使用第一驱动机构代替人力,大大节省了人力,从而提高了移动输液架的便捷性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行走装置沿导轨移动时,通过行走轮与导轨之间的滚动摩擦得以前进或倒退,与现有技术中的克服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进行移动的输液架相比,前者产生噪音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该输液架能够给患者提供静谧的休养环境,进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010-房间顶部;100-行走电机;200-行走轮;300-传动轴;400-吊杆;410-上杆;420-下杆;500-钢丝绳;600-升降电机;700-缠绕轴;800-导轨;900-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架,包括行走装置和设置于行走装置的悬挂装置,悬挂装置用于悬挂输液瓶;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200和第一驱动机构,行走轮200滚动连接于房间顶部010的导轨800,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行走轮200在导轨800内滚动。本实施例提供的输液架中,悬挂装置用于悬挂输液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行走轮200沿房间顶部010的导轨800滚动,从而能够带动设置于行走装置的悬挂装置及其上的输液瓶沿导轨800移动。由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输液架在移动时,使用第一驱动机构代替人力,大大节省了人力,从而提高了移动输液架的便捷性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行走装置沿导轨800移动时,通过行走轮200与导轨800之间的滚动摩擦得以前进或倒退,与现有技术中的克服滑块与导轨800之间的滑动摩擦进行移动的输液架相比,前者产生噪音的概率大大降低,从而该输液架能够给患者提供静谧的休养环境,进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需要说明的是,输液瓶可以是广义的输液瓶,包括输液袋等盛有药液的容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壳体,悬挂装置连接于壳体。具体地,悬挂装置与壳体可以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减小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行走轮200运动、行走轮200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及悬挂装置移动时悬挂装置的晃动,进而有效避免悬挂装置由于晃动对患者或医护人员等造成伤害等情况的发生。并且,悬挂装置固定于壳体,能够有效避免悬挂装置脱落,甚至砸伤患者或周围其他人员的情况的发生。此外,悬挂装置与壳体固定连接,悬挂装置相对于壳体晃动小,还能够减少由于两者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的噪音,进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此外,悬挂装置与壳体也可以活动连接。例如,壳体可以设置有吊钩,悬挂装置设置有挂环,挂环挂于吊钩;又如,壳体可以设置有枢接轴,悬挂装置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有枢接孔,枢接孔与枢接轴相匹配。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悬挂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以上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悬挂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连接,且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行走轮200运动,行走轮200能够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及悬挂装置移动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行走电机100,行走电机100为双轴电机,行走轮200的数量为两个,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行走轮200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悬挂装置安装于双轴电机的壳体。即,双轴电机通过其两个输出轴直接驱动两个行走轮200,结构简单、传动高效。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机构可以包括传动轴300和用于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和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的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用于悬挂输液瓶;/n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200)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行走轮(200)滚动连接于房间顶部(010)的导轨(8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200)在所述导轨(800)内滚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装置和设置于所述行走装置的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用于悬挂输液瓶;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200)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行走轮(200)滚动连接于房间顶部(010)的导轨(8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200)在所述导轨(800)内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行走电机(100),所述行走电机(100)为双轴电机,所述行走轮(20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行走轮(200)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所述悬挂装置安装于所述双轴电机的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轴(300)和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300)转动的行走电机(100),所述行走轮(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行走轮(200)分别固接于所述传动轴(300)的两端,所述悬挂装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传动轴(3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吊杆(400),所述吊杆(400)包括上杆(410)和连接于所述上杆(410)的下杆(420),所述下杆(420)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杆(410)上升和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静,孟雪,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